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因特网为龙头的信息技术正在给新闻媒体带来一场革命。21世纪,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将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上融合为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新闻平台,并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务等有交叉和融合的趋势。21世纪的新闻媒体是信息社会的核心领域之一,是各国政治、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之一,是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与此同时,由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的新闻媒体革命也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诸如管理失控、色情暴力信息泛滥、知识产权被侵犯、新闻职业道德受到冲击、南北舆论力量失衡等等。面对由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的新闻媒体革命,人们给予了高度重视,各国政府从国家利益出发纷纷调整和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以期在21世纪的新闻媒体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第一部分 21世纪媒体发展趋势
一、 走多媒体化的道路
世界范围内网络正在改变着媒体的格局。我们应当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网络必将在一个平台上统一,各种各样的多媒体终端将纷纷问世。另外,以纸张为基础的报刊前景也不容乐观,纸张作为信息载体已“力不从心”,用它储存信息不但笨重,而且容量小、成本高、复制困难、不易保存;另外,制造纸张还消耗大量宝贵资源,并且污染环境。国际纸浆和纸张联合会的调查表明,目前全球木材产量的35%用于造纸。与纸张相比,电子媒体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储和处理信息,利用电信技术传递信息,它容量大、体积小、成本低、检索快、易于复制和保存、易于处理和音像图文并茂等优点,并且它消耗的资源很少,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而且,科学家正在探讨研制象报刊一样的阅读终端,如果这种终端问世,成本进一步下降,目前的报刊将必然被边缘化。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预测,尽管短期内数字化媒体还不可能把传统媒体挤出历史舞台,但在21世纪,目前的传统媒体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这就象火车取代马车、电灯取代油灯、激光照排取代铅字排版一样。不过,传统媒体并不是简单的死亡,而是一种扬弃、一种凤凰涅盘。
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传统媒体必须调整战略。美国著名的传媒巨头“时代华纳”在2000年1月与“美国在线”合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行情显示牌上,进行交易的只有美国在线,这是一个“孙子吞并老子”的现象,传统媒体必须放下架子。可喜的是,中国的传统媒体积极对待网络时代的挑战,据统计,截至1999年底,中国共有770多家媒体上网。
21世纪的多媒体新闻平台应具有以下特点:
1、 超大容量。
以网络为基础的多媒体新闻平台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而且存储成本越来越低,目前十几G的硬盘国内仅售1000元左右,但它的容量却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由此可以推算,由数字化存储介质如硬盘、光盘等联结成的网络其容量是多么巨大。新华社的新华网集24小时实时新闻发布、权威报道、独家报道、深度分析评论,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和多功能的新闻信息服务于一体,每日发布的最新新闻信息超过120兆,发布文种有中(简、繁体)、英、法、西、俄、阿等6种。人民日报网络版每天要更新人民日报及其子报共8份,每周更新两份周报,每月更新6份期刊。以每天更新的10报计,平均总信息量达到700条左右,总字数近50万字,总图片数近200幅。人民日报网络版自1997年成立以来,已经建成了上百个专题数据库和背景资料库,目前,每天的整点新闻更新量在300条左右,数据量达到22兆。所有这些在传统媒体中是无法想象的,更是无法做到的。
2、 随时随地地传输信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实时传播新闻对传统媒体来说束手无策,而这对于网络媒体则是举手之劳。以网络为基础的多媒体新闻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地把信息传输到用户,特别是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无线上网浪潮的兴起,这一设想正在变成现实。2000年上半年,WAP(无线应用协议,又译为“网波”)成为世界因特网和移动通信领域的一个热点,反映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那就是随时、随地、随身上网将风糜全球,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基础是能够上网的移动电话。据预测,到2000年年底,WAP移动电话的数量将会达到移动电话总数的约10%。另据德国信息产业协会估计,到2003年,仅在欧洲,“网波”移动电话的业务规模就将直逼3000亿欧元。如果说90年代初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是第一次因特网浪潮的话,德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云格先生则认为:“目前世界正处在因特网发展的第二次浪潮到来的前夕”,而这第二次浪潮的重要标志就是移动信息终端。
3、 智能性
据美国基础软件开发商英克托米2000年1月18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因特网上可编索引的网页已超过10亿,如果加上大量无法编索引的网页,因特网网页总数则更多。络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对信息进行方便快捷的检索,才能谈得上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这就需要多媒体新闻平台具有较高的智能性,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很方便快捷提供新闻。
目前,上网的传统媒体如美国《纽约时报》、CNN,英国的《泰晤士报》、BBC、路透社等,以及其他各类网站都提供了检索和查询服务。在中国,读者在人民日报网站上可以查询到人民日报自1995年1月1日至今,报系所属六报六刊1998年10月1日以后以及某些重要专题的所有文章,尤其是一些重要专题的入库,为读者查询某一方面的热点问题提供了极大方便。
4、 互动性
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不同,多媒体新闻平台上的信息传输是双向的,具有互动性。用户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而且可以发出信息,甚至可以要求信息源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点播新闻将成为21世纪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服务。随着因特网的进一步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网络传输多媒体新闻的速度也将越来越多快,届时用几秒的时间下载几小时的广播电视节目将成为现实,交互式网络广播电视节目也将走进千家万户。1998年8月3日,英国音乐电视频道(MTV)开始在因特网上播放节目,该网络频道根据用户自己的需求给每一个用户编排播放用户自己点播的节目。这一名为M2的网络频道在因特网上开设了网址,用户进入该网址后可查阅音乐电视频道库存的各种节目,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将选中的节目按自己排定的先后次序传到该网络频道。该网络频道根据每个用户的具体需要,利用计算机综合编排,给每一个用户排出他们选定的节目单,并通过电子邮件通知用户到时观看。英国音乐电视频道发言人认为,这种新型电视播放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告别了通常电视节目按固定节目单播放的规矩,而采用交互式方式,每个用户都可看到自己喜爱的节目,并能避开自己不喜爱的节目。利用网络的交互性 因特网可以减少传播的中间环节,使所有网上信息直接面向受众,这一方面增强受众选择新闻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最直接的反映是网上的在线调查和BBS论坛。人民日报网络版在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后开设了“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传递各种信息,同时供网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现在又将论坛扩大为人民论坛,下设强国论坛、体育论坛、健康论坛、读书论坛等,进一步加强了信息资源的直接传递和反馈。
5、 个性化
每个人对新闻的需要是不同,但传统媒体信息传输的单向性使得受众很难享受个性化服务,但这一服务对于多媒体新闻平台来说将是一个基本项目。早在1996年,英国《金融时报》和《泰晤士报》等都可以根据用户自己设定的方式将用户需要的新闻传输到用户终端上。美国媒体已经出现了按读者要求设计的版块。在某一网站选择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订一个属于你自己的频道。打开这样的媒体,你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因为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你所感兴趣的。对媒体而言,信息的利用做到了最大化,对于用户而言,充分享受了个性化服务的乐趣。
二、 将在政治生活上具有更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闻的需要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使得更多的新闻随时随地地传播到受众,另外21世纪的新闻媒体又具有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医务等服务项目,因此21世纪的新闻媒体将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产生影响越来越大,因而它作为统治阶级维持统治的重要工具将更加重要。
目前,网络已经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工具。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1998年5月举行的年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报告中指出,联合国的前途,取决于它是否有能力制定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中心任务,而新闻工作在这当中起着“关键作用”。他认为,联合国的新闻传播工作必须同联合国所有部门的工作形成一个整体,让全球及时了解联合国的活动、成就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获得全球对联合国事业的支持。安南建议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因特网,扩大新闻传播范围,把联合国图书馆办成信息全面、“没有围墙的图书馆”等。
法轮功为什么能产生这么严重危害?除了其他因素以外,法轮功骨干利用网络传输信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网络已被法轮功作为政治工具利用。
2000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两大党派已利用网络这种新媒体拉选票,而且网络在大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据美国《华盛顿邮报》2000年7月30日报道,媒体在大选中的作用非常大,1960年尼克松和肯尼迪的竞选辩论已开始利用电视。如果你是从无线电广播中收听那场辩论,胜者是尼克松。如果你是通过电视上看辩论,赢家则是肯尼迪。电视上的胜利是决定性的胜利。但时隔40年,网络这种新媒体开始扮演40年前电视的角色。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两大党派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每次只作几小时的报道。但是,美国在线对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了全程报道。正如当初电视使观众看到了尼克松的短须一样,网上报道将能提供其它媒体所无法提供的东西:网络空间是无限的,所以有条件对一般的新闻作额外补充,如普通代表的日记;它是交互性的,所以人们又可以同那些候选人和学者进行对话,而过去只能听这些人物的单向演讲;通过它还可以进行交流,如果你是在美国在线的网络报道上收看代表大会的实况,你就可以与美国在线的其它观众就此交换看法。这可能对竞选产生重大影响。
三、 将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领域之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科技已经成为军事和国家安全的核心,而且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几场战争就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例证。知识经济时代的战争形态是由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造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历来作战的愿望,现在实现的可能性更大。这正如农业时代产生冷兵器战争,工业时代产生热兵器战争一样,知识经济时代的战争将是信息战争。谁控制了信息,谁就可能控制世界。有专家认为,信息优势可望取代核威慑成为全新的威胁手段。
知识经济时代的战争将是信息战。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双方在传播领域进行的斗争,已经演变成为信息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战争中,国家传播媒体间对舆论的争夺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战争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利用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对即将发生的战争性质作了大量的歪曲,以图从心理上广泛影响国际社会的立场和态度。战争前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兵战”和“心战”两个主战场同时作战,西方主流媒体大量报道北约部队大兵压境、飞机频频轰炸的“巨大效果”,企图很快使南联盟屈服。当其被称为神话的F117-A型等飞机被击落后,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大量报道的却是派出部队营救的“传奇经历”。同时,北约出动了心理战分队,运用多种现代化传播手段,成立了飞行广播站,在战场上大量播放节目和播撒宣传品,仅传单就多达1100万份。此外,他们还采取了有意伪造消息、进行物质利诱、大量利用国际互联网络进行信息争夺等手段。在这场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达到信息战的预期目的,公然违反国际法,对南联盟的国家新闻机构和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进行有预谋的导弹袭击,杀害了包括我三名记者在内的数十名与其立场相悖的他国新闻从业人员。这样的暴行,在以前的战争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随着战争形式向信息战转变,国家传播媒体由过去的战略附属部分上升为战略主导部分。这种变化使传统的传播媒体发生了质变,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了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在和平时期也显得更加重要。未来战争的目标将由领土扩张、经济掠夺,转为信息争夺。属于信息战范畴的传播媒体便由过去的战略附属部分上升为战略主导部分。信息战场作为不流血的战场与流血的战场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依赖,密不可分。应该指出的是,与以往的战争报道不同,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体之间的争夺,不仅限于战时,而且大量表现在和平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人类社会已时时处于信息战的对抗中,这种看不见的和不流血的战争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进行,只是人们认识不到或未予认识罢了。另外,信息战也使国家传播媒体的战略威慑作用明显提高。人与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不可缺少的决定因素和主要因素,而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战争中,信息正在部分地代替人与武器而充斥社会和战场。现代战争中,武器的威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过武器本身的性能和威力,高技术武器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在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大量展示其高科技武器,国际互联网上公布了主要武器的性能和造价,目的不在显示其所谓的军事透明,而是向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炫耀富有和军事实力。
四、 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很多专家认为,信息产业革命是继蒸汽机的应用和电气的应用导致的产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20世纪90年代中期,信息产业已超过了汽车、钢铁等产业部门,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1999年全世界信息产业产值达1.2万亿美元。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目前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及所形成的联带增加值已经占到GDP的50%左右。据软银公司(SOFT BANK)分析,向信息产业每投资1美元,产生的总体经济回报达14美元。
21世纪的多媒体新闻平台不但能提供声像图文并茂的新闻,而且还能提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务等多种服务。因此,一些专家把多媒体新闻平台称为21世纪信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3次浪潮,即以硬件为核心的浪潮、以软件为核心的浪潮和以网络为核心的浪潮,这3次浪潮的代表是美国IBM、微软、美国思科和美国在线,这3次浪潮完成的是信息的“修路、架桥”工作,目前需要“跑车”即提供信息了,因此下一次浪潮应是信息采集、处理和传播的浪潮,也就是以多媒体新闻为核心的多种信息服务崛起的浪潮。
在2000年2月于武汉举行的“21世纪中国财经新闻高级论坛”上,来自国内传媒业与新闻理论界的专家们认为,我国新闻媒体网络市场空间广阔,当前应加快网站建设步伐,为用户和网民提供权威的信息服务。
五、 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将产生大变革
首先是新闻采集工作的变化。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一些记者已开始坐在家纵观天下事,因特网已成为他们采访的好帮手。作为世界最大信息网络,因特网已几乎深入到世界各国的政府机构、大学、科研所、企业、家庭中,在这些国家,几乎所有大型组织、机构都进入了因特网,因特网用户可直接与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组织、机构打交道,这些组织、机构除了把自己的详细情况放到因特网上外,还大都开设了专为新闻机构服务的栏目,记者可以直接调阅新闻稿,这为新闻采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特网上的新闻素材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们几乎可以在上面找到各国政府机构、各大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新闻稿和背景材料。利用因特网一天则可浏览成百上千个新闻事件,获取丰富的素材。电子信箱已成为继邮政地址、电话之后的又一个重要通信手段。它为记者进一步采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利用因特网采写新闻已是西方新闻界的一种工作方法了。1998年7月在伦敦举行的“网络传媒”大会传来的信息表明,因特网在一些国家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工具,飞速发展的因特网正在逐渐改变世界范围内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1998年2月在美国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高达百分之九十三在实际工作中已开始采用因特网作为调研和报道工具。
其次,新闻处理和传播的方式将产生很大变化。未来多媒体新闻要求新闻工作者是以新闻栏目主持人为核心工作的多面手,记者编辑将由幕后走向前台,为受众提供直接的、互动的、个性化的新闻服务。
再次,新闻营销方式将产生了很大变化。新闻业主除了利用网络向用户随时、随地传输声像图文并茂的新闻外,还应提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务等多种服务。
六、 新闻媒体的管理方式将产生大变革
21世纪新闻媒体的管理方式将从宏观上走向集团化,从微观上走向机动化。前者是经济发展全球化、网络化的要求,后者是新闻互动化、个性化的要求。新闻媒体管理的这两大趋势在目前世界经济领域也有所反映,一是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大公司兼并浪潮(如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一是基于零部件标准化的微型计算机生产方式的流行(如美国戴尔电脑公司自己并不产生零部件但利用其他公司生产的零部件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直销商)。
这两大趋势在中国也有所表现,比如报业集团的形成和电视台制播分离的尝试。同其他行业一样,媒体发展到相当程度出现集团化、规模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中国的报业集团最先出现在广州。1996年1月,广州日报社正式挂牌成立报业集团。两年后,南方日报和羊城晚报相继组建报业集团。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于1998年6月8日同时成立。一个月后,上海也有了动静:文汇报和新民晚报组建文汇新民报业集团。1999年11月1日,深圳特区报也宣布成立报业集团。1999年底,又有8家报业集团获准成立,它们是:北京日报、解放日报、四川日报、浙江日报、大众日报、辽宁日报、沈阳日报、哈尔滨日报。这样,目前,全国的报业集团就达到了15个。中国在此时出现报业集团是必然趋势,决不仅仅是对外国的媒体经营管理模式的学习和模仿,而是因为自身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报业集团这一模式来承担重任的程度。因为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中国报业的总资本增值至少上百倍,在国内经济领域里是最引人注目的发展行业之一。
制播分离是新闻发展的大趋势。在21世纪的多媒体新闻平台中,互动性和个性化要求新闻采集和制作的灵活性。除了必要的新闻外,多数新闻信息(广义的)由相对独立和机动的采集和制作实体完成,新闻媒体根据需要播出。这一思路在中国电视界得到认可。根据广电总局要求,全国广播电视系统要逐步实现节目制作与播出分离,推行内部成本核算和全员聘任制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系统采取的是制播合一的管理体制,用行政手段对节目制作和播出进行全程管理,这种生产管理方式在新形势下日益暴露出很多弊端,一是成本意识缺乏、浪费现象严重、资源效益差;二是队伍膨胀、人员素质低、人才激励不力;三是专业化分工和科学管理水平偏低;四是缺乏创新机制,发展后劲不足;五是频道与栏目的综合竞争力下降。因此节目的制播分离与推行内部成本核算和人员的全员聘任制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央电视台决定在2000年选两个频道进行制播分离的先期试点,并在全台推行成本核算和全员聘任制。结合节目制作与播出分离改革,推行成本核算,加强人力核算,控制人员总量。
七、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世界对网络领域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美国硅谷近年来出现人才短缺现象。这预示着全球将面临“人才危机”。据美国信息技术协会的最新调查,硅谷一带人才短缺比例高达10%,估计有34.6万个职位空缺。硅谷是美国信息产业中心,集中了美国96%的半导体公司,是知识经济的发源地之一。硅谷出现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人才缺口引起一些发达国家的警觉。人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和社会新需求层出不穷,而目前的人才培养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有专家指出,人类知识总量每5年翻一番,在知识经济迅猛崛起的今天,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必然出现严重短缺。据美国信息技术协会2000年8月发表的报告,2000年美国各行各业创造了160万个技术岗位,但有大约一半的岗位空缺。在日本,今后10年科技人才将短缺160万到445万,其中最为紧缺的是信息技术人才。在欧洲,到2002年仅网络人才就将短缺60万人。 一些专家认为,继以硬件为核心的浪潮、以软件为核心的浪潮和以网络为核心的浪潮之后,信息产业必然迎来以信息采集、处理和传播为核心的浪潮,也就是以多媒体新闻为核心的多种信息服务崛起的浪潮。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的新闻人才将成为各国和各新闻媒体的争夺焦点。21世纪的新闻人才一方面应当是新闻采集、编辑、播出(包括主持)、电视和网络制作的多面手,另一方面又应是某一方面和某一采访领域的专家。 在一些发达国家,新闻人才的竞争历来非常激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1979年为了留任著名主持人丹·拉瑟,不但付给10年2000万美元的薪金(外加其他费用共计2500万美元),而且还让一代名主持人克朗凯特退休,迫使该公司最有名气的政治记者马德离开(参见华文出版社《新闻权威与个人魅力——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成功之路》)。在网络时代,媒体之间的人才竞争更为激烈,这一现象在我国也已经出现。2000年上半年,新闻界很多被这样一则消息震动:263首都在线高薪选聘主持人,从3月28日到4月28日面向全国举行,并产生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主持人。可以预见,21世纪新闻媒体的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
第二部分 我们的对策
世纪之交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正在历经深刻的变化。世纪之交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央开始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在这一变革时代,国际舆论阵地的激烈争夺,由信息技术导致的媒体革命扑面而来,对我国新闻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 高度重视21世纪媒体革命的到来,及早制定发展战略,占领竞争制高点,占据未来的世界舆论阵地。用战略眼光审视迈向21世纪我国的新闻事业,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指示,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二、 新闻必须与市场相结合。完善新闻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三个环节。打造名牌,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大力培养拳头产品,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和名主持人。
三、 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宏观调控,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新闻媒体的管理方式从宏观上走向集团化,从微观上走向机动化,以适应全球化、网络化以及新闻互动化、个性化的要求。
四、 落实江总书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准突破口,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网络的发展,作为网络设备主体的计算机也进入到以网络为核心的“后PC时代”,另外,以无线上网为标志的第二次网络革命正在到来,因而要抓住当前这一有利时机,以实现我国多媒体新闻平台的跨越式发展,占领21世纪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
五、 积极推动基于多媒体新闻平台的新闻产业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务等的交叉与融合,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带动传统产业发展。
六、 21世纪的媒体革命是一次生产力的革命,因而应加强对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加强有关立法工作,为其发展制造良好的软环境。
七、 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改革,大力培养适应多媒体新闻平台的相关人才,采取优惠政策留住和吸引人才。
八、 在多媒体新闻平台领域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以免受制于人。多媒体新闻平台的核心技术决不能依靠进口,“买人家的锁,会被人家打开”。
九、 充分认识多媒体平台的两面性,趋利避害。严格控制非媒体机构开设网络新闻,严厉打击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暴力和反动信息的不法活动,并采用新技术过滤这些不良信息。
十、 将媒体的发展与国家安全密切结合起来,在信息战的备战中充分考虑21世纪多媒体新闻平台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