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股权分置试点:“最后的蛋糕”真的不香?

    2005-07-11 09:56


    不确定性:改革“第一难题”

     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开始之前,管理层曾反复强调改革的核心是“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迄今为止所有公布试点方案的试点公司,都通过不同途径表达了对这一原则的遵循。三一重工等3家首批试点企业方案的高票通过,以及方案实施后公司股票的表现,也表明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为获得流通权支付的对价基本上是能够接受的。

     事实上,在持续低迷的股市中快速推进的股权分置改革,需要关注的“第一难题”并不是方案本身,而是如何消除由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管理层为此次改革设定的“市场稳定发展、规则公平统一、方案协商选择、流通股东表决、实施分步有序”的操作原则。“统一组织,分散决策”的做法,为上市公司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改革方案提供了空间,但同时也让浓重的观望气氛始终伴随着改革的推进。

     什么样的对价支付标准才能保证流通股股东在改革中不会“吃亏”?“新老划断”何时开始实施?两批试点结束后,改革的全面铺开会不会给股市带来致命的扩容压力?不断浮现的疑问让投资者们不约而同地对改革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各路资金的徘徊和犹豫也直接导致了股市的无量阴跌。

     尽快制定相关的对价支付标准,已经成为市场对管理层的热切期待。市场人士认为,1300多家上市公司情况各异,指望一种方案解决所有的问题确实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能成为管理层置身事外的理由。

     “相关部门应该在广泛征求企业、专家和市场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几套方案供上市公司选择,或者在确定支付对价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再赋予上市公司一定的自主权,”一位证券专业媒体的资深记者说,这样才能消除股民对未来上市公司改革方案的猜测,促使改革的顺利进行。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7月8日专电(记者 潘清)在2005年5月9日之前,许多投资者都愿意相信这样的预言:笼罩中国股市多年的股权分置“阴云”渐渐散去,久违的牛市将接踵而来。善于寻找投资机会的炒家甚至将股权分置改革比喻成中国股市“最后的,最诱人的蛋糕”。

     然而牛市并没有如期而至。改革启动的两个月中,本已低迷的上证指数又跌去了11%。在意识到自己最初的判断出现误差之后人们开始怀疑,对于数千万股民来说,改革真的是一块可以分享的美味蛋糕吗?

         改革=牛市:一个不成立的等式

     多年以来,人们把中国股市的种种问题和长期低迷归罪于股权的分置。从这个逻辑上来推理,股权分置的解决无疑会带来股指的节节攀升。

     然而市场的走势显然有悖于这个看似正确的逻辑。5月9日,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浮出水面”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指数大幅下挫,较“五一”节前收市分别下跌2.44%和3.97%,其中沪市再度创下近六年来的新低。据统计,两市共有超过85%的交易品种当日以下跌收盘。

     此后的两个月中,沪深股市既上演过神秘资金挺身救市的惊心动魄,也经历过“千点保卫战”的悲壮。但是,盘跌的态势始终没能获得改善。7月6日,上证综指报收于1033.55点。与5月9日的开盘指数相比较,跌幅达到10.9%。

     如今上证综指还勉强支撑在千点之上,但按照业内人士的计算,剔除“新股虚涨”因素,上证指数实际上已跌至700点左右。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杨成长认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政策推出后,股市出现了持续下跌,这值得管理层和制度设计者们反思。“这至少说明这项制度的设计和推出,并没有得到投资者们的完全认同。”

     但他同时表示,不能根据这一阶段的市场效应,就否定股权分置试点政策的核心精神,或者简单地推论出投资者普遍不认同、不接受这项制度。这位分析师认为,股市的持续下跌同处于“价值化回归”的特定市场环境密切相关,股权分置试点并不是推动股市重心下移的“核心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革=牛市”并不是一个可以成立的逻辑等式。上海天相投资咨询公司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认为,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解决根本性问题的艰难历程,如果仅仅用股指的涨跌作为指标,就无法冷静地看待改革,更不能客观地评判改革的成败。


    改革:期待更有效的“工具”

     与首批试点相比,第二批试点公司的规模、性质、股权结构更丰富,改革方案也更加多样化。从试点公司公布的改革方案或透露的改革意向来看,除了首批4家公司均采用的“支付对价”方式外,由非流通股方面缩股并由上市公司向流通股股东派现、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加权证、零回购并注销部分非流通股等多种模式将出现在第二批试点中。

     作为改革的“工具”,似曾相识的权证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和期待。权证是一种合同,权证投资者在约定时间内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入或者出售合同规定的标的证券。权证发行人可以是标的证券的发行人或其之外的第三方。在成熟市场,权证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工具。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嘉实基金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发行权证的方式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备选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市场公众的参与度,形成良好的“动力机制”,而且能使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一次性博弈”转化为一个更长时间内的“多次博弈”,避免对市场形成较大冲击。海外成熟市场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如果在改革中更多地采用权证方式,可有效避免由改革带来的市场波动,起到稳定市场走势的作用。

     另一方面,投资者们普遍担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全流通带来的“大扩容”,可能使股价整体下挫,冲淡甚至完全抵消非流通股缩股或赠股而带来的实惠。而利用权证方案之一的认沽权证,能够部分解决这一问题,从而锁定流通股股东的股权分置改革成本,减少预期的不确定性。

     据了解,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完成《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向社会征求修改意见。权证业务的交易规则、监管等研究也已经完成。作为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工具,权证已经“呼之欲出”。

     实际上,如果股权分置这个纠缠股市多年的“顽症”最终得到根治,凸现投资价值的中国股市不仅仅是一个“香喷喷的蛋糕”,而是一场令人欢欣的盛宴。(完)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9,755,032, 栏目计数: 6,008,274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