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三大走向

    2005-03-08 07:30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分析了2005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着力搞好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建设和谐社会三方面工作。

        正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代表委员们表示,从这份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报告中,不难看出一幅清晰的中国经济“走向图”。

      着力搞好宏观调控:政策趋向“新招法”

        “宏观调控工作不能放松”,政府工作报告这一语句,为2005年经济发展奠定了一个基调:今年仍将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004年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举措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致于有人时常存有“本轮宏观调控何时能结束”的想法。其实“宏观调控”作为一个政策手段,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贯彻始终,只不过是针对具体情况相机选择具体的政策措施。

        “2004年宏观调控措施显现成效的同时,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投资膨胀可能反弹、煤电油运紧张局面仍可能会持续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学家林兆木代表说:“如果放松宏观调控,不仅2004年宏观调控的成果难以巩固,而且经济生活中的矛盾还可能继续突出。”

        但相比2004年,2005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注重选用“新招法”,强调“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按照部署,“双稳健”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今年开始“搭台唱戏”,稳健的财政政策以比上年“缩减”198亿元财政赤字和3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的“招式”,正式亮相,吸引了众多的眼球。

        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希望“消费”这驾马车能够跑起来。前几次的经济过热是投资与消费需求同时增长较快,而在这次经济中出现的过热现象中,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很快,消费需求却仍然不足。

        “要使经济步入良性轨道,就要使消费、投资、出口这三架马车齐头并进。任何一驾马车都不能少!”李建华代表说。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分令人注目地提出,要稳步发展消费信贷等新型消费方式,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加即期消费的措施。这表明了政府在2005年中将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的意图。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重点领域力争新突破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05年要用更大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这其中,“继续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等六大改革任务尤其令人瞩目。

        “如果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未能得到及时妥善调节,便有可能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全局性影响。”全国人大代表赵鹏说:“这必须要靠深化改革,才能破除体制的束缚,使经济获取新的活力。”

        “要根本改变农村面貌,减负是最基本的,接下来还有农村教育体制、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等多方面任务。”河南代表曹家富说。“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这只是第一步。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相对落后面貌,必须要靠推进改革。”

        在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一系列国有企业改革措施实施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今年将继续推进。完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性调整、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加速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以及把改革的触角伸向电力、电信、民航、邮政、铁路等传统垄断行业。国企改制和产权转让将更加规范,职工权益将得到更好保障。

        2005年,财税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和规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值税转型;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等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将陆续出台。

        “这一系列改革,将有助于从根本上逐步消除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因素,走出忽冷忽热的经济增长怪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赵鹏代表说。

        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及时修补“短木板”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原理”: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由围成木桶的最长木板或平均长度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的。要最大限度发挥木桶的效用,就必须着力解决好“短木板”的补短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本着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2005年政策在2004年的基础上,更加向“三农”、中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倾斜扶持,旨在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三农”问题,多年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政府从多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国从2006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彻底改变两千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

        “当听到总理说,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时,我是发自内心地鼓起掌来。”全国人大代表宋丰年说:“为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国家真是下了大功夫。”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只是政府加大支持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一个缩影。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为了加大支持力度,政府提出抓紧建立西部开发长期稳定的专项资金渠道。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从今年起到2007年,将彻底免除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

        针对下岗职工这一困难群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并把实施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职工。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109亿元资金支持再就业,比上年增加26亿元。

        在财政资金安排上,仍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主要为了加大对“三农”、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薄弱环节的投入,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全国政协委员索丽生说:“政府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这不仅仅是为了某个领域的发展,而是最终有利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张旭东、齐中熙、杜宇/新华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437,084, 栏目计数: 6,191,082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