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德隆进入最后的紧急时刻 唐万新刑责悬念 2004-06-14 08:32
危机升级 6月9日晚,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执行主席向宏在京与几位官员共进了晚餐,席间谈话的主题是介绍德隆产业整合的理念,以求得政府对于德隆目前处境的理解和支持。作为德隆国际的第三号人物,向宏深知这是拯救德隆命运的最后机会。 在这之后,6月9日深夜到6月10日凌晨,向宏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政府)高层与德隆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采访伊始,向宏无奈地表示。话毕,下属打来电话,告知德隆某处资产被法院强制执行。 “德隆已经处于很危险的境地。”向宏说。 而在德隆国际总部所在地上海,事情到了更加难以收拾的田地。位于上海市源深路1155号的德隆大厦已经被多次抵押和查封,向宏如果前往上海甚至没有了自己的办公室。 自4月份开始爆发信用危机之后,德隆国际成立了包括董事局主席唐万里和总裁唐万新在内的危机处理小组,三十多名中高层管理者正在各地“救火”,而在北京、上海的两大总部已经出现了人去楼空的场景。留守的工作人员表示,德隆旗下的一些证券公司像德恒证券、中富证券的一些人已被有关部门“请去”协助调查。 “为了躲避债权人,唐万新在上海只能每天晚上换一个酒店。”一位德隆国际的知情人士说,“现在发生的一切已经超出了他的经验范畴。” 6月3日,上海银监局召集商业银行举行通报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列席会议。会上,银监局有关官员要求各商业银行采取资产保全的紧急措施,只要涉及与德隆有关的贷款,无论贷款合同是否到期,均要积极申请查封德隆系在上海的所有资产。 “对于德隆,现在是墙倒众人推。”一位受理银行此类案件的上海律师说。 6月8日上午9时,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第24庭内,开庭审理了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分行状告德隆国际战略有限公司借款纠纷案。这是自今年4月24日开始的德隆旗下老三股——湘火炬(000549)、合金投资(000633)、新疆屯河(600737)——股价崩盘以来,上海的商业银行状告德隆借款纠纷的首例开庭审理案件。 45分钟之后,在第23庭内,蚌埠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要求德隆旗下的德恒证券偿还委托理财资金的诉讼案开始审理。 据了解,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将陆续开庭审理一批涉及德隆的诉讼案。 对于德隆的高层,特别是德隆国际的核心人物唐万新来说,危机在逐步升级。当德隆资产被瓜分完毕之后,紧接着,大量的子公司资金挪用与操纵股价事件有可能使他(们)面临刑事诉讼的威胁,一向行事隐秘的德隆将面临监管层的严肃考量。 “事实上”,一位在中国司法界资历深厚的法律人士说,“在重大民事案件诉诸法庭之后,刑事侦察部门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职业的敏感会促使他们自动进入刑事介入的前期准备,更何况德隆的老三股受到操纵的情形是如此明显。”这位法律人士说,中国的司法制度历来遵循“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在诸多面对德隆的民事诉讼纷纷开战之后,刑事诉讼的介入不仅可以平息社会公愤,也可能是那些无法了结的民事诉讼的一个解决出路——如果人被抓进去了,还债的事自然就得先放下。 “德隆在高速扩张中的一些做法严重违背了《银行法》、《证券法》,现在会有人为此付出代价。”一位不具名的德隆国际内部的知情者承认,“现在唐万新面临刑事指控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向宏并不否认这一点,他表示自己正在为最后的重组做准备:当债权人发现德隆已经没有什么优质资产的时候,相关的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他们德隆涉及的有发展前途的项目,以此作为补偿,并消弭债权人的愤怒。 “这也是在救唐万新。”向宏说。 自救失机 6月7日,身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唐万里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德隆管理层本着对投资者和社会负责的态度,来解决德隆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危机,公司将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把最优质资产拿出来,全面进行重组,目前已拟出债务重组一揽子方案。 5月中旬,被认为是德隆“自救”行动的一部分开始见诸市场: 5月18日,新疆屯河600737发公告,称已于四日前与德隆国际达成协议,拟收购德隆国际所持天山畜牧80%股权、新疆生命红果蔬德隆关联企业68%股权、第一大股东屯河集团所属玛纳斯油脂分公司以及屯河集团“孙公司”乌苏古尔图农牧的部分经营性资产。 5月19日,天山股份(000877)拟受让新疆德隆持有的吐鲁番旅游64.41%股权。同日,冠农股份受让新疆德隆旗下资产、新疆罗布泊钾盐51.25%的股权。市场估计德隆借此将套现近3亿元资金。 在新疆屯河、天山股份之外的其他“德隆系”上市公司,转机也在缓慢进展。5月13日湘火炬(000549)状告第一大股东德隆欠款未还,德隆所持20520万股湘火炬法人股被冻结。市场意见认为,此举表面是划清与德隆的关系,实际是德隆系内部的自我保护措施。 向宏表示,德隆的两套重组计划一直在悄然进行。一套由唐万里负责,是以德隆融资规模比较大的四个金融机构作平台(这四个金融机构恰好关联到四个地方政府),重组旗下机构,清理债务,称之为“打碎卖”。该计划的关键之处是获得监管层和政府部门的谅解和认可,由德隆与地方政府进行。 向宏对这一计划并不看好,因为德隆的债权债务关系极其复杂,地域跨度大,协调不易,虽然各地可以保全地方政府资产,尽量减少自家损失,“但等诉讼一起来后,发现产权是‘搅’在一起的,自己其实拿不到资产,我告你,你告他,他告我,最后这场官司就可能无休止地打下去了。” 比如5月15日和18日,屯河集团和新疆德隆分别持有的新疆屯河的12205.87万股、5924.02万股被新疆高院和广东高院“重复”冻结,这反映了银行中国银行新疆分行、深发展盐田支行对追偿权的争夺。 另一套是整体重组,把整个德隆打包,家族的股权缩小,新增300亿的投资,其中国企、外资各一半,德隆从一个民营企业变成一个混合所有制、国有占30%、外资占30%、民营30%、德隆管理层占10%的现代企业。这是向宏两年前加入德隆国际时为公司做出的战略规划。 向宏认为:“新增300亿资本金后,德隆的负债率将从现在的60%-70%降到10%左右。要国有企业进来只是要它的体制因素,为了将来能将短期资金转为长期资金。这个外国投资者不但要承担资本金,而且还要承担国际融资。” 两套方案都需要监管层的支持或是默许,还有债权人和社会层面的信心。 但是现实表明,这些因素德隆几乎丧失殆尽。 向宏说,德隆正在努力试图与政府高层建立沟通渠道,各方也在作出积极努力。 4月15日,新疆工商联副秘书长陈新生和办公室副主任李根海以个人名义写了一份“关于动用政府信用解决德隆公司资金困难问题的建议”,上书至自治区领导。 5月13日,在工商联举办“民营企业投资农业产业化”专题报告会上,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对媒体表示,“工商联呼吁有关部门保护好德隆的生产企业,舆论界应该对德隆做全面分析……使它的生产企业继续经营下去,积极发挥作用。” 但是向宏认为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监管层在等待高层的意见,而高层也在等待监管层的信息,现在处于等待和观望的阶段,可是德隆已经拖不起了。” 在一个月时间蒸发掉180亿市值之后,向宏估计德隆现在的资产每天损失在5-10亿元左右。 自4月份股价暴跌开始,上海、四川、重庆、山东、南昌、深圳等地均掀起了针对德隆的追债潮。追债队伍中不仅有着江浙地下钱庄、信托公司以及企业,更有带着政府意志的各地商业银行。 “一旦德隆倒下,净亏损会超过100亿,政府也很难接手了。”向宏说。他认为,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与德隆模式相似的有30多家,德隆的倒下使得人们对它们也心存疑虑。“一旦爆发会对它们产生信用危机,意味着七八家信托公司、几十家商业银行会牵涉其中,这将是危机。”向宏并不认为自己在危言耸听,并且希望监管层能认识到这一事实。 但是最让向宏痛心疾首的是,唐万新一直没有真正实施自己在两年前提出的改造德隆股权结构的计划。“我没能说服唐万新,他的气场太盛。” 5月30日德隆高层在上海召开的处理危机的扩大会议上,向宏又拿出了两年前为战略重组做出的计划,与会者不无唏嘘。 “德隆已经失去了重组机会。中国民营企业只有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才会想起重组。”向宏说。对于德隆今日的崩溃,他早有预感,现在一旦发生反倒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中国投资型的民营企业没有长期性的资本安排,只能分散地寻找短融长投的资本,一旦信用受到挑战就会崩盘,这是他们的死结。”向宏说。 与他有相同判断的还有《财经》杂志的总编辑胡舒立。从2002年开始,在顺利控制多家信托、证券公司后,德隆借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的机会进入银行业,胡舒立在题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评论中称:“以民营资本之身,借助政府信用在银行业呼风唤雨,最后在风险弥漫之时消失于无形,此类教训在中国过去十多年改革中难以数计。”包括向宏在内的德隆高层认为,导致德隆崩溃的信用危机正是发端于财经媒体的“唱衰”。 而让德隆高层苦恼的是,绝大部分人至今无法理解德隆产业整合的“崭新的商业模型”。无论是唐万里还是唐万新都难以向外界讲明白德隆究竟是什么。 向宏的心中,德隆的理想模型涉及几百家公司、几十个行业,被分为金融板块、产业板块,在产、融两个板块间建立起防火墙,每个板块可吸引各自的国际战略投资人,构成一个“中国特色的金融工业集团”。德隆设想借助若干家全国性和地方性大型国有企业主、辅业战略重组的机会和若干家民营准产融集团结构调整的机会,建立五家国企、民企、外资结合的产融集团。 在德隆生涯中,向宏最得意的项目是只用了2000万欧元收购了世界三大支线飞机制造商之一,德国的多尼尔仙童飞机厂,在德国保留研发和销售中心,制造中心移往中国。在此之前,中国购买这个厂的某个新机型,报价2亿美元不得成交。这正是德隆属意的“通过要素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实现制造业能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模式。 现在所有的远景已经被日益窘迫的现实粉碎。向宏只能再找钱来为自己的得意之作输血。 被迫在家办公的向宏正在看有关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商业书。在纷繁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转型社会中得不到社会层面的信任,这是书中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评价。 “这太像唐万新了。”向宏说。(本报记者宁华对本文亦有贡献) (黄一琨/经济观察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