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多部委密集发声 2024年稳增长思路明晰 (2024-01-11)
  • 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 大力推动S基金发展 (2024-01-11)
  • 证监会研究明确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 (2022-10-16)
  • 信息量很大!商务部回应美方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9-23)
  •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国常会明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季度货车过路费减免10% (2022-09-2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五大措施促就业创业 促消费有新举措 (2022-09-09)
  • 国务院减税支持创新: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企业购置设备可加倍计扣 (2022-09-09)
  • 深改委会议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2022-09-07)
  • 5家中国企业启动自美退市 证监会:上市退市属资本市场常态 不影响继续融资发展 (2022-08-14)
  • 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 (2022-05-16)
  • 中财办、发改委、央行、商务部齐发声!力争上半年落地已确定政策 全面加强基建! (2022-05-13)
  • 国务院最新部署 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2-05-12)
  • 重磅!一行两会同日发声 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 (2022-05-05)
  •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2-05-01)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财政政策:由“积极”走向“稳健”

    2004-11-10 08:27




        记者 尹涛 浩民

        越来越多的迹象预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连续使用了6年的短句,将不会再现于明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之一的财政政策,将顺应新的经济形势,由“积极”转向“稳健”,由“中性”替代“扩张”。

        重提“稳健”

        时近年底,国务院各智囊机构纷纷开始研究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据国家发改委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委内关于明年宏观调控政策的讨论已有相当统一的意见,即积极财政政策退出,货币、财政政策走向“双稳健”。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财经委近日也召开了本年度最后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听取了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报告。权威人士透露,财政部在汇报中提出,明年将调整积极财政政策,实行中性或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当调减国债项目投资规模,支持税制等体制改革创新。这一计划获得了财经委委员的广泛赞同。

        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日前关于“明年财政政策将走向稳健”的公开表态,更进一步明确了人们的预期。

        从2003年我国第一次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额度之后,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之路已走了近两年,在第三个年头完成退出,已是众望所归。

        千亿超收

        经济和财政运行的实际状况是积极财政政策退出的真正决定力量。

        今年经济总体偏热已不容置疑,投资大幅增长,企业效益迅速提高,进出口维持高速增长。这带来的是超过政府预期3倍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虽然财政部门还未公布前三季度财政收入情况,但据可靠消息,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已增收42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增收超过2000亿元,比年初的预算安排超收1000亿元。

        财力如此充沛,以至于中央财政在上半年就基本清偿了多年累积的、总额高达2200亿元的出口退税欠款,并在下半年偿还了300-400亿元的对地方财政欠款。即便如此,据权威人士预计,全年中央财政仍将有超过1000亿元的超收。这个数字恰恰和今年增长的长期建设国债数字相若。也就是说,如果今年不增发建设国债,财政收入也足以应付各类财政支出需求。

        与以往不同,今年为抑制投资需求过快增长,国家要求,财政支出除了农业补贴增加158亿元、社保和低保增加几十亿元以外,要一板一眼地按照预算来走,不能因为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楼继伟曾说:“在今年的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的措施就是:超收的钱不花。”

        权威人士表示,财政部门至今未调整财政预算,表明中央财政超收的1000亿元将不会用于弥补赤字,而是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支持现行改革,内容可能包括: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改革、国有企业破产、税制改革和金融、证券市场改革。

        从今年实际运行收入大于支出角度来看,财政政策不仅不再积极,实际上已经是稳健甚至偏紧了。

        三种选择

        明年财政政策将如何出手?专家们分析有三种选择:一是又停又减,即从明年起停发长期建设国债,并减少部分财政赤字;二是只停不减,从明年起停发建设国债,但不减少当年财政赤字,今后分年逐步解决;三是逐步双减,即明年先大力度减少建设国债,然后于2006年停发,同时适度减少财政赤字。

        据了解,绝大部分专家不主张采用上述第一种方法。他们认为,由于经济的强劲增长,即便赤字的绝对额不减少,赤字率即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将不断下降。今年我国赤字率预计在2.4%左右,正在逐渐远离3%的警戒线,明年只要赤字额不增加,赤字率仍将继续大幅下降。可见,赤字问题并不足虑。同时,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一些领域需要财政支付改革成本。为此,他们建议财政政策保持稳健即可,无需过度紧缩。

        对于后两项选择,赞同者比较多。权威人士认为,财政部门最终可能倾向第三项选择,即大幅削减长期建设国债,同时适度减少赤字。这是因为,一方面,诸多未完工的建设项目还需后续资金来完成,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政策平稳过渡的需要。

        连续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进入收尾阶段,财政共增发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4万余亿元,对本轮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在这7年间,我国财力也有了超常规发展,财政收入今年有望超过2.6万亿元,占GDP比重接近20%。这意味着,当下一个经济谷底到来时,我们将有能力通过减税的方式,以另一种积极财政政策担当宏观调控重任。(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9,757,334, 栏目计数: 6,010,552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