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2022-09-07)
  • 阿里巴巴香港二次上市 计划筹资100亿美元 (2019-06-27)
  • 国际金价强势反弹创近14个月新高 一季度全球央行对黄金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9-06-12)
  • 世界黄金协会:各国央行购金成推升全球黄金需求重要因素 (2019-06-10)
  • 央行组合拳三连击 稳定外汇市场预期 (2018-08-29)
  • 人民币回调幅度有点大 外资一直在抄底人民币资产 (2018-07-20)
  • 多只分级B两日零成交 基金严防分级B“蝴蝶效应” (2017-05-04)
  • 央行继续锁长放短:755亿央票续发+110亿逆回购 (2013-08-14)
  • 证监会5月新批5家QFII (2013-06-18)
  • 各类机构加快布局前海 多家基金公司布局 (2013-01-18)
  • 美银宣布再减持建行104亿股 (2011-11-15)
  • 可转债配置时机显现 (2011-09-09)
  • 央行多手段匹配机构流动性需求 (2011-09-07)
  • 史玉柱扫货民生银行H股 半月8次买入3816万股 (2011-09-03)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周边市场 >> 汇金·国债·基金·港台 >> 公开信息

    基金业:历史性的蝉蜕

    2004-01-31 21:04



        


        把我国证券市场建设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这是建设者很久的期盼。判别一个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机构投资者在整个市场中的分量与作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基金业发生了历史性的蝉蜕,让中国证券市场聆听到成熟市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以业绩征服市场

      对于基金业来说,2003年绝对是无限风光的一年:在经历了六载的风风雨雨之后,基金业首次以良好业绩征服了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增长达到了20.27%,较市场平均收益率足足高出了一倍。而在2003年运作满一年的69只股票型基金中,仅有3只基金净值增长率未能超过同期上证综指的涨幅。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一度被市场日渐忽略的封闭式基金再度焕发新春。到2003年末,封闭式基金净值约为861.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6亿,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约为20.4%,这一增长率甚至高于同类型开放式基金。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2003年是基金运作业绩自1998年以来首次全面跑赢大市。在基金春风得意的2000年,尽管当年分红额达到了令人吃惊的160.23亿元,但净值增长率并未显示出过人之处:基金净值平均增长46%,甚至还低于上证综指51.73%的涨幅。从这个角度看,基金业在2003年表现出了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基金的优异业绩也赢得了发行市场。去年基金发行盛况空前,全年发行基金达30余只,首发规模超过600亿元,占到了基金总规模的1/3以上。

      告别“小灶”时代

      回顾过去,基金业在2003年的辉煌之所以引人关注,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这是基金业在告别早期的优惠政策后首次显示出“专家理财”的过人之处。
      回顾基金业六年来的业绩表现,总体呈明显的前高后低。例如,基金在1999年与2000年的净值增长分别达到了38%与46%,属于高增长阶段。然而,在接下来的2001年与2002年,基金业开始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局面,特别是2002年出现了高达上百亿元的亏损。究其原因,除股市在前两年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外,“小灶”被取消、交易行为趋于规范同样是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在证券投资基金出现之后不久,监管部门赋予了基金单独配售新股、新股申购缴纳部分定金等特权。数据显示,这部分特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1998年基金净值增长的83.23%来源于新股配售政策上的优惠,而在1999年,新股的贡献度也达到了67.73%。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基金业所取得的业绩根本未能得到市场认可,反被视为“傻瓜理财”。
      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一方面,证监会在当年5月份取消了基金的新股“小灶”,同时又给予了基金在增发中缴纳部分定金的特权。这样,基金当年仍获得了60余亿元的优惠收益,占基金当年171.25亿元净收益的35.5%。另一方面,2000年10月份,“基金黑幕”事件爆发,基金交易行为的规范性受到空前关注。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基金攫取超额利润的行为明显减少,灰色交易行为所带来的非正常利润大幅减少。
      监管部门在基金业发展早期给予基金部分特权是有客观原因的。特别是从“进一步做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工作,保护基金投资者利益,促进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超常规发展基金业进程中给予了政策扶持。事实证明,这为整个基金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谓功不可没。
      从2001年开始,随着优惠政策的取消,基金开始直面激烈的市场挑战,随后出现业绩不佳也是容易理解的。在此情况下,基金业在2003年取得的胜利更加鼓舞人心。这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基金开始利用集体的智慧和专家理财水平,步入了成熟期。从这个角度看,基金在2003年的优异表现无疑就是一场壮观的“成人仪式”。

      价值投资的胜利

      成长都是曲折的,也是有代价的,基金业的发展同样如此。
      在1998年推出的首批五只封闭式基金中,投资理念并未得以明确,大多数为追踪市场热点而随波逐流。在这种模糊投资理念的影响下,基金业绩也基本上乏善可陈,净值平均增幅仅为6.36%。
      基金初期的“集体无意识”为其后基金投资理念的急功近利埋下了伏笔,而1999年开始的两年大牛市则为基金进行积极操作、集中持股提供了重要机会。一方面,同一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重复持股现象相当普遍,另一方面,在热点不断涌现的市场中,基金不断调整仓位来追踪科技股、网络股等市场热点。显然,这与当时的券商、私募基金等做庄的炒作手法如出一辙。但是,基金运作业绩在大幅提高中并未展示出其过人之处,也就更加谈不上被市场所接受与认同了。
      随着股市自2001年开始出现了深幅调整,基金集中投资策略更加受到市场诸多质疑。在2001年上半年,基金经理们开始接纳和认同了“分散投资”,实行“无为而治”。虽然回避了集中持有个股的非系统风险,但系统风险的加大也使基金分散投资最终未能获得更加可观的收益率。
      令人可喜的是,在关键时刻,基金显现出了较强的市场敏感性。一个重要变化是,从2001年开始的的规范发展与挤压泡沫,令单个上市公司的风险大大降低。另外,随着一批大盘蓝筹股相继上市,市场重心发生了根本性转移,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因此,基金重新进行集中投资基本具备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从2002年第四季度开始,基金就酝酿“绝地反击”,价值发现就成了众多基金选择的突破口。
      在去年12月份的中国基金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桂敏杰表示,基金业发展质量明显改善,尤其是,基金业的发展不仅使价值投资理念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引起了股市价格结构的调整,还促进了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的转变。
      进入2004年,中国基金业的蝉蜕无疑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记者 刘兴祥/证券时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517,377, 栏目计数: 2,354,723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