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央行宣布年内第六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和贷款的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和0.18个百分点
疑问一:为何加息
有利于稳定居民的通胀预期
12月20日,星期四,央行宣布年内第六次加息。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沿着又好又快轨道前行的同时,也出现了CPI涨幅不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的新情况。此轮物价上涨虽是结构性的,但由于今年涨价对明年滞后影响较大、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在上涨、理顺资源环境价格将推动价格上涨等因素,未来的物价形势并不乐观。
“当前反通胀的政策信号决不能削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彭兴韵博士说,“加息表明了政府一种负责任的姿态,那就是对物价上涨决不会放任不管,这有利于稳定居民的通胀预期。”
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4.14%,已接近前11个月4.6%的CPI涨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这将增加储蓄存款的吸引力,有利于吸收一部分流动性,进而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
他分析说,由于负利率的存在,居民持有储蓄存款的意愿下降;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居民调整资产组合提供了条件,居民不再满足于持有储蓄存款,而希望把部分储蓄存款变成股票。当前,除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因素之外,这种货币(储蓄存款)需求减少的因素也是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来源。而吸收这部分流动性,最有效的货币政策是加息。
这样的观点已得到一定验证。今年9月公布的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央行连续加息政策已显现效果,居民储蓄意愿下降速度明显放缓。
在国内物价水平存在上涨压力、国际环境趋于复杂的背景下,为引导公众通胀预期,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人民银行决定再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疑问二:为何不“顾忌”中美利差
利差缩小不会吸引大量境外资金流入
为摆脱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风险,美联储开始进入减息周期,目前已连续降息3次。不少人认为,如果我国加息,就会进一步缩小中美之间的利差,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将推动海外“热钱”更多地流入中国,进一步加剧国际收支失衡、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央行也非常注意保持和美国的利差,防止套汇套利资金流入。此次加息,为何不再“顾忌”中美利差呢?
“这些年的实践表明,中美利差与热钱流入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余永定坦言。
他说,即使利差缩小,人民币的小幅升值预期也不足以引起大量境外资金的流入。境外资金的流入很可能是为了追逐中国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上20%、30%,甚至更高的收益。
“过去境外资金流入主要是为了在资产市场套利,所以维持利差作用并不大。现在我国资产价格已经不低,对境外资金也有一定风险,利差缩小不会吸引大量境外资金流入。”余永定说,“应当说,我国仍有一定的加息空间,不必过多关注中美之间的利差。”
有专家认为,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曾表示,中国的CPI上涨和美联储利率调整会对中国货币政策产生“不小的影响”,一番权衡之后,央行还是作出了加息的决定,这充分表明了央行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金融调控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