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伟代表:绕月工程准备良好10月下旬有望首飞发射
10月13日,“嫦娥一号”人造月球卫星模型亮相深圳第九届高交会。 新华社记者 周文杰 摄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钱彤、陈芳、丁建刚)十七大代表、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16日说,举世瞩目的“绕月”工程总体准备情况良好,正在进行10月下旬首飞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张庆伟介绍说,这次中国“嫦娥”飞天,对月球的观测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描画月图,不仅画月球平面图,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立体测绘,画出月球立体的地形地貌;其次要对月壤进行观测分析,分析其表面成分;第三是对月日、月地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张庆伟代表说,现在卫星已经到了发射场,并完成了加注和测试。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也正在进行测试。箭、星已竖立在发射台上,星箭体间调试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他特别指出,整个工程对测控要求高、工作量很大,因此这次测控网与国际联网,以加强国际合作。
谈到选择首发时间,他说,年内比较适合发射的时段是在4月和10月。在综合考虑气象等因素对发射窗口的要求,经过优化选择,最后定在10月下旬。
张庆伟强调,我国的“绕月”工程是和平利用空间的工程,可以极大地带动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对利用空间资源进行探索。“当然,我们是个发展中的大国,也应该在对月球的探索上作出我们的努力。”他说。
他强调说,“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里程碑。第二个里程碑是载人航天器,使我国成为世界继美国和前苏联后第三个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绕月工程就是第三个里程碑。
张庆伟:"嫦娥"已在西昌待飞 数百预案规避风险
中国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十六日透露,目前“嫦娥一号”的卫星、火箭已经到了西昌火箭发射中心,目前卫星燃料已经加注完成,卫星跟火箭已经对接完毕。
张庆伟表示,下一步计划就是要测试好卫星、火箭和各个大系统之间的关系,由于探月工程是第一次实施发射,发射过程中,有些天地之间差异很难在地面模拟,月球距地球三十八万公里,还需要把卫星在飞行过程当中的速度位置姿态进行准确测量,“这些给我们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探秘西昌:为嫦娥一号卫星选定最佳发射窗口
实施探月工程,我国将首次把航天器送入38万公里太空。为加大“嫦娥一号”卫星入轨成功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加压力,主动提出了“零窗口”的发射目标,即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段内,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这是记者12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获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