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年报中QFII身影透着什么信息 2004-03-05 20:16
中国上市公司的年报中第一次出现QFII的身影。它所告诉人们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 尽管年报披露的时间尚未过半,但仅仅从截至2月底所披露的年报来看,作为QFII第一家的瑞士银行的投资活动确实是值得关注的。瑞银至少已经介入了7家上市公司,买入并持有的既有股票又有可转债。仅以这7只股票和可转债计算,其2003年末的总市值就已达到109557万元。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QFII买些什么样的股票?7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钢铁股(宝钢、首钢、邯钢)、2家港口(盐田港、天津港)、1家银行(浦发银行)和1家纸业(山鹰纸业),这些公司不仅身处近期中国增长最快的行业,而且本身业绩均相当优良。瑞银从不讳言其同中国股市的价值投资有个约会。瑞银的投资经理说得好:“外资不会去炒概念,他们更关心公司的盈利。”瑞银作为QFII看好中国市场的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分享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成果。 QFII的投资赚没赚钱?这也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当初瑞银第一单买入宝钢等4只股票时,由于当时宝钢的股价比上年10月初蓝筹股行情启动时4.04元左右的价位已经上涨了30%,瑞银在5.30元附近的买入行为似乎颇有抬轿子之嫌。但是,事实告诉人们,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2003年末瑞银持有的宝钢股份高达8751.4474万股,为宝钢第一大流通股东。而宝钢的股价已上升到7.07元,比瑞银买入第一单时又提升了30%多。如果按2004年2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计算,瑞银所持7家公司股票和可转债的总市值将高达116018万元,即使与2003年末相比,也已增长了5.89%。 在瑞银投资的7家上市公司中,可转债就占了3家之多。它们分别是首钢转债、邯钢转债、山鹰转债。其中认购首钢转债之举堪称一次大手笔。此次认购,瑞银获配170321手,加上退款,一次投入申购资金约3.7亿元。QFII对股票、债券、基金,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多元化是其投资特点。但常言道:识实务者为俊杰。瑞银对可转债的特别关爱,显然与可转债市场去年的异军突起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瑞银持有的可转债2004年2月末的平均市场价位在114元,与市场上150元左右的较高价位相比,还有较大的空间,后市还有很大潜力。 人们还注意到,上港集箱当初曾成为瑞银第一单中的四大天王之一,而时到如今,神龙见首不见尾,在其年报中已经不见瑞银的身影。有人说,QFII也会玩声东击西。其实,事情无非是两种可能:一种是瑞银的持股量比上港集箱第十大流通股东安信基金持有的580万股还要少,因而无法显山显水;另一种是在瑞银买入的5个月中,已经有2元的获利空间,瑞银有可能获利了结。无论那种可能都是正常的。QFII既然是冲着盈利而来,那么,瑞银未必会为了作秀而特意来虚晃一枪,也没有必要为了未有的承诺而莫须有地固守长期投资的阵地。 与瑞银获准投入的6亿美元资金额度相比,瑞银上述7家股票和可转债2003年末的市值约占20%多。当然,其实际投资所占的资金有可能远远小于这个比例。也就是说,上述7家公司年报仅仅是羚羊挂角。举例来说,有报道称,瑞银等QFII曾大举买入申通地铁的股票。该消息的真实性如何,显然还有待申通地铁的年报来证实。无论如何,QFII的行踪之所以值得关注,并不在于提供给市场一个跟风的目标,而在于提供了一个投资参照体系。它是投资理念的缩影,也是投资策略的蓝本。(高煜娟/证券时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