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特约评论
□每日观察第149期
股市中的“二八”现象和“一九”现象演绎到极致,终于引发个股普遍暴跌――不管是“二”还是“八”,不管是“象”还是“鼠”,谁也逃脱不了末路狂奔的命运,本周四股指暴跌近5%,跌停个股达400多只,创造了今年以来仅次于“5.30”的单日最大跌幅。
牛市没有完,但是,牛市的思路恐怕该好好作一番调整了。
回顾自“5.30”之后,不到半年时间,指数从4000点到5000点,直到6000点,指数牛市表现出来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舍弃大部分中小盘股,专追大盘特大盘股;进入三季度之后,在基金的倡导下,“二八”更演变成“一九”,进而变成“大象独舞”,连二线蓝筹都被摒弃一旁,虽然“5.30”后指数涨幅达5成之多,但问问周围散户,大多赚不到钱,有不少还出现了亏损。
中国股市的“大象独舞”现象,归根到底是垄断所致。
看看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报表,二十家排名最前的被称为“大象”的企业,通常要占到全部上市公司利润的6成以上,如2006年报前20家公司利润占比63.48%,2007年一季报前20家占比64.45%,2007中报前20家占比60.3%,等等。正在披露的三季报,截止本周五已披露公司约850家,合计创造净利润2136亿元,而排名最前的20家公司创造净利润为1341亿元,占比62.78%,鉴于中行、建行、交行等大银行,以及中石化、宝钢、神华等大块头尚未披露报表,待到全部披露完毕,前20家公司利润占比极有可能创下新记录。
粗略分析那些利润最高的排头兵,绝大部分是国企,尤以央企最为耀眼。拿截止本周末公布三季报的前20家企业来说,除民生银行、深发展和三一重工为民企外,其他17家均为国企(其中11家央企),基金们之所以紧紧抓住这些“大象”不放,正是因为利润高度集中的缘故,而在利润高度集中的背后,则是垄断机制在起作用。
是的,在海外股市,那些被称之为大蓝筹的成分股利润和市值所占比例也很高,但那是在竞争中形成的,可我们这儿却是垄断的产物,这种垄断至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利润主要集中在国企控股公司,并且有越来越集中的趋势。根据2006年国家统计公报,当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84亿元,其中国有企业8072亿元,比例为42.98%;而如上述,股市中仅前20家大企业占比就超过6成,如果算国有控股公司,比例绝对在8成以上。
二是利润主要集中在垄断性行业,这些行业国企控股比例通常在70%以上。以2007年中报为例,盈利前20名的大公司除民生银行外,其他均为国企(14家为央企),其中11家金融股,5家钢铁有色,另有石化、铁路,电力,汽车各1家,除汽车基本可作为竞争性行业外,其他均为垄断行业。
三是利润过多地集中在资源性和高能耗行业。如石化、有色、煤炭、能源、钢铁等,换言之,这些翩翩起舞的大象们,从事的却多是粗放性行业。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财政收入增长远远超过居民收入增长,其主要原因就是资源越来越向国企(尤其是央企)集中,一批垄断性国企利润大增导致上缴财政大增,老百姓却没有富起来,收入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对此,胡锦涛同志在刚刚闭幕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打破经营垄断”“推进公平准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可我们的股市,似乎正在成为垄断的助推器,一些国企控股公司(尤其是央企),只要大笔一挥,就将大批上市资源“划拨”到自己麾下,美其名曰购并重组,最具活力的民企所占比重(无论是利润还是市值)越来越小。与此同时,在股市印花税、券商(大部分是国企控股)佣金成数倍翻番之时,股民手中的市值却在不断缩水。
对“大蓝筹”的追捧不能过头,对中国股市的大象独舞现象更应作深刻反思!
(作者为资深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