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政策料加码 生态农业掀“淘金”潮 2013-11-22 08:58
2013-11-22 07:42 作者:王锦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过去10年,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农业。 过去多年,农业在提供给人们丰富给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包括资源锐减、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而农业恰恰是与自然结合最为紧密的产业,其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影响深远,必然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刚刚发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同样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到相当高度。 下个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将召开。业界认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政策取向,“生态农业”将取代“石油农业”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农业发展,政府也有望出台以“生态补偿制度”为主的支持政策。在此背景下,代表农业新型生产方式的绿色循环经济、废物循环利用、低毒高效农化领域有望获得政策着重鼓励。 政策定调 生态农业变身“高富帅”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作为‘母亲’产业,农业的地位毋庸置疑,但现代农业在带来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危机,比如,土壤侵蚀、水源污染、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畜禽排泄物及农业废弃物的无序处理等。这必须引起重视。”一位长期关注农业的学者表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朱立志指出,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农业发展模式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农产品产能提升面临很大困难;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和农膜造成的污染成为农业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系统性地提出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形成“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朱立志认为,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无法回避的,不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无从谈起。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 业界表示,政策已经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到一定高度,未来“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政策取向,“生态农业”将取代“石油农业”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农业发展,政府也有望出台以“生态补偿制度”为主的支持政策。 中信证券报告也称,政策重心有望向可持续农业倾斜,未来5-10年,我国农业政策取向将由过去的“大跃进”式的效率优先,升级为未来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模式,政府将以此理念为基础,持续出台、落实“三农”改革发展相关的利好政策。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