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统计局数据:CPI同比上涨6.5%,创10年来新高
(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 2007-09-12 第06版 )
本报北京9月11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月度形势报告,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创下10年来的新高。
从八大类别看,8月份为“五涨三降”: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3%;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4.3%。而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1%。
构成CPI的八大类产品五涨三降
6.5%——虽然各方面有各种预测,但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CPI涨幅还是让一些人惊呼:“这么高!”
虽然涨幅之高让人有些意外,但分析结构却在预料之中。与7月份相比,构成CPI的八大类产品都是五涨三降,核心CPI都是0.8%,而且,导致CPI上涨的因素都没有改变。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从八大类别看,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4.3%,其余六类为小幅度的三升三降。在6.5%中,食品类价格上涨占了5.9个百分点,在CPI涨幅中的比重为90.8%。在食品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又是主要推手,上涨49.0%,推动CPI上涨3.4个百分点。分析至此,一个熟悉的身影再一次浮现在我们眼前——猪肉:8月份,猪肉价格上涨超过了80%,推动物价总水平上涨了3.4个百分点。8月份猪肉价格上涨超过80%的有19个省份,其中有两个省份甚至超过了200%。
通胀风险增加,但并未处在通货膨胀状态
6.5%,CPI又一次创下10年新高,那么,全面通货膨胀是不是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对记者明确表示:“我们现在面对物价上涨的压力,通胀风险在加大,但不能说已经处在通货膨胀状态。中国是否进入通货膨胀状态,要对CPI以及整个宏观经济进行深入分析。”
姚景源说:“通货膨胀表现为较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它意味着物价全面上涨,而我们现在的物价状态是有涨有降,CPI八大类产品五涨三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绝大多数处在供求基本平衡和供大于求状况,只有少数商品如猪肉供给存在问题。判断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标准是宏观经济运行中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否失衡,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目前出现的仅仅是结构性的不足。”此外,全世界观察通货膨胀的核心指标是核心CPI,即扣除食品与能源消费后的CPI上涨幅度,姚景源为记者提供了国际比较的相关数据:“今年1—7月欧元区核心CPI是1.9%,美国是2.2%,中国是0.8%。”
大部分商品供大于求格局并未改变
尽管目前CPI是由居高不下的食品类价格导致的结构性上涨,但未来是否会引发全面的通胀,不能不令人担心。据姚景源分析,上世纪90年代初期,食品价格的上涨之所以最后演变成全面的通货膨胀,是由于那时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太快,增幅高达40%—60%。而近年来,在中央政府坚持不懈的宏观调控下,投资增幅得以有效控制,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5.9%,比1993年的61.8%低了35个百分点,这就为防止食品价格上涨演变为全面通货膨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CPI今后的走势,姚景源认为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因为我国大部分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其次,中央政府为稳定猪肉价格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逐步显示效应,近期已有部分省的猪肉价格出现回落。当然,猪肉毕竟不是工业品,其生产有一定的周期,所以,也不能指望肉价在近期迅速回落。只要我们继续贯彻和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政策,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继续控制好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趋势,就能够保证国民经济沿着又好又快的道路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