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创业板指数发布 多层次指数体系架构清晰 2010-06-01 08:45
时间2010-06-01 07:11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记者 杜雅文 今天,只要在股票行情系统中输入“399006”,就能对创业板涨跌一目了然。创业板指数的发布意味着创业板在运行上已走向“独立”,标志着我国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多层次资本市场指数体系的确立。创业板指数还和中小板指数一起,构成了“中小企业晴雨表”,也让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多了一个敏锐的“体温计”。 指数推出正当其时 创业板运行至今已半年多,几十只股票价格起伏不定,一直缺乏统一的“标尺”。为了研判板块整体发展趋势,一些券商不得不自编创业板指数。今天,深交所发布的两条创业板指数正式开始运行,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两条指数分别为价格指数和收益指数,创业板价格指数为主指数,简称“创业板指”,代码为“399006”,创业板收益指数简称“创业板R”,代码为“399606”。创业板指数的基日为2010年5月31日,基点为1000点。 在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0家时,就有观点认为,应推出创业板指数。然而,彼时创业板公司供给不足,市场投资热情高涨,股价波动剧烈,如推出指数将出现“失真”情况。从目前来看,创业板指数的推出时机可谓水到渠成。截至5月31日,创业板累计发行的公司数为88家,上市的公司数为86家,总市值为3708.24亿元,占深市A股总市值的6.3%;流通市值为834.69亿元,占深证A股市场流通市值2.47%。随着创业板市场IPO的快速推进,发行的上市公司数很快将突破100家,已具备了推出指数的足够样本基础。 更重要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创业板已逐渐走向理性。在加速稳定扩容下,创业板公司的数量得到有效供给,此前市场齐涨共跌的非理性繁荣现象告一段落。真正优质的公司得到了比较高的估值,而较差公司价格进一步调整。尤其是在近段时间大盘调整的背景下,创业板新股以及次新股出现了破发,使盲目炒新和首日追高的现象得到了遏制。以2009年年报财务数据及2010年5月31日收盘价统计,创业板市场目前的平均静态市盈率为75倍,较年初100多倍市盈率水平已有大幅度回落。考虑到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其动态市盈率水平已基本回落到相对合理的水平。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创业板指数的推出可谓正当其时,也意味着创业板与中小板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重视,并将提升创业板在整个股票市场中的地位。 完善多层次指数体系 创业板指数推出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指数体系架构已经成型。从今天开始,多层次指数体系的架构按市场层次可以划分为:跨市场、单市场、中小板分市场和创业板分市场四种指数系列;按类别可以划分为:核心指数、规模指数、风格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和综合指数等指数类别。 “通过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大指数系列,投资者将更好地把握资本市场全貌。”有分析人士表示,截至2010年5月底,深市上市公司总数合计984家,股票总市值达到6.13万亿元,流通市值3.55万亿元。其中,主板上市公司(含B股)为485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41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86家。另外,还有65家公司在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挂牌。 该分析人士称,1995年1月深交所发布了深证成分指数取代深证综合指数成为深市主指数,奠定了深证系列指数以成分股指数为核心的特点。在今后的数年里,又陆续发布了第一只明确定位于投资功能的指数深证100指数;国内最早通过行情系统发布的跨市场指数巨潮系列指数等等。2005年6月,深交所发布了中小板指数。 自中小板启动以来,深圳证券市场的上市数量、总市值、流通市值、成交金额等指标均持续上升。2009年,深交所全年IPO家数达到90家,名列全球各大交易所第一。2010年5月底与2004年年底比较,深交所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别增长了84%、455%和719%。由于新发行公司大部分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加之这些公司的成长预期较高,投资者对深市的关注度持续上升,2010年以来深市日均换手率接近2.5%,显著高于两市平均水平。此次指数体系的完善,无疑更好地适应了市场发展变化,满足了投资者需求。创业板指数将与中小板指数、主板指数一起反映深市上市公司运行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指数还将和中小企业板指数一起,构成我国“中小企业指数”。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中最小的单位细胞,对市场和风险的反应灵敏度最高,创新能力和成长性也最强。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们的创新能力也是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强引擎”。从中小企业板诞生六年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上市数量已超过四百家,从地域上覆盖了我国不同的经济板块。在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大,覆盖面更广后,它们将共同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体温计”,让投资者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有更好把握。 创业板适合指数投资 资本市场多层次指数体系架构的清晰也有利于改变当前指数基金产品的结构。 分析人士称,截至目前,国内指数基金产品结构仍较为雷同,大多将投资目标限定在规模排名前20%左右的大盘股,而其余上千家公司被排除在外,这势必导致难以充分分散投资风险,进而难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大力发展以中小型成长股为投资目标的指数基金,将与现有指数基金形成互补。中小板100指数自2006年发布以来,累计收益高达285.4%,跟踪这一指数的华夏中小板ETF业绩表现出色。自该基金2006年6月8日成立以来,至2010年3月18日,历史复权净值增长率为172%,在具有可比数据的200余只开放式基金中排名41。 深交所又于今年3月发布了中小板300指数,以解决新股上市导致中小板100指数覆盖率下降的问题。本月,深交所再度发布了中小板价值指数和中小板成长指数,使中小板指数体系开始丰富。今天,创业板指数的发布只是起点,今后它必将跟中小板指数一样,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完善。这种情况下,相关指数产品的种类也将得到极大丰富。 目前已经有基金公司在研发与创业板指数相关的基金产品。业内有观点认为,从中小板运行经验来看,中小板、创业板更适合指数投资。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总体而言,上市的中小企业公司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若通过指数工具进行立足长远的被动投资,无疑可以趋利避害。 中证指数公司旗下指数达111只 记者 周松林 截至目前,由中证指数公司开发和维护的证券市场指数已达111只。一个能够全面反映国内证券市场和企业总体走势的指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为证券市场进一步的产品开发和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后推出的第一个指数是1991年7月15日发布的上证综合指数。该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也就是上交所开业日为基准日,以在上交所挂牌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全部发行量为权数,反映上交所全部A股和B股票的总体走势。 成分股指数是开发相应衍生产品的基础。1996年7月,上交所推出了首只成分股指数上证30指数。2002年6月,上交所对上证30指数进行了调整并推出了上证180指数,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上证50指数。2005年4月,中国证券市场有了第一个跨市场的成分股指数沪深300指数。 2005年9月,专业的指数公司——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成立,并从上交所承接了指数编制和维护工作,中国证券市场的指数编制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中证指数公司对沪深300指数的编制方法进行了改进,使之具备了开发衍生产品的条件。目前,以该指数为标的的指数基金已在香港交易所挂牌,国内首个股指期货也以该指数为标的。 此后,中证指数公司迅速推出了不同分类特征、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的各类指数,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指数体系,主要包括沪深300及其行业分类指数,中证100、200、500乃至800等组成的规模指数,中证央企、中证民企等组成的主题指数,以及基金指数和债券指数,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都有效地覆盖到了整个证券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中证指数公司推出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只覆盖到创业板市场的成分股指数——中证创业成长指数,创业板股票在该指数中的权重占21%。 除了反映国内市场走势的系列指数之外,中证指数公司还开发了一系列涉及全球市场的指数,以反映中国海外上市企业以及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大中华地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今年1月,该公司推出的中证两岸三地500指数,以沪深300指数的300只样本,中证香港100指数的100只样本,以及从台湾市场选择规模最大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是第一只能够全面反映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市场整体走势的证券指数,以此指数为标的的跨境ETF已在开发之中。 基金公司瞄准高成长型股票 创业板指数基金呼之欲出 记者 江沂 贺辉红 大部分基金公司目前已搭建了独立的、研究中小板股票的平台,而一些率先行动的基金公司已发售成长型股票基金,还准备发行创业板指数基金及相关产品。 新基金瞄准成长型股票 尽管创业板股票市盈率水平较主板高出一大截,一些网下申购创业板新股的机构仍然被套,但这并不是基金公司考虑的首要问题,他们更多地关注怎么研发出针对创业板的产品,如何淘金成长股。 5月28日,博时创业成长股票基金如期发行完毕。这是国内首只投资“创业成长型公司”的基金产品,且提出了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拟任基金经理孙占军表达了对创业板的浓烈兴趣。 目前正在募集的大成核心双动力基金,同样瞄准了消费及经济转型主题,特别提及了节能减排、智能电网、3G、医疗等行业。拟任基金经理杨建华透露,这支基金将投资中小板、创业板股票作为卫星策略之一,为投资中小板、创业板股票提供了较大操作灵活性。在看好中小板、创业板中相关行业或个股的时候,该卫星策略的权重将加大;当感觉该板块风险过大时,该权重将被迅速降低,甚至降至0。 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在创业板的带动下,小盘股的涨幅明显超越大盘股,直至今年上半年,大盘风格转换始终未能实现,小盘股较大盘股超额收益进一步拉大。截至5月30日,今年以来,申银万国大盘指数跌幅为23.24%,同期小盘指数则取得0.94%的正收益。 创业板指数基金或适时推出 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国内基金公司有别于以往以行业划分公司来配备研究员的习惯,大多已组织起一个专门针对中小板、创业板的研究团队,专门对基金经理投资中小盘基金提供分析和建议。 近期两家基金公司接连发行针对成长股的基金也显示,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供应量的增加,基金公司也迅速设计出相关产品来抢占市场。 不过,有基金经理认为,为避免投资风险过大,目前成长型的基金大多将中小板及创业板捆绑起来投资,并且设定了一些缓冲条款,避免创业板整体出现估值过高时无票可买的情况。 一些基金公司十分关注创业板指数的出台,计划与指数公司合作推出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广州证券策略研究员张广文表示,指数化基金可以降低投资创业板的流动性风险。如果考虑到创业板整体估值过高,未来也可能在该指数基础上,发展能够对冲高估值风险的衍生产品。在这个层面上,创业板指数的发布意味着将会鼓励和强化创业板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张广文认为,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性质和市值规模来看,创业板指数可以作为一个观察民营经济活跃度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前景的指标。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创业板指数的确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但目前的这个点位还是相对有点高,不少创业板股票的估值都不便宜。不像上证指数当初推出时的100点,也不像中小板指数推出时,市场处于相对低估的状态。目前创业板还处于一个相对高点。他认为,短时间内,应该不太可能大量创设相应的指数基金。 国际经验表明 创业板建设要经得起市场波动考验 2007年以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走势 记者 吴铭 在全球创业板市场,纳斯达克发展得最为成功。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反映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行情变化的纳斯达克指数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证券市场指数之一。业内人士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创业板市场建设要经得起市场波动、指数波动的考验,因为资本市场本身就具有周期性,市场低迷并不代表市场失败。 海外创业板初期股价波动大 目前纳斯达克推出的指数包括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纳斯达克CleanEdge美国流动系列指数、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工业股指数、保险股指数等;纳斯达克还推出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和其它结构化产品,并积极为全球资本市场开发指数和其它基于指数的衍生证券。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包括了5000多家公司股票,涵盖所有新技术行业,包括软件和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零售和批发贸易等;包括了微软、英特尔、美国在线、雅虎等知名高科技公司,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证券市场指数之一,并且更具有综合性。 从历史走势看,1971年2月8日,纳斯达克系统开始为2400只优质场外交易股票提供实时买卖报价,而纳斯达克指数作为反映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其基期指数定为100。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纳斯达克具有典型创业板市场特征,上市公司处在创业初期,股价较低、风险较高、股价波动大,买卖以一般散户为主。 1991年,该指数突破500点,机构投资者参与度迅速提升。1995年7月,纳斯达克指数达1000点,1999年更因互联网行情而进入快速上升轨道,2000年3月10日创下5048.62点的历史最高点位。但随着全球网络泡沫的破灭,纳斯达克指数大幅调整,2002年10月跌至1108.49点,尽管逐步回稳,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至今未能越过3000点。 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AIM市场也是创业板市场的典范。1995年6月AIM市场设立,1996年AIM市场指数收于1042.9点,到2000年升至3369.9点,涨幅远大于主板同期表现,2002年底AIM市场指数收于1893.7点,但融资额及交易量有所上升。2009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AIM指数一度急跌至370多点附近,近期有所回稳。 市场建设要经得起指数波动考验 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市场建设要经得起市场波动、指数波动的考验,因为资本市场本身就具有周期性,市场低迷并不代表市场失败。海外主要创业板市场都经历过市场指数大起大落,但随着整体经济状况的好转,这些市场近年来又都取得了新的发展。 国外研究显示,创业板市场交易频率较低,股价波动幅度较大,存在流动性风险,市场表现与主板市场有一定程度的脱节,是相对独立的高风险市场。 渤海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从海外创业板市场发展的经验看,创业板市场上市初期通常具有较高的溢价,也易引发投资者非理性的投机热潮,但随着市场理性投资逐渐增强,投机泡沫也因此被挤压,创业板指数随之回落,创业板市场相对主板市场的超额收益也日益收窄,相关创业板指数的走势表现可以清晰地揭示这一点,值得引起国内创业板投资者的重视。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