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读者来信 >> 公开信
数字电视会是借题发挥吗?————☆发展战略与面临问题☆
2004-05-26 21:31
|
作者:白云帆 整理人:菜农
☆ 发展战略与面临问题 ☆
1、广电数字化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在前两年试验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大力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第二步是到2005年,我国发射直播卫星后开始开展卫星直播业务,同时开始播出地面数字电视。第三步是到2008年利用北京奥运会转播之机,大力发展地面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在完成三个发展阶段后,我国的数字广播电视可以通过有线、卫星、无线三种方式实现对全国的覆盖。
2、数字电视标准亟待制定。我国数字电视标准选择始于去年10月,最终入围的四家标准研究单位分别是:得到清华同方巨大资金支持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广电集团等十余家单位联合的国家数字电视研发项目总体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背景的广播科学院、四川省以及成都市政府、四川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上述四家标准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北京标准中的清华同方,上海标准中的交大南洋、广电信息、东方明珠和广电电子,四川标准中的ST汇源,其中北京标准与上海标准最具有竞争实力。
三大机遇悄然来临
在数字电视这条产业链上,系着数字电视设备、数字电视网络运营、节目制作与集成及信息服务等环节,而在每一个环节上,差不多都有上市公司的身影。
1.电视网改造颇具吸引力。随着数字电视的开播,全国30多家省级电视台的数字电视网改造,引发了数字传输设备厂商的激烈争夺。在这场争夺战中,国内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迪威视讯等较有优势。
2.付费电视市场前途无量。有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年底,全国固化和移动用户总数为4.2亿户,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收入4115.8亿元;而目前国内4亿台左右电视机和近1亿有线电视用户,由于还只是接收公共电视节目,2001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为476.9亿元。这不能不让广电总局把数字电视增值业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据业内人士测算,观看数字频道,每位用户需交纳加密电视节目一次性开通费300-400元,SMART卡120元,个性化的频道收视费以每户400元计,按照到2005年底3000万的用户规模计算,平均每年会给广电总局带来100亿元的增值收入。而高盛的一份报告预测,5年内中国的付费电视市场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因此,如果能把有线电视用户激活的话,仅付费电视一项每年就可使广电总局的收入有20%的增长。这令歌华有线、中信国安、朝华科技这一类公司直面机遇。
3.彩电商将获拓展良机。4亿台左右的模拟电视机将被数字电视取代的市场前景。展现给了彩电企业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数字电视将经历机顶盒、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三个阶段。京东方、广电电子、TCL、海信电器等企业在大力投资TFT、PDP等数字电视的同时,机顶盒生产企业也悄然增加。据悉,目前国内数字机顶盒的生产企业已有20多家,生产规模接近1000万台。
在这些生产企业中,广电信息的产品不仅面向国内销售,而且在今年上半年还向欧洲市场出口了20万台机顶盒;四川长虹则宣称其机顶盒的年产量已达300万台;而TCL也表示有上百万台的机顶盒以OEM的形式在做。
然而,由于目前国内各地区的接收系统不一样,造成了各地的机顶盒不能流通,各机顶盒生产企业必须根据各城市不同的标准分区生产,这样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机顶盒目前多由运营商统订统销的局面。一些地区如上海还采取了免费赠送机顶盒的促销手法以争取用户,其结果将是机顶盒的盈利水平远不及数字电视来得高。而且对机顶盒生产企业的评价也就不能只看其产能的大小,更要看其拥有哪些市场。目前,四川长虹称已与歌华有线签订了生产机顶盒的协议;康佳则宣布与重网合作,为重庆有线网提供机顶盒;而上海市场普及型机顶盒则基本由广电信息占据。
一旦反倾销对彩电出口的影响显现,国内市场的竞争就将更加白热化,而这种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模拟电视的高端和数字电视上,谁能在这些附加植较高的产品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能够把握家电消费升级换代的重大商机。
海信、长虹、康佳等都是国内彩电行业的巨头,谁能有机会在激烈的高端竞争中胜出,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海信电器的强劲崛起是因公司中标北京数字电视项目招标而起,而透过海信疯狂的背后,数字电视产业的巨大市场也实在诱人。买股票总是将希望放在了将来,数字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使市场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巨大的蛋糕。
数字和政策显现巨大商机。为推进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加快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根据《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广电总局去年发布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时间表按地域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将过度的时间明确划分为2005年、2008年、2010年、2015年四个阶段。其中作为过渡计划的第一阶段,到2005年,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以上的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级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度。作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我们应该意识到,时间表的提出,表明数字电视不再是遥远的规划,它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相关的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历史性机遇。目前,中国已经把数字电视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的十二项重点项目中。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远景规划,中国2003年将制定数字电视标准;2005年将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2008年将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2010年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出以及卫星、有线传输实现数字化,地面电视基本实现数字化,数字电视接收机得到普及;2015年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完成模拟向数字的过渡,停播模拟信号。换言之,在未来的12年内,目前市场上保有量约3.5亿台的模拟电视机将要全部更新换代,这将直接催生出几千亿元的增量市场。
数字电视会是借题发挥吗?
就在市场津津乐道于长江电力该如何定位的时候,一向不为市场重视的科技股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数字电视”。那么,数字电视会否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惊喜呢?
数字电视股之所以在昨日给市场一个惊喜,直接诱因就是媒体刊登了一则信息。该信息称,据国家广电总局消息,今年我国开始全面推进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工作,而且还将2004年确定为我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
此则信息就将市场拉入到对数字电视的无限想象中,据业内人士透露,数字电视规划的推出,意味着数字电视这块“大蛋糕”已初具雏形。据称,此块“大蛋糕”分为三部分:设备、传输网络与节目。有心者还分别对这三部分“蛋糕”的分量进行了测算,光数字电视机一块就能够产生6000亿元的市场预期值,节目的“蛋糕”更是厉害,达到了2.4万亿元。
如此预测数据昭示了一个前途光明的数字电视行业,而数字电视股自然会以“涨”声来回报此则信息。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以数字电视股为代表的科技股的整体走强。
根据新华社的有关报道,国家广电总局近期首次证实已正式推出27套付费电视、中央电视台9月1日起正式播出数字电视以及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将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消息。这无疑表明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规划已进一步清晰,进而对其基本面构成实质性的利好。当然,数字电视的前景固然是不错,可是望梅止渴是不现实的,起码在近一两年该板块的业绩不会有明显的反映,毕竟我国数字电视目前尚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未来一段时间,数字电视还将曲折发展。
不错,数字电视有着如此辉煌的前景,我们也承认部分细分产业的个股会借助于这一辉煌产业而出现质变。但问题是,数字电视行业的特性究竟是像房地产业,还是像汽车产业呢?就目前的前景来看,我们更倾向其偏向于房地产业。以数字电视的设备业来说,当前电视行业的竞争绝对属于充分竞争,那么,一开始,数字电视的利润率就不可能过分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率。
更有意思的是,假设未来数字电视真的全部取代模拟电视,对于未来几年内的电视类上市公司绝对是一个利空,因为大家都不会买模拟电视了,目前谁会愿意到商场买一个即将被淘汰的模拟电视呢?果真如此的话,四川长虹们岂不是在未来数年之内有可能没有主营业务收入了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同样也折射出数字电视可以预期,可以炒作,但如果当真将它们当做长期投资的话,就要以谨慎态度来看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