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增速连续4个月回落 已低于全年控制目标16%以下 释放政策松动信号
商报讯 持续的货币紧缩政策终于在三季度末见到了效果。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金融运行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回落至16%的全年控制目标以下,创近3年来新低。不过,专家同时指出,目前尚不能盲目乐观,今后金融政策仍需保持灵活审慎。
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5.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29%,比上月末低0.71个百分点。这已是货币供应量增速自6月份以来连续第4个月下降,也创下自2005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值。
“9月份M2增速进一步放缓说明宏观调控政策起到了预期的效果。”中国建设银行(601939)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说。
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宏观分析师夏敏仁认为,M2增幅的放缓是此前持续的从紧货币政策叠加作用的结果,M2降至16%以下,也显示央行过去一直致力于抑制流动性过剩进而抑制通胀的努力达到预期效果。
“9月份的金融运行数据释放了两个信号:一是未来对银行的信贷额度限制将会松绑;二是可能会继续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夏敏仁表示,最近几个月M2增速下滑呈反超M1增速态势,9月与前一个月相比,M1与M2之间的差距仍在扩大,说明消费和投资在下滑,经济活力在加速下降。M1增速大幅回落显示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增速明显放缓,M1和M2倒挂已制约企业生产资金,企业生产资金压力凸显。在新的内外经济环境下,若仍不放松信贷规模则会矫枉过正,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货币供应量增速的下降也表明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的迹象明显。”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指出,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加大,企业投资需求收缩,银行惜贷,经济活动的供求双方都处于收缩状态,因此信贷需求急剧下降。
虽然M2增幅的放缓说明中国货币供应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将有助于减缓通胀压力。不过,也有专家指出,虽然当前的通胀压力有所减缓,但是1至8月份CPI同比上涨仍然达到7.3%,离调控目标尚有一段距离,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呈逐步攀升之势,8月份增速升至10.1%,因此,今后金融政策仍需保持灵活审慎。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在外部风险加大的情况下,预计今后企业投资需求会进一步下降,经济有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因此相关政策应该考虑如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为“保增长”提供动力。
另据央行统计,9月份信贷增速略有反弹。数据显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9.65万亿元,同比增长14.48%,比上月末高0.19个百分点。9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745亿元,同比多增910亿元。
【作者:黄竞仪 来源:北京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