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经济动态 >> 行业及区域经济动态
中国股市政策面正在积极变化 2004-09-28 10:54
记者 周沪 昨天,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吸引了市场全体参与者的热切关注。多项投资者期盼已久的具体政策,如类别股东表决机制、增强独立董事作用、重视对投资者的分红回报等,在《规定》中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并提出了颇具操作性的措施。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些措施对改变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大股东“一股独大”、操纵上市公司、过度圈钱和重融资轻回报等侵害中小股东尤其是流通股股东利益的缺陷,对实现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保护投资者利益、夯实市场发展的基础,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以说,《若干规定》的出台,透露了证券市场政策面正发生积极变化的最强烈信号。 新政策接踵而来 其实,自“国九条”公布以来,股市政策面的变化可谓接踵而来,政策面改变的信号不仅是十分明确的,而且一波强于一波。首先,在证监会、国资委等部门的牵头下,联合各相关部委,成立了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鼓励合规资金入市、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完善QFII制度等六个专题小组。 从这六个专题可以看出,有关部门欲解决的都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表明了国家最高领导层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决心、眼光和气魄,称其为立意高远的政治决策,也是恰当的。 8月底,证监会就“新股发行试行询价制度”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同时暂停发行新股。IPO询价制度被认为是市场化改革、还市场以本来面目的重要一步。 尤其令人关注和振奋的是,9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要“抓紧落实‘国九条’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健康发展”,这再次增强了各相关部委政策配合的积极性和紧迫性。第二天,上证综指从近五年的底部大幅涨升,重新收复1300点。 紧接着,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9月15日明确表示,人行扶持商业银行发展基金业务、设立基金管理公司,银行资金通过基金间接投资证券市场的渠道,正在打通。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连批准了瑞士银行、花旗环球金融公司、日兴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增加投资额度,美国邓普顿资产管理公司随即获得QFII资格,成为第22家QFII机构。9月23日,国泰君安证券公司获准发行16.5亿元公司债,也表明拓宽券商融资渠道的工作已实质性地启动。 标本兼治 着眼制度建设 一系列的政策变化回应了一年多来业内人士的研究、呼吁和投资者的期待。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已经被提到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高度。细读已公布的一系列政策,可以解读出其中既治标又治本的政策意图,既有解决现实紧迫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又有完善和健全市场根本机制的政策内涵。虽然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出台政策理解为“救市”,但管理层的大局意识由此可见一斑。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可以预期,投资者的信心将得到有效恢复。 正如有经济学家指出的,证监会《若干规定》推出的引入社会公众股东表决机制,不仅是保护流通股股东的权宜策略,更是恢复股份制经济本色的重大举措。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诸多问题,如大股东滥用控股权和表决权侵害其他股东利益、圈钱冲动和轻视对投资者的回报等,大都源于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在股权分置问题不能立刻解决的情况下,类别股东表决机制将能在相当程度上有效遏制上述弊端,改变中小股东只能以脚投票不能用手投票的局面,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市场机制、实现“三公”原则,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机制。 而且,从长远看,即使在没有股权分置缺陷的证券市场上,也会存在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因此,类别股东表决机制,仍然将是一种平衡利益冲突、约束大股东行为的平衡器。从这个角度认识,《若干规定》及其他一系列相关政策,就更不能被视作一种权宜之计,而是关乎市场长远发展的治标兼治本的制度建设。 当然,相关政策的实施,也需要配套的技术手段的支持,比如网上投票机制、表决权征集等。记者者从上证所了解到,该所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的技术准备和开发工作已经完成,该系统具有目前我国证券行业唯一通过国家保密办安全认证的“数字证书”,解决了电子商务中的身份确认和签名效力问题,并已在今年6月某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实战试验成功,目前只待制定相关指引和细则,可望在今年国庆节后全面推广。为建立鼓励上市公司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的市场机制,上证所日前已宣布将推出红利指数。据悉,上证所目前还在紧锣密鼓地布置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强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工作。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可以预期,进一步的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发行方式的改革、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其他相关配套政策,也将在不久的将来一一推出。关于印花税改革的议论显然不是空穴来风。关于扩大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乃至商业保险资金的入市规模,有关部门的态度也已有所改变,保监会有关人士已表示,将按照国务院精神,研究和落实拓宽保险投资渠道的具体内容。“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的工作,除已实现的证券公司发债外,证券公司质押贷款政策的出台,相信也只是时间问题。在发行方式的改革上,也有更市场化的余地,比如对大盘蓝筹股的发行,或许可以“一次审批,分次发行”,即一次批准发行额度后,视资金使用需要和市场情况,分次发行,以减轻市场压力。甚至,在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上,有关部门和利益方也已采取了更积极务实的态度,相信解决中国证券市场这一最根本的制度缺陷的日子,也不会是遥遥无期。 除了上述与股市直接有关的政策外,影响股市的宏观政策也正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专家们预计,鉴于今年宏观调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年内继续出台更严厉的措施已无必要,加息也不可能。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一系列股市政策面的积极变化中,中国股市也将稳步走向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