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先机者得天下
记者:你管理的兴华基金、兴科基金2003年净值增长率取得了大盘封闭式基金第一名和小盘封闭式基金第三名的好成绩,你有什么独门心法?
石波:简单讲就是一句话,用长线的眼光看待股票的价值,用简单的逻辑判断行业的兴衰。
记者:能否说得具体点?
石波:2003年,高速增长的宏观经济带动汽车、银行、钢铁、石化、电力等行业快速发展,这些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业绩大幅增长,其股票投资价值得到机构投资者的广泛认同。在大家都看好的情况下,谁先发现这类股票,谁就能够成为赢家。比如中国联通,我在2003年两次大规模建仓,都是在其尚不为人看好的时候。
基金是理性投资
记者:基金主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也有人认为基金是集体坐庄,对此你怎么看?
石波:我觉得,市场上所谓基金囚徒陷井甚至基金集体坐庄之说,实际上是站在过去投机市场的角度看问题,是一种旧观念。
基金的本质就是集合投资、专家理财。与庄家挖空心思陷害中小投资者相反,基金代表的正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在招行可转债风波中,基金公司据理力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的正是捍卫广大流通股股东的权益。
其次,基金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不是虚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以企业的业绩增长为支撑。
第三,从目前情况看,基金公司所看重的大部分股票是以蓝筹股为代表的核心资产。这是因为所有基金的偏好都是一样的。比如投资中国的银行业,就是投资具有成长价值的股票。所以,我认为基金的投资偏好共同点在于理性投资。
今年“桃园三结义”
记者:你说的大盘蓝筹股都涨得太高了,今年你还看好吗?
石波:大盘蓝筹股仍然是2004年华夏基金的投资首选。虽然2003年以来大盘蓝筹股的股价表现远远超过上证指数,但这只是趋势的开始。2004年市场的运行环境应该会好于前两年。但是,目前A股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仍然存在,绩差股的风险更大,适当集中于优质股票是规避风险的理性选择。
记者:能谈谈具体行业和板块吗?
石波:我比较看好行业出现拐点和行业基本面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行业。我看好的行业是以金融板块为核心(银行),能源板块为动力(石油煤炭电力),运输板块(水运航空)为载体的三大行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过去长期不景气。
我认为,银行业走到了四年来的拐点。随着经济的复苏,利润会向银行转移,所以这个行业利润流动的方向是从工业企业行业向银行业转移。
再看能源业,能源再度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利润会向这些行业转移。运输行业也是这样,包括航空业、海洋运输业,都是10年不景气,随着经济的复苏,我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出现了很好长期投资的机会。
记者:汽车和钢铁呢?难道你认为这两朵“金花”今年会凋谢?
石波:应该说是不太看好。2003年市场上的核心资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核心资产当中,有些股票的股价已经达到了符合其业绩的水平,再往上走就不是价值投资而是投机了。虽然有人对钢铁股2004年的走势还非常乐观,但我却持怀疑的态度;对明年汽车股的表现,我的评价是中性,不是特别看好。
我爱联通和招行
记者:能透露一下你看好的股票吗?
石波:招商银行,它是中国的零售银行,具存款成本低的核心竞争优势;南方航空,我国最大的航空企业,具机队全航线优的竞争优势;中海发展,沿海油运的垄断企业,我国石油储备的血管企业;中国联通,垄断行业的挑战者。这些股票都值得重点关注。
记者:中国联通是你2003年的重仓股,你已经赚了那么多钱,是不是要股民给你抬轿子哦?(笑)
石波:(大笑)我又不是庄家,怎么会骗股民来抬轿呢!我之所以看好联通,是因为这几年全球通信产业都不太景气,中国联通的股价一度处于偏低的状况。但中国联通是一只很有价值的股票。中国联通有GSM、CDMA两张网,其中GSM的成本基本是固定的,因为大部分的投资都已经做完;而CDMA的成本却是变动的,因为中国联通在推出CDMA的前期,曾经采用过送手机等大手笔的促销活动,营销费用占了大头。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只要CDMA的用户上升到一定的数量,联通就可以达到盈亏平衡点,再往后发展的用户,边际利润会越来越高。因此,对联通的评估不能光看它投入期的财务指标,而应该看它的发展前景。更关键的是,电信业经过几年的调整,已经逐步开始复苏。而中国联通在CDMA网上的大举投入,使其在3G的方向上领先于其它的电信运营商,一旦3G开始进入商用阶段,联通的优势会体现得更明显。
记者:那你又为何看好招商银行?据我所知,去年招行发债,你可是坚决的“反招斗士”啊?
石波:(笑)我要声明一下,我针对的并不是招行本身,而是股权割裂、流通股股东利益缺乏保护的制度;对招行这个公司而言,我还是看好其投资价值。事实上,我并未减持招商银行的股票,还反过来继续加码买进。
全流通与价值回归
记者:再问最后一个问题。最近有官员说,2004年是解决全流通的最佳时机,对此你怎么看?
石波:国有股和全流通问题,早解决比晚解决好,好方案比坏方案好,关键是要保护中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根据流传的各种方案,每股净资产似乎成为公认的国有股定价的基础,市净率指标也更加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但我们认为,市场对股票定价的最重要因素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可能脱离盈利能力单纯按净资产定价,需要综合考虑市盈率、市净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不过,在全流通问题的各项前提都未确定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言这一过程对市场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预先把握全流通后的市场趋势———价值回归将是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的主旋律。因此,在全流通的背景下,低价优质的公司仍然是我们的坚定选择。(记者 杨波/华西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