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确立深化改革的大方向,虽然对于改革开放已经过去的前三十年没有做出经验教训式的完整结论,也未对于民意关切的问题作直接的回应,但可以看到,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心没有动摇。中国似乎仍将在改革的旗帜下前进,将所有存在的问题带到深化改革之中去进行完善,这似乎是吴敬琏老先生的观点在起作用:所有问题不是改革造成的,而是改革不彻底或者偏离改革目标或者改革延缓而出现的。此次两会前夕,中央党校召开省部级领导干部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谈到改革,谈到改革要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这实际上是为此次两会定调,两会之后要进行改革的深化和创新!
上海自贸区和上海国资改革走到了全国前列,这一点值得肯定。站在资本市场角度看,沪深股市主板是否恢复元气也在于三点,一观国际环境,也即外部景气,这一点毫不怀疑而坚定;二是内看宏观调控及货币环境是否发生变化,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不再提不切实际的房地产调控字眼,这是一个务实的积极变化,也是本周市场局部房地产个股崛起的重要依据;三是国企或国资改革,这一点更为重要:反腐败、破垄断、转机制,让过去保守、落后、僵化的国有企业也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须强调,改革必须与创新连在一起,这个大方向不能动摇。改革要顺乎民心、关乎民意,所以,改革不应成为政府的一厢情愿、不是简单的拉郎配、不是母子亲眷利益关系内循环的利益输送;也要改变改革就是涨价的负面观感。改革的评价效果,第一是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要显著改善、上市公司业绩要大幅好转;第二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第三是形成创新机制的主体力量,在国企之中也能出现诸如阿里、腾讯这样阶段性能够影响中国普罗大众消费习惯及经营管理理念的公众公司。创新能力应该成为国企改革的最突出的评价指标,这是我特别强调的观点。既然如此,改革就不能搞得大张旗鼓,搞得兴师动众,搞得妇孺皆知。形式主义的东西少一点,真材实料的方面多一点!国企改革本来就不应该高调,也不适宜竖立什么标杆,美国的苹果、特斯拉是竖标杆竖立起来的吗?那些全球知名的企业都是自发的创新主体,其实,创新交给市场或企业,政府更多地是要提供政策援助、提供法制环境支持,如此就OK行了。
周一晚间出现针对申达股份的微信报道,周二早间更大篇幅的消息报道也见诸媒体,其实稍具经验的人都可以看出,盛大染指申达就是一条假消息。周三早间上市公司出面澄清。一直以来,我搞不懂为什么上海国资改革要敲锣打鼓去宣传,要立什么标杆,甚至还搞出一个国资改革的上市公司名单来,如今,连卖菜阿婆也都知道某某是国资改革概念股,股票论坛、微信圈也都在推荐某某股票,作为一个长期在股市或者期市的从业者,我感到这很不正常。资本市场是信息场所,但也不能消息满天飞呀!难道要先搞成一个“大家乐”,最后演变而成“老鼠会”?
国企改革应该务实,而不能造势,造势只能一时,低调务实且依托创新之路才有出路且长远!
申达最新公告对于盛大染指已作澄清,如不作澄清,真得就像一场老鼠会式的内幕交易了。申达乌龙消息说明有使用微信的股民操纵舆论的企图,而相关媒体的报道疏忽于核实更证明职业素养的不足。现其停牌核查最终若有其他利好,则虽有口水战但还有益国资改革题材深入,反之若莫须有其实什么都没有则负面冲击波加大!
无论如何,申达消息满天飞乃至眼前乌龙消息对于市场健康发展不利,下一步国资改革如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转而更为稳健前进则变不利为有利,希望藉此对于市场有良性支持和帮助。
如何把握未来国企改革发展动向?最近新出现的一些声音值得高度关注。第一、不要让国企改革成为暴利手段,警醒投资者不要过分炒作该板块,从意识形态方面,国资混合所有制度改革也要防止化公为私或者内部利益的输送问题,尺度很难把握!二、国企改革不在增量在存量,按理说,存量部分盘活是极大的利好,但如果将第三条联系来看,五个敏感字眼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三、不排除混合所有制改革之中“国有股减持”的可能性。
改革难道又一次是“未见其利,先闻其害”么?但愿杞人忧天!我们的政策需要审时度势,任何政策牵一发动全身,多考虑群众(包括资本市场多数投资者)的利益吧。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但人民利益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