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资本周刊)李迅雷:这会是一个

    2001-08-10 09:26


          
        加入TWO对中国证券市场有哪些影响,这已成为市场内外的关注热点。就此话题,记者日前与对证券业和TWO事务颇有研究的李迅雷进行了对话。

        记者:您认为加入WTO对证券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李:加入WTO对证券业的影响应该是深远的,它主要涉及到证券业的国际化,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属于服务贸易中市场准入问题的证券行业的开放;二是属于资本项目的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及允许国内投资者买卖境外证券;三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实现管理体制和监管规则与国际全面接轨。但这三方面的要求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一个逐步开放、逐步实现的过程。因此,更确切地说,加入WTO只是中国长期对外开放政策中的一个量变过程,不会对某个行业产生质的变革。

        记者:您认为加入WTO,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是“渐变”的,是不是说从短期看,对证券业的冲击不大?

        李:的确如此。从短期看,加入WTO不会对国内证券产生很大冲击,但从长期看,国外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最终将全面享受国民待遇,国内券商等中介机构和他们在所有的业务中兵戎相见将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途径和范围有限。加入WTO后,外国金融公司允许在基金管理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会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并且会有一个最高持股比例的规定。因此,外国公司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途径和范围都是有限的,即主要通过中外合资的方式进入证券市场的承销和基金管理业务,并且都无法取得绝对控股权。事实上,像中金公司那样的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已经进入国内的一级市场。其次,中国坚持有三到五年的过渡期,逐步开放市场,循序渐进地向WTO的要求靠拢。因此,WTO的作用是有限度的,我方应该不会承诺可能对国内证券业造成严重打击的条件。

        从根本上讲,对国内证券业影响最大的,不是对方的实力、规模、技术等,而是我们现行规则和制度的缺陷,是我们和他们在观念和理念上的落差。

        记者:加入WTO后,我们的证券市场将更大程度地对外开放,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您觉得目前我们的投资理念会不会受到影响?

        李:国际金融机构中无论是投资银行家还是基金经理,都是站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评估项目和选择投资方向的,如一国的经济发展趋势、目标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证券市场的制度健全与否、市盈率水平、避险工具怎样、套利机会多大等。而国内投资者由于投资渠道单一,几乎都别无选择地进入了A股市场,于是,出现了“壳”成为稀缺资源,亏损企业股价上涨等市场扭曲现象。在股票一级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些股票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也刻意包装,将那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推荐上市,导致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下降。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规则和监管制度逐步和国际接轨,我们的经营和投资理念都将发生转换。

        记者:据介绍,加入WTO后,将会允许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并介入一级市场业务,这将对券商的一级市场业务竞争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随着加入WTO的临近,已有不少券商在寻求与西方投资银行的合资机会,实际上,通过建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对于提升国内券商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是一条捷径,正如80年代我国大批竞争性领域的工业企业与外企合资一样。目前,我国的一级市场基本上还是属于卖方市场,发行的技术要求不高,但由于发行制度已经从原先的审批制转变到目前的核准制,券商如何选择好的承销项目,已经成为决定一级市场业务开展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证券市场扩容至今,国内要发现一批在行业内业绩突出或有成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已经不容易了,一旦这类企业显山露水,便成为各大券商争抢目标,在同等条件下,券商的品牌、行业研究能力、企业策划能力等具有明显优势的券商自然更容易获得发行公司的青睐。所以正是具备上述这些优势的合资类券商势必会脱颖而出,从而迫使内资类券商也改变业务模式,使得一级市场的竞争从原先低层次的竞争演变到技术和专业层次上的竞争。

        记者: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是逐步的,那么二级市场会不会对外国资本开放呢?

        李:一般而言,所有的新兴市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都是比较谨慎的,都有一个3到5年逐步开放的缓冲期。我国证券市场从发展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更需要有一个内部规范过程,例如同一上市公司既有国有股、法人股,又有流通A股和B股或H股,而且各自的交易价格又是大相径庭的,存在大量的套利机会。我们难以预料现代金融技术运用娴熟的西方资本一旦进入A股市场,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尤其届时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也已诞生的时候。

        当然,证券市场开放的进程也不是证券业单个行业所能决定的,它还涉及到我国的外汇政策等因素。作为对外资开放的第一步,我们可能会借鉴新兴市场引进外资的经验,允许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在规定的比例内投资于中国境内股票市场。

        记者:境外的投资银行目前多采取混业经营的模式,而境内金融机构都采用分业经营的模式,在加入WTO之后,券商如何应对“全能”的外国金融集团的挑战?

        李:混业经营还是分业经营只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不是一个实践问题,实际上像光大集团、中信集团、中银集团等都属于混业经营的金融企业。中国分业经营的规定源于两个原因,一是中国金融体系不成熟,出了问题就可能毁灭整个金融体系;二是监管工作滞后,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从目前出台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来看,已允许证券公司按业务来设立子公司,这实质上就是允许证券公司成为金融控股公司。如果再进一步,允许这样的金融控股公司控股银行、保险,那么券商通过混业经营来壮大自身实力,与境外投资银行抗衡就不再是梦想了。中国券商的致命缺陷就是缺乏融资渠道,业务范围狭窄。相比之下,美林证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息收入,占了总收入的半壁江山,而我们目前券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佣金,如果佣金再降,券商如果没有新的业务渠道,是很难持续发展的。

        记者:提及监管问题,那么加入WTO后,您认为对证券监管工作有何新的要求?

        李:我认为目前的监管体制将受到挑战。因为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目前的监管体制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监管层次过于单一,还没有形成监管机构、证券业自律及社会舆论等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二是监管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即投资者事先很难预测股市政策变动的情况,从而形成难以估量的系统性风险;三是存在计划与市场机制、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等运用不协调的现象。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似乎已迫在眉睫了。此外,随着加入WTO之后混业经营渐成趋势,监管模式也应从分业监管、各家自扫门前雪向混业监管,银行、信托、外汇、证券等各个监管部门协动配合的方向转变。

        记者:很多人担心加入WTO后,面对境外金融机构的蜂拥而至以及更高薪水的诱惑,人才将向境外机构流动,那么您认为这种情况会不会发生?境内券商将如何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李:吸引人才无非靠三个方面,一是待遇,二是企业文化,三是公司发展前景,实际上,这三个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待遇很低的证券中介机构,肯定不具备灵活的管理体制、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和美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券商还带有官办的色彩,受当地的政府部门或大股东的制约较大,薪酬制度缺乏灵活性,这在人才竞争中肯定会处于劣势。也许有的券商也可以采取特殊的政策来吸引优秀人才,但这也存在人才成本问题、评价问题。所以,只有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形成人才竞争优势。如在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健全各种规范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建立与绩效严格挂钩的薪酬制度、推行经理期权或员工持股计划等,使得公司不仅有机制吸引人才,更有诱人的业绩和美好的前景来留住人才。



        

        关于李迅雷

        现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证券分析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率、国际投资和证券市场。1989年开始从事国内证券市场研究,先后编著、翻译证券类书籍五本,在各类学术性、专业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研究报告百余篇。

    (记者 郑晓舟)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438,679, 栏目计数: 6,192,565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