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太原重工逆市放量暴涨 台湾科技首富落子山西

    2004-05-27 17:58


    21世纪经济报道/朱江 吴震宇  



      有消息人士透露,二级市场参与炒作太原重工的主要来自于山西当地的资金。该批资金在山西资本市场,资源深厚,人脉广布,在时间和消息上均具备先发优势。 

      5月14日,太原重工(600169SH)突然被异常放大的成交量推至涨停。当日,上证指数大跌35点,一根长阴线亦难以遮住太原重工的锋芒。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随后,在短短的5个交易日,太原重工更是高歌猛进,最高涨幅达60%以上,其间换手率亦超过40%。

      太原重工随即而至的一则公告似乎揭示了事情的真相:公告称,5月14日,某公司一行人在政府的安排下,对太原重工控股股东太原重型机械集团进行了考察,双方就资产重组等事项进行了探讨,双方并未达成任何合作意向或者协议。

      据本报得到的消息表明,前往太原重工进行考察的为台湾富豪———号称台湾“科技首富”的郭台铭及其所属企业台湾鸿海集团和深圳富士康部分高层人员。

      与太原重工的公告内容不同的是,在此之前,郭台铭与山西政府方面已多有接触,有关资产重组的框架安排已经敲定,太原重工纳入郭氏旗下似无悬念。

      据传,太原重工与世界500强企业台湾鸿海集团(大陆富士康集团)将重组,进入精密铸造行业,富士康将与太重进行资产置换。

      台湾科技首富落子山西

      消息人士向本报透露,郭参观太重集团的时间为5月14号下午3点,陪同参观的有山西省政府一位副省级官员及部分部门负责人。

      据悉,参观过程中,郭反复表态,表示愿意参与太重的国企改制,并考虑并购太重股份。郭此行得到山西省政府全力支持。业务协调也交由山西省上市办亲自负责。

      而参观太重集团则处于上市办前一天临时安排,太原重工方面事先并未得到讯息。

      关于重组细节,本报得到消息,郭氏及其企业目前尚未与山西方面签订正式协议。但郭台铭本人在太重集团参观时当场表态,郭氏在未来的重组设计中,保证做到四点:不增加政府负担;不动企业一兵一卒;保留现有的管理层;依靠太重现有技术设备,通过引进先进经营及管理理念,使太重发展。

      此次郭台铭染指太原重工,已是其在山西的第二次出手。早在2002年8月,富士康企业集团在山西的第一家企业鸿富晋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就已经宣告成立。该公司主要从事手机与笔记本电脑的零部件生产制造,按照郭台铭的构想,这家公司将从单一的手提电脑结构件、手机结构件逐步涵盖其他3C产品,并陆续将其所属的精密模具、热传导等产品事业处迁移到太原。

      消息人士透露,郭祖籍山西,近年来与山西当地政府的关系日渐密切,太原鸿富晋的顺利诞生,得到了山西省和太原市政府等方方面面的支持。

      太原鸿富晋首期投资600万美元,公司在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单独立园,称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该科技园计划用地1138亩,首期开发500亩,计划3年后用工总数将达到3万人,产值80亿元以上,并在5年内上市。

      郭在参观时亦表示,考虑将来注入富士康在山西新建企业即太原鸿富晋精密工业公司的资产。

      据悉,太重集团的管理层也是临时接到的通知,事前并没有与富士康集团有过任何商业谈判,也未意识到任何收购意向。

      5月19日,本报记者致电太原重工方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他本人并未见到郭台铭前来参观考察,但有关公司内部确有传闻指称有一家台湾企业即将对公司进行重组。他接着强调,公司已经为此发布了澄清公告,一切内容以公告为准。

      5月19日,郭台铭本人已经返回了位于深圳的富士康企业集团总部。集团总部外联部的贺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公司是否参与太原重工的收购或者资产重组,她本人没有接到消息,因此无法对外公布。

      郭台铭其人

      郭台铭,1950年出生于台北,祖籍山西晋城,为台湾亿万富豪之一。目前,郭的企业主要有台湾鸿海精密工业公司和深圳士康企业集团。郭在台湾企业界声名远播,其中的一项桂冠为亚洲企业家之星,并四次蝉联台湾科技首富。

      在台湾,郭台铭的传奇经历为众多渴求致富的青年人所效仿。1966年,15岁的郭台铭在读书期间就已经靠自己打工挣取学费,曾先后在橡胶厂、砂轮厂和制药厂打工。

      有关资料显示,1974年,郭台铭出资10万元与朋友合资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成品。由于没什么生产经验,一年后,亏蚀殆尽,原股东随后均逐一退出,郭台铭独自撑起这家濒临破产的公司。

      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鸿海”便从制造电视机选台的旋钮做起。正是这个常人最容易忽略的细微之处,郭台铭的鸿海逐渐起死回生。

      1977年,当郭台铭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时,他没有像一般的青年富豪那样买房置地,而是从日本购买模具设备,建起了自己的模具厂。并在上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工业起飞中,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当时“鸿海”从模具打进电脑零组件代工,订单多如雪片。郭氏企业的电脑主机板、电视游戏机、连接器等以“量大、低价”占领了相当的市场。1988年,鸿海年营业额突破10亿元(台币,4台币约合1人民币),遂成为台湾电子业龙头企业之一。

      郭台铭介入内地市场,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是郭在深圳成立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

      上世纪90年代,台湾企业界掀起了以资金密集型为主的第二波台商投资内地的热潮,此时,“富士康”已经依靠前期积累的力量,在深圳和昆山分别设立了科技工业园。

      据富士通企业集团的有关资料显示,鸿海目前在内地的深圳、昆山、杭州、天津等地设有36家全资子公司,同时在世界其他地方亦有过制造中心。

      2002年,鸿海宣布其营业收入为2450亿元(台币),并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C连接器、PC准系统制造商。

      浙江利捷分析师余凯先生分析指出,太原重工自上市以来,经营业绩一直呈现下滑的趋势,2003年底首次出现亏损,加之其主导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盈利能力较弱,资产重组的内在要求明显。

      而对于郭台铭来说,太原重工总股本仅3.7亿元,规模适中,又有地方政府的扶持,不会付出较为昂贵的重组成本。

      据悉,郭台铭在内地浸淫十几年,尚未进入内地资本市场,亦未有染指上市公司的先例。

      二级市场炒作?

      按照有关方面的要求,此次有关太原重工的资产重组事项,在正式协议达成之前,应低调进行。因此,郭氏一行到达太原重工后,虽有几家当地媒体被邀至现场,但有关消息并未公开发布。

      令当事各方预料不到的是,在郭台铭一行到达太原重工的前一个小时,二级市场即有激烈反应,太原重工被巨量拉至涨停,当天成交500余万股。

      两个交易日之后,巨量资金卷土重来,股价再度封至涨停,当天交易1000万股,为三年来的新高。

      资料显示,5月14日的交易量最多的资金来自于国信证券深圳红岭中路营业部,成交金额440万元,成交量100万股左右,约占当日成交总量的20%。

      而5月19日摘得成交量桂冠的为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当日该营业部共交易太原重工近180万股,占成交总量的18%。

      有消息人士透露,二级市场参与炒作太原重工的主要来自于山西当地的资金。该批资金在山西资本市场,资源深厚,人脉广布,在时间和消息上均具备先发优势。

      这位人士亦指出,这笔资金先前的成功案例是参与山西三维的操作,1999年5月,山西三维借助资产重组题材,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股价从6元附近,经两波上行,最高达到17元以上。

      此间的分析人士指出,从太原重工前几日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主力资金似乎并未做长期作战的准备,借机短炒迹象明显。

      这位人士指出,从重组本身来看,似乎并没有被资金长期看好的理由。

      首先是富士康与太原重工双方产业兼容性很小,富士康电子类零配件的生产,太原重工主营轴承、起重机等生产,一大一小,产业整合困难。

      其次,就太原重工本身而言,负债率高,与集团关联交易密切,而集团国企历史包袱重,资产剥离及壳资源转让难度较大。

      另外,郭台铭构想将富士康在山西的资产即富康晋注入上市公司,但这部分资产尚处于建设阶段,短期内难有赢利能力。

      据悉,郭台铭返回深圳以后,仍有部分人员留在山西方面,而有关中介机构则在政府的邀请下,亦正在准备各项前期工作。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969,160, 栏目计数: 6,146,864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