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上海国资改革再提速 中华企业或成地产整合平台

    2013-12-17 08:51


    www.eastmoney.com2013年12月17日 07:15唐振伟
     
    今日,上海将召开国资国企改革大会,国资如何进行类型化区分?国资如何整合?股权激励计划如何进行?又将如何影响到主题投资?作为国资改革前哨,上海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K图 600675_1

    现价:7.16 涨跌:-0.42 涨幅:-5.54% 总手:332660 金额(万):24286 换手率:2.14%
    相关股票

      编者按:此前,上海市国资委已拟定完成《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并已报上海市委审发。据本报记者了解,今日,上海将召开国资国企改革大会,国资如何进行类型化区分?国资如何整合?股权激励计划如何进行?又将如何影响到主题投资?作为国资改革前哨,上海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上海国资改革有望再提速

      业界普遍认为中华企业成地产整合平台

      中华企业董秘印学青表示,公司领导已经接到了参加国资国企改革大会的通知,但公司能否成为地产整合平台现在还不清楚

      上海新一轮国资改革大幕即将拉开。记者了解到,今天,上海将召开国资国企改革大会,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的最新方案将公布。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海国资委旗下大集团、小公司未来推进集团资产注入的概率较大,中华企业有望成为国资委旗下地产资产的整合平台。

      昨天,本报记者致电中华企业董秘印学青,她向记者表示,公司领导已经接到了参加国资国企改革大会的通知,但公司能否成为地产整合平台现在还不清楚,最终的会议内容和结果只能等开完会之后再看具体情况。

      有望获益于上海国资改革

      目前,熟悉上海国资改革的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华企业将从上海国资新一轮改革中受益,将成为上海国资旗下地产集团资产注入的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中华企业作为多年立足上海,拓展长三角知名房企,以住宅和商业地产双轮驱动发展。公司是上海解放后第一家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创建于1954年,主要从事房地产经营和开发。公司之前经过重大资产重组,完成了对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的并购,三家国家一级资质的大型房地产企业也因此实现了强强合作,公司的品牌和整体形象得到迅速提高。

      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公司符合“大”股东、“小”公司特征,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是上海市政府土地储备的运作载体,下辖另一家非上市房企中星(集团)与公司存在同业竞争问题,在涉房再融资、重组开闸背景下,中华企业有望通过大股东实施资产重组解决上市公司面临的同业竞争问题而受益。

      国泰君安研报也认为,若国企改革能加大市场化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引入市场化考核机制,必能增强该公司的经营效率。

      有分析称,一旦包括中星地产在内的房地产企业及项目并入到中华企业,后者的土地储备有望迅速大幅增加。

      转让子公司股权获利

      据了解,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公司后续发展储备资金,中华企业曾在10月份转让14.64亿元,预计该子公司股权转让将给上市公司合计带来净利润4.04亿元。

      中华企业10月12日公告称,公司控股87.5%的子公司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拟将其全资控股的上海锐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公开挂牌转让,挂牌底价14.64亿元。上海锐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48亿元,持有古北国际财富中心(一期)及其车位等物业。该物业位于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以南、金珠路以东,地上面积2.13万平方米,地下面积1.33万平方米(包括0.99万平方米地下车位)。锐思资管全部股权在2013年8月31日的评估价值为12.88亿元(账面价值8.48亿元),溢价挂牌后的挂牌底价为14.64亿元。

      此前,7月份,中华企业刚刚以12.76亿元的较低价格收购公司控股股东地产集团所持有的上海房地(集团)有限公司60%股权(被收购公司2012年底的账面净资产为18.52亿元,评估后净资产为21.26,亿元,增值率14.81%)。此外,5月份,中华企业公告称完成了对大股东旗下上房集团100%的收购,增加了33万平方米徐汇小闸镇和51.4万平方米嘉定汽车城的优质项目储备,并推进了同业竞争问题解决。

      对此,海通证券分析称,目前,公司拥有商品房项目权益建面368万平方米,可满足三年以上开发需要。公司商品房和存量商业物业去化加快,费用率有所降低;公司设立股权投资和生态农业公司,多元化拓展起步。股权转让也将有利增厚该公司业绩。

      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国泰君安也比较看好,在其研究报告中认为,该公司加快去化回笼资金,降低资金成本。通过转让上海锐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古北国际财富中心(一期)及其车位等物业,挂牌底价14.64亿元。时隔两年多,在9月份首次以13.7亿元底价竞得无锡商住地块,优化了资产结构。此外,通过设立中企汇锦投资有限公司,从事基金管理、股权投资、市值管理等新业务;成立上海新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拟推进崇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推进多元化发展稳步推进。

      推荐阅读>>>

      改革方案出炉前 上海国资概念股有点冷

      上海国资改革方案呼之欲出 三类个股直接受益

    (责任编辑:DF070)

        上海国资改革新方案呼之欲出 有望助力上海机场整体上市

    K图 600009_1

    现价:14.51 涨跌:-0.29 涨幅:-1.96% 总手:76659 金额(万):11201 换手率:0.70%
    相关股票

      上海国资改革新方案呼之欲出 上海机场7年前整体上市承诺有望兑现

      有业内人士指出,机场集团优质资产如果整体上市将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多元化

      备受瞩目的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大会将于今日召开,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的最新方案也将随之出炉。在2008年《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速度明显加快,资产证券化明显提速,集团整体上市如雨后春笋般层出。如今,上海对国资国企改革重新定调,势必也将激起上海国企的新活力。

      机场作为上海国资旗下交运板块企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国资国企改革新方案也将有望助力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机场集团”)的整体上市。兴业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的研究报告指出,机场集团的货物运输事业部、城市航站楼等优质资产如果整体上市,将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多元化。

      2006年即承诺整体上市

      为了适应“一市两场”的上海空港运行新格局,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机场集团”)于1998年5月28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统一经营管理分别位于城市东西两侧的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机场。机场集团还独家发起、采用募集方式设立了中国第一家大型机场上市公司——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机场”),主要为国内外航空运输企业及旅客提供地面保障服务,经营出租机场内航空营业场所、商业场所和办公场所,国内贸易(除专项规定),广告经营,经营其它与航空运输有关的物流业务,综合开发,经营国家政策许可的其它投资项目。

      早在2004年1月,上海机场就发布资产置换进展公告表示上海机场以虹桥机场相关资产和负债与上海机场集团的浦东机场相关资产与负债以及上海机场集团持有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油料公司40%的权益进行置换。此次置换完成后,浦东机场隶属于上海机场,而虹桥机场则归属于大股东机场集团旗下。即上海机场绝大部分资产和业务从虹桥机场转移到浦东机场,同时拥有浦东机场的候机楼一期跑道等资产,业务集中于浦东机场的经营管理与地面保障业务。

      而在时隔两年后即2006年,上海机场实行股权分置改革,机场集团再次许下承诺表示,在业务整合方面,“上海机场未来将通过一个上市公司整合集团航空主营业务及资产,并一如既往地注重和保护股东利益”。

      新方案有望助力整体上市

      而在这两次改革之后,市场所期待的上海机场资产注入整体上市没有一点进展。直到去年年底,上海机场与机场集团签订的“场地租赁协议”及“补充协议”,公司向机场集团租赁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二跑道和三跑道等场地及2号航站楼配套设施,使用期限从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年租金为15358.73万元。上海机场向机场集团租赁浦东机场办公及营运场所,使用期限从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年租金为5953.48万元。但是,虹桥机场的一期和二期、物流货运业务、城市航站楼等资产目前仍都没有注入上市公司

      对此,兴业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上海机场作为体量比较大的上市公司,证券化之后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证券化率。虹桥机场二期规模与浦东机场规模类同,另外集团还有物流、航站楼等丰富资产。这些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将很大程度提高集团资产证券化率,符合国资委的计划预期。

      而此次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新方案的出炉,也有望助力机场集团的整体上市计划。同时,随着虹桥机场二期今年3月16日投放使用,两座机场同业竞争问题有望令虹桥资产注入问题得到重大突破。这有利于发挥两个机场的协同效应,提升起降效率。有业内人士指出,机场集团的货物运输事业部、城市航站楼等优质资产如果整体上市,也将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多元化。

        百视通率先探索股权激励 或成上海文化国资改革样板

    K图

      所谓的国资国企改革,对上市公司而言会出现两个大的变化,首先,不同国有企业会探索不同的股权激励方式;其次,大股东会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

      12月17日,上海将召开国资国企改革大会,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的最新方案即将出台。据媒体报道,目前,上海方面正在探索对国有企业进行章程监管、契约型监管、协同监管等多种监管模式。今后,上海还将对国资国企的监管引入“负面清单”概念,探索清单监管模式。

      而文化企业无疑是上海国资改革的一大重点领域。10月份,上海两大报业集团合并,上海文化产业整合序幕也随之拉开。随后,又有传闻指出大、小文广企业或许会是下一个整合目标。在业内人士看来,文化国资的整合必然会向相关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因此,相关上市公司的前景值得期待。受益的文化类上市公司主要有新华传媒、百视通、东方明珠等。

      在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看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大会对文化类公司的影响主要是,其一,激发文化类国企创新力,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改革将释放文化类国企潜力;其二,削弱国企行政色彩,行政色彩过浓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将束缚文化类公司发展;其三,掀起文化类公司并购潮,这是促进国企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百视通率先探索股权激励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所谓的国资国企改革,对上市公司而言会出现两个大的变化。首先,在激励上会做出变化,不同国有企业会探索不同的股权激励方式,这是原来没有的。大部分国企原来对股价都是没有诉求的,只有增发的时候才会有诉求。其次,大股东会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因为现在大部分国资手头还是有很多优质资产。

      而百视通也率先推出了实施中长期激励基金方案,方案显示,每年年末,上市公司基于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增量提取一定比例的激励基金,提取的数额不超过净利润增量的20%。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这一方案能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但股东利益并没有最大化,但百视通毕竟走在了前面,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企推出不同形式的股权激励方案。

      兴业证券分析师文浩在研报中表示,该中长期激励基金方案对于国企背景的百视通有着深远意义。这表明公司高层在三网融合与民营互联网企业竞争过程中,深刻意识到核心员工的机制,也旨在完善激励吸引优质人才。

      在并购方面,近期百视通与境外公司的合作也颇为抢眼。继9月11日宣布与微软成立合资公司后,12月5日,公司又宣布与迪士尼成立合资公司。这两个合资公司中,百视通均占51%的股权。文浩认为,与迪士尼的合作体现百视通的渠道优势和政治红利,此外,对百视通而言,未来还可与迪士尼围绕全媒体及国际化加大合作。

      自上市以来,百视通的业绩表现也颇为平稳。数据显示,百视通上市以来七个季度实现业绩连续增长,今年前三个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2亿元、同比增长20.47%,净利润4.98亿元、同比增长27.07%。

      沈哲彦认为,文化类上市国企改革一方面可以走并购重组路线,寻找与自身主营业务相契合的质优企业,这除了能助推文化类上市国企进行改革,还有利于我国文化资源整合;另一方面,引进战略合作者,为国企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国企进一步与市场接轨。

      东方明珠新华传媒加速转型

      相对而言,东方明珠、新华传媒改革的重点在于传统业务向新媒体业务的转型。

      东方明珠2013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16亿元,同比仅微增4.69%;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微增3.45%。

      9月29日,东方明珠子公司上海东方明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入驻上海自贸区。兴业证券研报表示,从传统产业向新媒体转型无疑是未来公司主要方向。未来文化旅游依然是公司基本业务,同时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公司将有序淡化房地产业务,转向移动媒体、影视制作、移动游戏制作发行等新的领域,并在相关领域已经有所布局,如影视投资和对游戏制作公司RED5的投资。

      10月初,上海两大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新报业集团即将合并的消息传出,新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将向上市公司新华传媒注入优质资产的传闻不断。

      事实上,与多数传统纸媒公司一样,新华传媒也面临不得不转型的地步。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12亿元,同比减少0.23%;净利润3341.68万元,同比减少48.66%。前三季度也仅实现净利润8340.45万元,同比微增6.58%。公司表示,由于上半年国内媒体广告市场延续低迷并出现整体下滑,公司旗下报刊经营总体有所下降。(证券日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945,166, 栏目计数: 6,009,266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