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证监会:商业银行须披露持有美国债券损失 2008-08-06 08:42
证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 要求披露贷款资产质量情况 次贷危机阴霾不散,中国银行业究竟受到了何种程度的波及,越来越受到监管机构的重视。继银监会之后,证监会近日也加入了督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行列。 证监会日前发布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6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下称《26号规则》),用于替代2003年3月19日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8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26号规则》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原《18号规则》。 细化金融债信披项目 较原先的规则,《26号规则》特别在一些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项目上进行了细化。例如:对持有的金融债券的类别和金额,重大金融债券的面值、年利率及到期日,计提减值准备情况;委托理财、资产证券化、各项代理、托管等业务的开展和损益情况等予以披露。 “这对于建立银行的信息披露机制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性,这是影响银行估值最重要的信息。而原先银行的某些做法不能透明,使得投资者在操作的过程中缺乏信心。《26号规则》提供的信息更加详细,令投资者和市场可以更好地进行判断。特别是对持有的金融债券的类别和金额,重大金融债券的面值、年利率及到期日,计提减值准备情况披露,对于市场信心的建立具有积极意义。 据金麟介绍,以四大国有上市银行为例,他们在国外的投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以来,银行究竟持有多少相关资产?可能对银行产生多大冲击?这些疑问没法从银行的公告信息中得到合理解释,各种传言四起,不利于投资者对银行价值的判断,造成市场信心的丧失。即便有银监会统计相关数据,但在披露前,外界仍无从知晓这些资产的结构、期限和损益,以及拨备是否能合理覆盖。 而在《26号规则》实施以后,这些信息都将成为常规披露,“两美”这样的危机一出现,投资者立刻就可以预测出上市银行究竟有多大损失,从而合理预判股价,避免信心丧失造成股价的非理性下挫。 继续细化的空间有限 “当然,要想某些披露规则继续细化,可能会比较困难。”金麟告诉记者,比如说,新增贷款、贷款结构等更加细化的分类指标,其实在统计分析中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目前这些统计是放在一个大的类别里面,银行也只是做一个统账,很难具体细化到每一笔资产、每一笔贷款。而且银行在披露过程中有自己的考虑,如耗时耗力,或者可能牵涉到某些商业秘密,所以在这一方面很难进一步细下去。 虽然在披露规则上缺乏更进一步的空间,但是银行至少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上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比如说次贷危机爆发的初期、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某些银行对于投资者关心的相关问题并没有做出合理的公告解释,令猜测气氛弥漫市场,不利影响显而易见。其实银行在这时完全可以主动多披露一些东西,像内部压力测试的结果、地震损失状况、房贷质量状况等。 “这样做既是对投资者负责,也是对上市银行自身股价负责。”金麟最后说道。 【作者:郝智伟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