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发射中心新三号发射塔架,顶端橘红色部分为吊车,写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字样的银白色部分为固定平台,蓝色部分为回转平台,在回转平台的底部有发射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二号发射塔架高97米,是亚洲第一发射塔架。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新改造的奔月楼展示的嫦娥一号卫星模型。(图片来自:中华网)
10月13日,“嫦娥一号”人造月球卫星模型亮相深圳第九届高交会。 新华社记者 周文杰 摄
实施探月工程,我国将首次把航天器送入38万公里太空。为加大“嫦娥一号”卫星入轨成功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加压力,主动提出了“零窗口”的发射目标,即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段内,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这是记者12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获悉的。
探月工程启动3年多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紧紧围绕“实现绕月探测工程首发成功”的工程总目标,在组织计划、靶场改造、发射场升级换代、完备体系、人员训练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2号发射场最初被定为“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工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今年春节开始,先后对2号发射场进行了25项基础项目改造。今年3月,有关会议决定,将发射工位由2号发射塔调整至设备更为先进可靠的3号发射塔。该中心立即组织分析和研究,并对3号发射塔开展适应性技术改造,使3号发射场自动化程度与可控性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能力。
影响发射窗口的关键因素是气象条件。该中心气象系统科研人员积极开展《西昌高空气候研究》、《孟加拉湾云系与发射场区天气关系研究》等课题攻关,提出了一系列实用、可靠的天气预报指标和预报模式;对发射窗口雷电、降水和云量进行认真分析,并比对相关历史资料,为“嫦娥一号”选准了最佳发射窗口。(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