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国家统计局:2004年我国GDP现价总量159878亿元 比年报增加16.8%

    2005-12-21 09:06





        2005年12月20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介绍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等方面的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网)


      中新网消息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今日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初步测算,二00四年中国GDP现价总量达十五点九八七八万亿元人民币,修正后的数据较原有数据增加二点三万亿元,这意味着中国GDP被低估了百分之十六点八。

      中国于二00四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其普查的标准时点为二00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时期资料为二00四年度。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据悉,中国去年GDP为十三点六五万亿元人民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

    (2005年12月20日)


    今天,我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情况,特别是利用普查资料核算的2004年GDP数据及其使用意见,向大家作一简要通报。


    一、经济普查的主要情况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与国家编制五年规划作好衔接,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调查体系综合配套改革,国务院于2003年7月决定,将原有的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在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经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近两年的共同努力,经济普查的主要任务已圆满完成。这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组建普查机构,选调普查人员。国务院成立了以曾培炎副总理为组长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全国各地共组织培训了300多万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1000多万名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财务人员参加普查活动。


    二是制定普查方案,开展宣传动员。立足于我国国情,借鉴有关国家的经验,经充分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调查对象的意见,并进行试点后,制定了经济普查方案。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均安排了专项普查经费。各级普查机构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舆论宣传和社会动员工作,基本做到了经济普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是公布普查条例,依法开展普查。经国务院审定并由温家宝总理签发了《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国务院第415号令)。依法查处了普查中发生的虚报、瞒报、拒报等违法违纪案件5377起,保障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是严格审核普查数据,认真开展质量抽查。这次普查共收到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报送的基层普查表3000多万张(不含个体经营户),“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数据10.6亿笔,以及各省(区、市)报送的综合表2万多张。为了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在普查的每个环节都实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数据填报的综合差错率仅为4.9‰,控制在1%的预定目标之内。


    总之,这次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依法行政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总体上看,这次经济普查工作是成功的,获取了大量丰富翔实的数据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和综合国力。


    二、经济普查的主要成果


    (一)进一步摸清了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家底”。通过经济普查,全面掌握了反映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大量基础信息。其中的主要数据,最近已以普查公报的形式发布。


    (二)初步建立了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这次经济普查的所有基层原始数据,都已进入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普查数据库。不仅可以进行全国数据汇总,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加工出按地区、行业、规模和所有制等各种分组的数据,开展各种分析研究。国家统计局、中央编办、民政部、税务总局和工商总局还联合建立了全国基本单位名录更新制度。


    (三)查实了GDP总量和三次产业的比重。利用这次经济普查资料初步测算,我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多2.3万亿元,增加16.8%。其中,第一产业因不在这次普查范围之内,仍采用年报核算数,其增加值为2095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1%,比2004年快报核算数所占比重的15.2%降低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3904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加1517亿元,占GDP的比重由52.9%降为46.2%,降低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01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加21297亿元,占GDP的比重由31.9%上升到40.7%,提高8.8个百分点。在GDP总量多出的2.3万亿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13万亿元,占93%。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常规统计中第三产业存在明显的漏统问题。


    一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长期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服务业统计非常薄弱。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通行的核算标准(SNA)逐步接轨,虽然服务业统计得到了一定加强,但基础统计工作尚没有完全跟上。


    二是从事第三产业领域的单位量大面广,情况复杂,财务制度不健全,统计手段相对落后。


    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成分日益多元化,特别是私营、个体服务业发展迅速,由于非常分散、变动频繁,加大了组织统计调查的难度,存在一定的漏统情况。例如,在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占较大比重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三个行业中,普查后的增加值比常规统计多出近1.5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70%。


    四是新兴服务业大量出现,发展很快,但由于资料不全,常规统计难以准确核算,造成核算数据偏低的现象。例如,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家政服务业等,虽然在常规统计中通过相关资料推算等方法作了统计,但很不充分。


    五是工业、建筑业企业办的一些附属服务业,有的被混统在第二产业中,但更多的被漏统了。通过经济普查,进一步查清并补上了第三产业漏统的部分,三次产业结构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也比较接近。调整后我国GDP总量虽略有增加,但人均水平仍在世界第100位之后。


    各地区也利用经济普查中获得的基本单位原始资料和国家统计局统一规定的核算方法对本地区生产总值进行了核算。国家统计局对各地区的核算数据进行了联审,地区汇总数与国家核算数的GDP总量和三次产业结构都比较接近。通过这次普查,将一些地区统计和核算中历史遗留的第二产业特别是规模以下工业存在的“水分”挤掉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常规统计中漏统的部分补上了,各地区的GDP总量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通过经济普查,基本上统一了2004年国家和地区GDP核算的基础资料,进一步规范了核算制度和方法,推进了统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标准化。统计部门正在认真总结经验,特别要健全完善第三产业统计制度方法,加强和规范规模以下经济的统计调查。


    为了保持GDP数据的历史可比性,按照国际惯例必须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以经济普查年度的GDP核算数据为基础,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普遍使用的趋势离差法,对1993年以来的历史数据进行相应修正。修正结果另行公布。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以这次经济普查资料作为进行2005年国民经济核算、总结“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编制“十一五”规划和2006年计划的基础。


    在经济普查资料的公布、使用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按照《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保守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认真兑现不以普查资料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依据的承诺。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埃菲社记者]:

      根据新公布的数据,中国的GDP总量同法国和英国相比已经不太遥远了,您是否可以给出您的预测,什么时候中国的GDP总量会超过上面所说的两个国家,达到世界第四位?

      [李德水]:

      确实,我们去年的数字在世界上的位置,应该说前移了一位。在2000年到2002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六位,2003年到2004年,意大利因为欧元的升值,他们变为第六位,我们变为第七位。这次普查的结果,中国GDP总量折算成美元已经超过意大利了,成为第六位,意大利变成第七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字,英国和法国2004年的GDP总量折合美元,英国是21330亿,法国是20463亿,排第四、第五位。中国这次调整以后,从16537亿美元,调整到19317亿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这跟法国和英国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至于刚问预测什么时候能够赶上他们?关键看2005年中国最后核算下来的增长率是多少、总量是多少,还要看法国2005年的核算结果是什么,这个预测我想差距是越来越小,总的趋势是这样的。2005年也可能接近法国,我觉得与英国还是有点差距的,但是最终还是要看明年初的核算结果才能进行判断。

      [CCTV记者]:

      第一个问题,这次公布最新的数据是不是意味着我国去年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呢?第二个问题,在这样一个数据的影响下,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李德水]: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我想跟你多说两句。经济普查之后,把2004年中国的GDP数量作了调整,增加了23000亿,这毫无疑问,说明我们对中国综合国力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确实正如我刚才发布消息的时候讲到的,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综合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

        至于明年宏观政策是不是会变化?这里就话长了,而且非常重大,总量变化这么多,宏观经济增长是不是变化?或者反过来问,原来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不是有问题?统计数据是不是误导了?很自然会提出这些问题。

      我可以断然地说,中国过去的统计数字并没有影响宏观经济决策,也不会因为这次普查而改变我们现在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因为第一,过去的统计数字虽然对GDP的估计偏低,但是还是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总趋势,只是在统计数量上存在一些误差,并没有对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重新估计,对中国经济基本的判断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的估计并没有因为这次经济普查的结果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再从这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来看,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比如能源消耗过高,其他资源消耗过高,我们的投入产出比不是很理想,经济效益不是很理想,以及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很粗放,这些重大问题都没有因为经济普查数据调整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正如我们已经发布的1、2、3号公报里的数字,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基本矛盾、基本的问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所以,我们大的政策也不会改变,为什么改变呢?难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能够动摇吗?粗放发展的经济还能够允许继续吗?

      就拿三产来说,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从31.9%提高到40.7%,这也不高,加快三产的发展仍然是今后一个重要的任务。我们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只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接近的,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像美国已经75%,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都在60%以上,70%左右,印度都51.2%了,中国40.7%算高吗?我们比印度落后那么多,难道我们不应该向印度学习吗?应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都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这次普查的结果只是在一些比例关系上,跟GDP有关的比例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化了多少呢?就是16.8%,如此而已。一些基本问题,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不会因为普查之后而对它有重新的评价或者问题不存在了,不是这样的。所以,不会改变我们宏观经济政策,这些大的决策都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还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我再补充两句,由于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了,带来了GDP总量增加比较多,这本身也不是说跟经济政策毫无关系,也应该看到它还带来很多积极的一面。比如说第一,通过经济普查,发现原来对中国第三产业的构成低估了,实际上作为统计部门,早就深有感触,知道三产低估了,苦于我们现行的体制和方法,在常规体制中解决不了,所以我们才下决心搞经济普查,现在证实了我们原来的判断,这是很欣慰的事情。第二,这个数字表明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比原先统计反映的更合理、更健康。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国际上有一个说法,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制造业拉动的,还有一种说法是靠强劲的出口拉动的,现在看来不能简单地判断,从我们普查的结果看,服务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功不可没。另外,服务业和消费的关系又最直接,也说明中国消费在三大需求中的拉动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这次普查的结果带来了一系列比例关系的变化,这都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的认识,对一些比例关系的认识改善了,不像原来估计得那么糟糕、那么恶劣,由此使中国在今后一个时期可以保持长期、较快发展的信心,对我们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是有帮助的,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布隆博格记者]:

      我想听听您对GDP调整之后,在未来两至三年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看法?现在已经对2004年的GDP进行了调整,2005年GDP的增长又将会是如何的呢?通过新的调整过的数据,是否会对中国石油消费的数据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在这个领域里有更多的石油消耗会增长更高。另外,您是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员,现在在国际上有许多经济学家说,由于经济普查数据的发布,会使得中国政府面临更多的压力,因为通过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来中国比以前更富有了,而中国在汇率改革方面应该行动得更快一些,是否应该把汇率改革或放松的步伐加快?

      [李德水]:

      普查数据公布以后,2005年的增长率我们要以普查资料为基础,基数是不一样的,肯定跟我们去年常规统计的状况有一些变化。究竟增长多少?12月的数字还没有出来,所以现在还不能告诉你。

      至于经济普查和石油消费的关系,我想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如果说有关系的话,只是万元消耗GDP的石油会减少、会下降。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很多节约能源的措施,发展循环经济,这方面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我相信中国石油的消费量,它的强度会下降的,总量的增长也会缓慢一些。

      关于汇率问题,经济普查之后会影响中国汇率政策?我不觉得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你说中国通过经济普查之后,国力增强了,总量大了,所以我们汇率改革应该更快一些。我想我们从今年7月21号推出了汇率制度的改革,实行以市场需求供需关系为基础,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取消了盯住某一种货币的政策,而采取参照一篮子货币的政策,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是一个重大的改革,也是充满智慧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出台时间才半年,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我们不可能朝令夕改,老是变化,这个政策会长期保持下去的,汇率政策不应该经常、随意的变动,这是很慎重的事情。

      [上海东方卫视记者]:

      我们目前采取的核算方法是分级核算,虽然这次普查结果是非常成功的,但是鉴于这个方法本身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了最后核算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不准确。请您介绍一下我们下一步将采取的下一级核算制度,还有正式采用的时间?谢谢。

      [李德水]:

      这几年中国GDP的核算制度改革作了很多工作,我们建立了初步核实、初步核算、最终核算三次公布的制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改变了过去一锤定音的做法,跟国际惯例衔接了。另外,对地方的核算,我们采取了联审制度,国家局对各个省区市的数据要进行联审,把他们也请来一块儿联审,这对提高数字的质量也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国家局的核算还建立了国民经济核算专家咨询小组,我们每一个季度每年的核算情况要请专家们进行评估,这也提高了我们核算的水平。

      这一次经济普查很有意思,各地方都利用普查中获取的基础资料、原始资料基本单位的素材来核算,跟国家局核算的结果基本上就一致了。而且用国家局统一规定的核算方法,在方法上也作了一些规范,这样改变了过去地方核算的汇总数和国家核算的数字差距过大的现象,这是非常可喜的一件事情。

      下算一级的时间表,现在很多的省市已经在定市县两级执行下算一级,国家局对省局实行下算一级,现在是他算之后我们再审核,下一步恐怕也要向下算一级的方向过渡,具体还是一个一步一步地走,最后全面推开的过程。

      [香港大公报记者]:

      我想请问一个关于统计工作改革的问题。因为在这次经济普查中反映出一个很重要的情况,我们以前的方法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经济工作的全貌,今后是否会进行某些方面大的改革,使2005、2006年的统计数据更能显示这种状况?会不会出现2006年第三产业GDP的比例又出现31%的情况?

      比如说我们过去各个省市的GDP都报得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要高,而且国家统计局若干领导都批评过各个省市统计的工作,但是按以前各个省市统计的数据加起来,正好可以反映出真实的经济全貌,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我们了解到有大量的个体私营企业家在全国进行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时候,都存在低报数据的情况,这也是一个真实的情况。想了解一下我们如何可以真实获取这个数据,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度?谢谢。

      [李德水]:

      这个问题内容很丰富。关于中国统计的改革问题,你说得很对。我在上个月召开的中国统计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一个长篇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中国统计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我们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和下一步改革的思路,我就不给你详细介绍了,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查阅国家统计局的网站。在这次国际研讨会上,国际统计界的同行们对中国统计工作都给予高度评价,我就不说了。

      至于明年会不会走回头路?普查看出2004年的数字跟常规年度的数字有这么大的差距,今年、明年和非普查年份的数字,能不能保证不出现大起大落?这个问题正是我们所担心的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这次经济普查只是对200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快照,把这张照片照得比较清晰,在常规年度的统计中是不可能这么细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或者准备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从重点入手,因为这次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第三产业统计不全面,我们抓住第三产业在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制度、完善制度,哪些方面、哪些行业容易遗漏,把它解决好,我们已经制定了一套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我们在体制上也有了保证,今年经过中央编委、国务院的批准,中国国家统计系统的三支调查队,农调队、城调队、企调队合并为一个队,省一级的这支队伍的改革力度是很大的,加强整合资源。在这项改革中我们附带着对国家统计局内部机关设置进行调整,专门设立了服务业调查中心,这个中心已经开始运作,对一批第三产业行业设计了专业抽样调查的方案,把这个数字及时地反映上来。另外,我们机关司局的设置也增加了一个社会科技机构,把人口科技机构一分为二,强化科技统计。

      第三,加强和部门的联系,国务院各部门的部门统计很多是服务业的统计,这方面信息的采集和交流的制度要强化。

      第四,靠法制来解决,加强《统计法》的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要修改《统计法》,修改《统计法》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这次普查之后,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库,而且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制度,能够经常地把新的情况反映进来,成为一个活库。在常规统计年度中,只要充分用好基本单位名录库,很多信息可以获取。您担心的这个问题提得很重要,我们绝不能像1993年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一样,当年普查以后三产的比重提高了几个百分点,结果到后来又慢慢退回来了,这种历史绝不允许重演,要从制度等各方面完善起来,在年度常规统计中不能出现大起大落。

      至于地方的数字,这次普查的数字汇总起来,去年的年报初步核算数比国家局的数字更接近一些,这不能说明谁准确谁科学,可以说这次经济普查把中国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搞清楚,是各级政府、各级统计部门的共同心愿,各地方都非常努力、非常认真。最后的结果也不是说哪一个省或者地方的数字更准确,最后结果是有一部分省比核算数减少了,有一部分省比核算数增加了,应该说19个省区市比原来的年快报数增加了,面很广,有12个省区市比原来的年快报数减少了,所以数字是有增有减。

      这次普查把基础资料搞准了,把过去的水分挤掉了,有的是把遗漏补上了,更准确、更科学,这是个好事情。各地方对这次普查的反映也是很好的,他们都希望搞得准一些,特别是有些历史包袱,九十年代初甚至八十年代虚报的数,说不清楚,扔也不好扔了,扔了等于否定以前的政绩,留着是背着大包袱,加进来很困难。这次一刀两断,轻装上阵,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这是好事情。

      [中国信息报记者]:

      我国将于明年进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如果普查数据出来以后,多出来一块,请问李局长,今天公布的数据是不是还要进行一些调整?谢谢。

      [李德水]:

      明年的农业普查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国情调查,农业普查的内容是六个方面:一是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单位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二是乡镇村委会和社区环境情况;三是农业土地利用情况;四是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五是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六是农民生活质量情况。原则上一产的农业普查、一产的GDP增加值的核算问题不是主要的内容,也不会作大的调整,而且可以说农业过去的核算基础是比较好的,明年不至于因为农业普查完了以后又对这次经济普查的数字做大的调整。再说农业占的比重也很低,即便有点变化,也是很少的,是微乎其微的。

      [上海证券报记者]:

      因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在增加,过去大家所担心的通缩问题是不是有所减缓?谢谢。

      [李德水]:

      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因为普查数据调整之后确实升高了,从36.3%提高到37.8%,这是个好事情,是积极的现象。至于通缩的问题,我可以作一个简单的回答,中国经济生活中目前既有通胀的因素,也有发生通缩的因素,但是目前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通缩和明显的通胀,我们要积极地防止通胀的发生,也要认真地预防通缩的出现。

      [道琼斯通讯社记者]:

      您刚才说2005年的数字也应该有变化,请问现在你能猜出来2005年全年的数字改变应该到多少吗?您预测2005年第四季度GDP增长应该是多少?

      [李德水]:

      2005年第四季度的数字,现在第四季度还没过完,2005年的核算还没进行,所以我不知道。但是,在明年1月20号左右,我们将在这里发布2005年全面的数字,2月28号左右还要发布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那时候就可以有个全面的回答了。

      最后一个问题已经回答完了,我最后想跟大家讲几句话。这次经济普查的结果,中国的GDP总量增加了23000亿,在国际上的排位也可能略有前移,对这件事情大家都很关注,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也就是说,要用平常心去看待这些事情。通过经济普查,发现GDP的总量有变化,然后作出调整,这是国际上通常的做法。东南亚某一个国家经过普查以后调整了18%,欧洲一个国家经过普查以后调整了17%,这都是很正常的,我们调整了16.8%不是创世界纪录的事情。

      第二,对经济普查的数据,从根本上说它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统计信息,通过普查得到了改善,要这样来认识它,而并不是中国的经济社会本身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前几天有的媒体说,中国将在今天上午一下子长高几岁,这只是一个表观数量上的概念。中国有一首歌里唱道“山还是那座山哟,梁还是那道梁”,经济普查本身不可能创造GDP,也不可能因此而增加可支配的财富。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多搞几次经济普查,什么活儿都不用干了,那多好,这是个基本常识的问题。有的公众也提出来,GDP总量增加这么多,我口袋的钱是不是也要增加了?这也是两码事情,相信大家都是能够理解的。

      还有一点我想说一下,借此机会向公众、向全世界说清楚,中国通过这次经济普查,经济总量虽然是增加了16.8%,在世界排位稍稍往前走了一点,但是中国的人均GDP还在世界的100多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算法,我们去年普查后的排位,人均GDP在世界占107位,从原来的112位上升到107位。而世界银行的算法和他们公布的数字,我们去年的排位从第132位上升到129位。即便调整之后,中国的人均GDP还只有全世界平均人均GDP的五分之一。

      我们不能忘记中国还有1亿多的贫困人口,到去年底,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也就是说生活在年人均纯收入668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2610万人。生活在668元以上到924元以下的低收入的贫困人口还有将近5000万人。加上各种突发因素和特殊的情况,真正工作当中建档立卡需要政府帮困的贫困农民有将近1亿人。城市还有2000多万需要政府给予最低保障补贴的人口,城乡加起来,大数是1.2亿生活困难的人口,大家想一想,世界上总人口达到1.2亿的国家才几个?

      我们还要看到,中国的经济为了实现这样的增长,在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上确实是非常严重的,成本是很高的。根据普查调整后的中国GDP总量,2004年也只占全世界总量的4.4%。但是我们去年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分别占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和40%,这足以说明中国单位产出的消耗太高了,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突出矛盾,更说明这种增长方式的粗放性,而且还带来了环境的严重污染。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三条结论:一是这次经济普查后中国的GDP总量虽然略有增多,但是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丝毫没改变,不发达的经济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这对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所以,我们要加快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丝毫不能动摇。

      二是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发展中的矛盾,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定不移,跟科学发展观相联系的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各种决策,也应该坚定不移地执行,不能因为经济普查增加了一点第三产业的数量,就改变了这些大政策,那是不可想象的,是完全错误的。

      三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我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难都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能因为普查增加了一点GDP就沾沾自喜,不应该有这种心态。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同样也不要因为经济普查的数字有点变化,觉得中国突然一下子强大得不得了了,也没有那么厉害,要客观地作出估价。

      最后,我要对全国人民,对我们这次普查的对象,对这次经济普查的积极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果没有大家的积极配合、理解、支持,我们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普查成果。普查资料来自于社会,我们应该回报社会,为社会服务。还要感谢国内外媒体对中国统计工作的关心,对中国这次经济普查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郭卫民]: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9,754,630, 栏目计数: 6,007,876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