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央行副行长李若谷:暂时没必要进一步加息

    2005-02-02 08:44





      由于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9.5%,高于预期,市场普遍认为央行再加息的压力正在增加。但是央行副行长李若谷日前表示,根据目前的经济数据,目前没有必要进一步加息。不过,他表示有必要时,央行会采取进一步行动。  

      李若谷在出席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5年年会”时指出,尽管去年中国经济增长达9.5%,但没有迹象显示经济有严重过热情况,因此暂时没有必要加息。

      他强调任何调高利率的决定将影响经济发展,如果一旦加息,会更难制造足够的就业机会,使下岗问题更难解决,包括对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时,能否制造足够就业岗位容纳这些人口更趋困难。他认为现时的主要任务是让人民有工作,所以维持一定幅度的经济增长相当重要,其目标是维持每年经济增长8%。

      央行在去年10月29日9年来首次加息,上调金融机构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27个基点。不过,市场憧憬今年仍有加息机会。尤其是一些外资投行,近期纷纷把眼光从人民币汇率转向了利率,作出了中国2005年还将大幅度加息的预测。

      恒生银行首席经济师关永盛及荷兰银行亚洲首席策略师王耀认为,中国经济增幅超出预期,相信央行会加息调控。关永盛预期,央行今年上半年会加息50个基点。王耀则表示,预期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放缓至15%。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撰文指出,这次加息周期可能长达12~18个月,估计利率至少上升2%。雷曼兄弟也给出预测,中国将继续加息步伐,1年期贷款利率到2005年底至少将升至6%。

      李若谷的表态是官方首次对这轮“加息大合唱”的回应。有专家对这番表态分析道:“与拥有独立性的中央银行相比,独立性不强的央行往往把稳定物价的目标放在第二位,而重视景气和就业等其他的经济目标。”他认为,有些研究机构对2005年国内物价走势的预测结果是,通货膨胀率将维持在4%的较高水平。如果人民币升值是不可避免的,即使2005年上半年不升值,也应当着眼于未来的人民币升值在货币政策上做好准备,即加息以便在人民币升值后有足够的减息空间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减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对李若谷的表态表示理解:“是否继续加息或改变汇率机制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各个阶段的情况来判断,社会各界特别是传媒不能被海外热传的‘中国进入加息周期’的言论所诱导。经济发展千变万化,此时断定进入‘加息周期’完全没有根据,相信国家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政策,权衡利弊并及时作出决策。”

      既然排除了加息的可能性,李若谷一句“有必要时,央行会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立时使存款准备金率再次成为了关注焦点。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谈到,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成本压力日增,央行或会采用其他手段来调控货币供应,其中不排除采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可能性。

      夏斌提出慎用存款准备率政策,继续选用央行票据对冲政策,“在继续维持汇率稳定,外汇占款不断增多情况下,选择发行有一定财务成本的央行票据进行对冲操作,是不得已的有全局意义的明智选择。”

      他认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基本是总量工具,结构性操作较难。若调控力度小,对商业银行基本没有影响,商业银行仍可根据需要通过调整资产发放贷款。但若调控力度大,易引起信贷的大起大落,不仅打击刚刚走出轻微通缩的经济,而且会产生新的大量不良贷款,调整代价高昂。另一方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必然减少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推高银行间市场利率,这又会鼓励投机性外资的套利行为,进而通过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部分抵消准备金政策的后果。弄不好,部分商业银行还能以流动性危机作为要挟“倒逼”中央银行贷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非到关键时刻,不宜轻易动用存款准备金这个工具。(李涛/第一财经日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440,210, 栏目计数: 6,193,796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