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一份衡量中国科技实力的“明细清单”

    2007-10-07 11:4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7日电(记者 邹声文 )中国科技实力到底如何?围绕这个问题,社会上存在不同的看法。科技部有关方面经过调研,近日提交了中国科技实力报告。

        如果将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排列下来,就是一份衡量中国科技实力的“明细清单”——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目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中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科技投入规模不断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高,已经成为全球研发投入的一支重要力量。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究开发投入强度达到1.42%。

        初步具备支撑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达到同类国际实验室装备水平,形成了包括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较完备的科技基础条件体系,部分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已建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网络规模、网络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06年底,中国电话用户8.3亿,移动用户4.8亿,均居世界第一;上网人数1.37亿,上网计算机数5940万台,宽带接入量3530万台,均居世界第二。

        创造和发展知识产权的水平大幅提高。经过二十多年努力,中国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成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历程。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内发明专利年申请量连续三年超过国外申请量,其中商标、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4位。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中国国际论文总数的世界排名已由1991年的第15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在三大国际检索系统(指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在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以及先进国防武器装备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民营科技企业由20年前的7000多家发展为2006年的150595家,已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生力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锋队。企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迅速增加,以企业为主开发的重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电子通信、电力设备、新能源、交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

        高技术产业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已处于较高水平。目前,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达到34367亿元,对全部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为15.5%。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势头良好,2006年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5287.5亿美元,进一步优化了商品贸易的整体结构。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1992年到2006年,53个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6年,53个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43319.9亿元;2007年上半年,54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共实现营业总收入25891.8亿元,工业总产值21873.2亿元,工业增加值5021.6亿元,实现利润1204.7亿元,上缴利税1157.7亿元。

        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克,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在主要粮棉等大宗作物科研上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突破,产生了超级杂交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等一批重大农业技术成果,为农业增产增收和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在能源领域,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为调整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在矿产资源领域,突破了一批制约中国资源重点勘探领域的技术瓶颈,提高了采选冶综合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在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领域,重点攻克了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土壤修复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气象、地震、洪涝等大型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系统。

        人口与医疗卫生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人口控制与优生优育的技术进步,为实现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疾病,以及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在基因等创新药物研制、中医药现代化以及数字化医疗设备开发方面也取得多方面进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支撑。

        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已经形成。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其中的100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合作协定。中国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等国际大科学、大工程计划。迄今为止,中国已参加了大约350个国际科技组织,有206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中出任各级领导职位。

        “近五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日益改善,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部分领域进入世界前列,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迅速提高。”科技部调研室负责人说,“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良好基础。”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438,280, 栏目计数: 6,192,214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