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2022-09-07)
  • 阿里巴巴香港二次上市 计划筹资100亿美元 (2019-06-27)
  • 国际金价强势反弹创近14个月新高 一季度全球央行对黄金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9-06-12)
  • 世界黄金协会:各国央行购金成推升全球黄金需求重要因素 (2019-06-10)
  • 央行组合拳三连击 稳定外汇市场预期 (2018-08-29)
  • 人民币回调幅度有点大 外资一直在抄底人民币资产 (2018-07-20)
  • 多只分级B两日零成交 基金严防分级B“蝴蝶效应” (2017-05-04)
  • 央行继续锁长放短:755亿央票续发+110亿逆回购 (2013-08-14)
  • 证监会5月新批5家QFII (2013-06-18)
  • 各类机构加快布局前海 多家基金公司布局 (2013-01-18)
  • 美银宣布再减持建行104亿股 (2011-11-15)
  • 可转债配置时机显现 (2011-09-09)
  • 央行多手段匹配机构流动性需求 (2011-09-07)
  • 史玉柱扫货民生银行H股 半月8次买入3816万股 (2011-09-03)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周边市场 >> 汇金·国债·基金·港台 >> 公开信息

    业绩不如人意 基金经理如何面对投资者?

    2004-05-28 09:34





      新基金全线跌破面值 老基金又缺乏大智慧 基金经理如何面对投资者?

      很多人把今年称为基金的春天,但遗憾的是,这个春季实在太短了点。

      就在基金公司经理们还沉浸在百亿规模诞生的兴奋中时,市场便从沸点一下降到了冰点。4月底结束发行的两只基金募集金额都只有20多亿元,从年初的“火爆”到如今遭遇“寒流”,基金仿佛一夜间经历了天上人间。

      投资者为何抛弃基金?基金经理们以及银行的销售人员的解释是股市行情不好。然而,除了行情不好的客观因素之外,基金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号称专家理财的基金公司业绩并不如人意,操作水平似乎并不比普通散户高明多少。

      □新基金全线跌破面值

      最新公布的基金收益水平显示:4月份,11只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率为-6.30%,而同期上证A股指数下跌8.54%。3月份以来,新上市的6只股票型基金全线跌破面值。截到上周末,易方达50基金净值为仅为0.948元。两只百亿基金中信经典配置,海富通收益增长净值分别为0.97元和0.967元。拥有专家理财的基金操作水平并不像其发行时所鼓吹的那样战无不胜。一些基金经理的实战成绩甚至比不上普通散户。

      新基金到底损了多少?收益率如何?以号称基金“巨无霸”的中信经典配置为例:最新的中信经典配置的净值为0.978元,即每一基金单位亏损0.022元。按其121亿的基金规模计算该基金共亏了2.66亿。可中信经典配置的入市规模远没有121亿。

      记者昨日从新股上市公告书中对该基金的入市规模作个简单的推测:在5月10日公布的贵州钢绳上市公告书显示中信经典配置基金获配8.9万股,以该股0.076%的中签率测算,中信经典配置的已入市资金量不足12亿元,不到该基金规模的10%。如此看来,中信经典配置仅用了不足一成的“功力”就造成了2.66亿元的亏损。已投入资金的亏损率高达21.6%。

      □“经典配置”不经典

      不出手由已,一出手巨亏。那么中信经典配置究竟买了哪些股,进行了怎样的“经典配置”呢?记者昨日又对3月20日至5月19日期间沪深两市A股进行统计,结果发现,中信进场选股期间,两市有1271只个股跌幅在21%以下,仅有206只跌幅超过只。由此看来,中信确实会“配置”呀!

      中信经典配置是3月以来最早入市的基金之一,4月份基金总体而言较为谨慎。因此可以大致认为,3月份成立的基金平均入市规模也就在10%左右,而之后成立的基金入市规模就更小。那么根据他们的净值分析,基金经理水平比中信也好不到哪里。

      □老基金缺乏智慧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新基金的操作水平甚至比不上普通散户,老基金的操作理念也缺乏智慧。

      在投资者印象中,基金经理的形象应是对大盘具有超前的洞察力,套用一句时髦的广告词就是“抢先一步,胜人一筹”。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老基金在此次因宏观调控而造成的股市下跌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甚至对行情做出错误判断。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基金的平均持仓高达到74%,这种仓位水平已经接近历史最高点。显然他们对行情太过乐观。而各家基金持仓品种中很大一部分是紧缩政策下限制投资的产业,在近期的大势调整中,这些品种的下跌幅度大多超过大盘,基金的收益水平也因此大打折扣。由此看来,基金的专业背景也不能改变望天收的尴尬局面。

      □基金将遭遇淘汰年

      一些专家指出,前期投资者因为冲动抢购基金,现在他们同样可能因为不理性导致开放式基金“赎回风暴”再度上演。随着整体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证券市场可供基金选择的投资对象以及符合基金推崇的“蓝筹股”标准的股票就会越来越少,这必然照成基金投资趋同性。

      另外,同业竞争也将越发激烈。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今年或明年是将是基金的淘汰年,并警告基金成为投资主体的危险性。郎教授的话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投资者必须意识到投资开放式基金同样存在风险,一些人寄希望于投资开放式基金而使自己一夜暴富几乎是不可能的。在选择基金时我们要设定好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一些运作规范,以往收益较高的基金公司的产品以达到收益的最大化。 (钱 静/南京日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952,820, 栏目计数: 2,446,914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