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二季度的工作重点在于强化政策的落实,尽快下达重点产业振兴专项资金;同时抓紧储备性政策的研究,做好应对更为严峻复杂局面的预案
“抓紧推进前两批已下达中央投资项目的建设,尽快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加快资金拨付进度。”近日,《瞭望》新闻周刊从权威部门获悉,随着一季度数据的出台,决策层已经着手具体部署应对危机的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权威人士向本刊记者强调了未来的政策主线,“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他透露,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在于强化政策的落实。首先,要加快制定已出台政策的实施细则,做好各项政策之间的衔接,把
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其次,要根据经济运
行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及时充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注重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不断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权威人士特别强调,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走势,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分析,抓紧储备性政策的研究,做好应对更为严峻复杂局面的预案。针对上一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按照中央的要求,各级政府下个阶段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提高效率,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努力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采访中,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说,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和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虽然目前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基础尚不稳固,外部需求持续萎缩,进出口形势十分严峻,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就业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因此,权威人士提醒说,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决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宁可把困难和风险看得重一些,把应对危机的时间估计得长一些,把政策举措准备得充分一些。”
扩大投资、力促消费、稳定外贸
对于投资、消费和外贸组成的“三驾马车”,在评估上阶段政策效果的同时,决策层进一步完善了下阶段工作的针对性,从提高效率的角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政策调整。
投资方面,认真落实扩大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工作,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抓紧制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名录。区别对待,适当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
对于此,权威人士强调,在投资过程中应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民生、重大基础设施、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投入,抓紧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建设,坚决防止盲目重复投资、扩大过剩生产能力和违规圈地占地。
此外,需要围绕投资方向、建设程序、配套资金、工程质量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对中央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尽快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的措施。研究制定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的综合性政策。
消费方面,着力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坚持把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基本立足点。扩大“家电下乡”的品种和范围,适当提高补贴产品的最高限价。配合“家电下乡”,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
“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今明两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对达到能效等级1级或2级标准的高效节能空调、冰箱和洗衣机等10大类产品,加大推广力度。鼓励支持使用LED等高效节能照明灯具。”权威人士指出,还应积极扩大文化、旅游、信息等服务性消费,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稳定房地产、汽车等大宗消费。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产品(000061)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清理各领域特别是公共事业领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规定和收费。
外贸方面,千方百计稳定进出口。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进出口形势十分严峻。一季度,出口额同比下降19.7%,其中18.4个百分点是由于出口实物量下降引起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额均大幅萎缩。常修泽告诉本刊记者,“在当前外需持续萎缩的情况下,减少出口的政策性成本至关重要。”
因此,权威人士指出,应清理限制出口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不适应形势变化的要及时废除或暂停。
比如,充分利用外贸发展基金和信贷等手段,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确保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不下降。加大出口信贷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承保规模,降低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费用。
再如,发挥商会、协会和驻外商务机构的作用,帮助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增加对重要能源、短缺原材料、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进口。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利用援外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等手段,带动工程机械、电力、通信和冶金设备等出口。
产业振兴全面铺开
“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抓紧出台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具体实施细则,尽快下达新增中央投资中"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出台鼓励兼并重组特别是跨地区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增加并购贷款发放。”权威人士透露。
《瞭望》新闻周刊从主管部门了解的情况显示,二季度和三季度宏观调控的重点工作就是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加快推进国家已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和实现结构优化升级。
采访中,也有专家担忧,产能过剩是制约我国部分行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原因。例如,钢铁过剩产能预计达到1.9亿吨,而电解铝和氧化铝产能利用率则低于60%。而由此所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价格下降,例如钢材价格在去年末今年初曾一度回升,但由于产能过大,2月中旬以来价格又持续回落。
统计数据显示,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7.7%。39个行业中,有23个行业利润下降,钢铁、有色金属、化纤和供水等4个行业更是出现了全行业亏损。
对此,权威人士表示应当加强研究,在落实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过程中,要按照“有保有压”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等多种手段,促使落后产能尽快退出市场。
同时,为减轻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给国内企业带来的冲击,一方面努力扩大相关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为此应清理和废止在招标中歧视国内产品的不合理规定,运用政府采购等手段支持优质和有潜力的国内产品;另一方面,完善落实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支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信息通信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工程咨询、软件服务外包等产业。
为实现上述诸多目标,他建议,应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工作。
首先,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资金供求。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农业、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其次,各级财政要增加对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和再担保的投入,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探索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方式。
其三,加快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积极稳妥地发展面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中小银行。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健全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机制。
“咬定”农业、民生不放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民实现增收的基本保障。因此,保持农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采访中,常修泽提出要格外关注农业问题,而这也是多位受访专家的一致看法。
从决策层的相关部署看,当前要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平稳。同时,因为汛期即将来临,必须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将灾害可能造成的粮食减产降至最低。另外,要启动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棉油糖生产基地、粮食物流设施和重要农产品储备设施建设。还要继续实施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农产品加工。继续对畜禽实行强制性防疫,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当前,棉花、大豆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部分农产品出口严重受阻,乳制品、大豆等进口量增加较多,已对国内生产和市场造成冲击,对今年的农民增收产生较大影响。”针对这种状况,权威人士认为,应尽快做好棉花、大豆、油菜籽的收储工作,“对于当前部分地区出现的由于生猪价格下跌而导致农户养猪积极性下降的问题,必要时可启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预案。”
民生方面,常修泽指出,我国长期以来在这一领域的“欠账”较多,需要加大改革力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然而,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由去年末的4.2%上升到今年一季度末的4.3%。其中,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目前返乡农民工仍有一些尚未外出,已外出农民工一部分还没有找到工作。此外,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难度更大。
对此,权威人士介绍说,下阶段将强化对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劳务输出信息对接,做好针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援助,确保在上半年零就业家庭有一人就业;落实和细化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的各项政策。
“还要尽快制定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抓好包括此在内的五项重点改革。”他一一给本刊记者列举了政策重点,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的建设力度,加快地震灾区困难群众的住房恢复重建;加强基层社会安全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