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收入分配制约消费升温 2007-12-19 08:18
□记者 高建锋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速为18.8%,创自1999年以来新高。但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速为12.8%,与过去两年的平均增速大致持平。这表明所谓“新高”只是价格因素作用下的“虚高”,启动消费仍任重道远。 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公务员加薪、提高养老金标准、减免农业税和学杂费等等,旨在通过提高可支配收入来刺激居民消费。这些举措确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3年至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从9.0%提高到1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从4.3%提高到7.4%;与此相对应的是,全社会消费实际增速从9.2%提高到112.7%。 但是,继续通过政策性手段提高居民收入,一来可操作余地越来越小,二来在刺激消费时也存在边际效应递减、后继乏力的问题。以城镇居民为例,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3.2%,人均消费性支出实际增长9.8%。考虑到房价飙升、医药昂贵等后顾之忧,居民消费的这种增速实已不低,可继续“刺激”的空间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提振消费还需另寻他方。其实,可支配收入等于消费和储蓄之和,换一个角度来看,消费不足意味着高储蓄,而高储蓄则根源于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工资增长缓慢,企业利润很少分配,国民收入分配呈现三大结构性问题:政府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企业利润增速,企业利润增速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速,富人收入增速远高于穷人收入增速。因此,国民收入在企业和居民的初次分配中更倾向于企业,在政府和居民的再分配中更倾向于政府,在居民之间的分配中更倾向于富人阶层。 而就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而言,政府远低于居民,富人远低于穷人,企业则只投资不消费。如此,政府、企业和富人的储蓄率必然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在国民收入向他们倾斜之时带动总储蓄攀高,同时造成消费不足。 由此,进一步刺激消费,不能仅仅依赖提高居民收入,更重要的还是通过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平均消费率。首先,应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使企业财富更多地流向居民;其次,国企应定期向政府分红,以降低企业的储蓄率;最后,政府应扩大公共产品支出,从而在降低政府储蓄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居民扩大消费的信心。(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