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并购创新:用什么方式寻找微利时代价值? 2004-01-31 22:19
10年前的9月,深宝安(000002)通过其上海的子公司和两家关联企业大量收购延中实业(600601)的股票,从而拉开了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序幕。 经历了10年的市场之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已由粗放式经营进入集约化发展时代,整合与长期总体发展规划是并购成功的必要条件,基于此,政府力主并购创新,用创新推动证券市场发展。 而与此同时,证券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并购市场交易双方的市场化越来越强。在上市公司收购这样一项个性化特征非常强的经济活动中,所有创新都是基于并购双方的成本、风险、收益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所以惟独创新才能成交,惟独创新的交易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微利时代中的并购价值。 创新 因应这两方面的诉求,2003年堪称为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创新年。 从时间上看,2003年2月,全兴股份(600779)公布信托融资收购事项;4月,南钢股份(600282)披露要约收购;10月初,TCL集团并合TCL通讯(000542);11月初,上工股份定向增发B股;11月18日武钢股份增发,ST小鸭(000951向中国重汽集团的增发等等,上市公司并购创新贯穿了全年。 从创新手段来看,全兴股份(600779)使用的是并购公开融资,南钢股份(600282)采取的收购方式是要约收购,TCL集团(000100)上市,武钢股份采用的是“公募”与“私蓦”相结合的方式,上工股份定向增发B股的目的是为了购买资产,ST小鸭的增发实现的是纳入中国重汽集团整体资产。 战略性并购 事实上,由于我国企业规模与产业集中度不大,而且上市公司的“壳”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在前几年的上市公司收购中,一般的收购理念主要是为了收购上市公司的“壳”,并不看重上市公司中的业务,以及上市公司本身业务的未来赢利能力。但这种现象在2003年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出现了大量的诸如燕京啤酒收购惠泉啤酒、东盛科技收购潜江制药、真善美收购佛山照明等优质上市公司的现象,收购上市公司是为了产业整合,或获得投资价值,这种上市公司收购的理念称为战略性并购。 战略性并购是西方成熟市场主要并购类型,西方的实践证明,战略性并购是行业资源整合、企业快速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前几年,战略性并购尚处于言论阶段,到2003年,战略性并购大行其道。 财务性并购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企业的技术、产业的周期性、企业产业转型与市场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原因影响,资产置换式的财务性并购在我国有一定的市场。上市公司收购的目的是为了上市公司这个“壳”,收购方在收购上市公司以后,将本身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达到自身资产上市之目的。所以,在2003年也出现了ST石化(000013)、ST原宜、蜀都A等大量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被收购的现象。 “壳内”与“壳外” 在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政府往往在上市公司的并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战略并购的出现正是政府愿意看到的。政府希望并购之后的上市公司股东共同努力来做大做强企业,最终增强上市公司的竞争实力,因此必须寻找不同于以往的路径来推动社会资源的整合,而这种创新的手段与方式体现在“壳外”与“壳内”两个层次,即上市公司母公司层次与上市公司层面。 由于国内上市公司与收购方千差万别,因而上市公司并购方式各不相同。但与历年相比,在2003年上市公司收购市场中,“非现金流出”这种收购手段使用得越来越多。在所有上市公司并购手段中,本年度的“非现金流出”占20%,在2002年全年只占8.3%,在2001年全年只占5%,在2000年全年只占1.9%。 并购中的“非现金支付”发生在上市公司母公司层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直接结果是增强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实力,将上市公司母子公司一起纳入整合发展的范畴。而TCL通讯、武钢股份、上工股份、ST小鸭的并购重组发生在上市公司层面。无论是在“壳内”创新,还是在上市公司“壳外”层面的创新,并购的内容与目的是为了完善上市公司现有的产业结构、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所有的创新只是“壳内”与“壳外”的形式不同而已。 在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的早期,并购方式几乎都是“一出一进”的“等价交换”,收购方用现金换取控制权,原控制方则出让控制权以获得现金。但近几年来,中国上市公司收购方式中,出现了非现金“流出”的“不等价交换”现象,即收购方通过并购获得了上市公司控制权,但收购所付出的现金还在收购方的控制之中,上市公司原控制方让渡控制权也没有得到现金。 “非现金流出”的方式,主要使用在上市公司母公司改造方面,即收购方通过对上市公司母公司进行改造,从而达到控制上市公司母公司,再控股上市公司。如对上市公司母公司进行增资(改制),与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合资或吸收合并上市公司母公司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公司“壳内”并购重组的创新,股票是重要的支付手段,2003年度出现的TCL集团换股收购TCL通讯(000542)、武钢股份、上工股份、ST小鸭的并购重组案例,在上市公司层面出现了非现金流出的股票支付方式,这种从上市公司母公司“壳外”层面上升到上市公司“壳内”层面,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突破,同时将使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揭开新的一页。 在中国现有上市公司并购环境中,从1997年到2002年,上市公司收购的平均并购规模一直处于0.64亿元到2.02亿元之间,而TCL集团以21.15元对TCL通讯0.81亿流通股进行换股,支付的金额达17.13亿元,突破了并购瓶颈的限制,如果股票支付加以推广,必将打破现有上市公司并购的现有局面。 因此,尽管站在2004年的山脚无法一览山顶的风景,但沿着2003年的轨迹向上仰望,2004年上市公司并购必将围绕价值发生去发现并购目标,并根据并购目标特点去创新并购手段。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