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李嘉诚卖A股唯一上市公司 股民称别信他说的话 2013-11-07 08:56
www.eastmoney.com2013年11月07日 07:05方进新 李嘉诚开始减持A股了!这次减持的是其家族在A股唯一的上市公司长园集团(600525)。有投资者对此点评到,别听资本在说什么,看他在做什么。 相关股票宝馨科技(18.26 10.00%)中钢吉炭(9.36 7.22%)隆基股份(17.62 4.88%)裕兴股份(13.93 2.88%)海立美达(13.15 2.33%)豫金刚石(4.75 2.15%) 李嘉诚开始减持A股了!这次减持的是其家族在A股唯一的上市公司长园集团(600525)。继此前多个变卖中国房产撤资的动作后,李嘉诚这次连A股也卖了,折射出的信息让市场产生担忧。 有投资者对此点评到,别听资本在说什么,看他在做什么。 紧随着李嘉诚家族的脚步,昨晚,长园集团第二大股东,华润深国投也宣布减持了。 一年减持9亿持股比例从35%下降至20%11月5日,长园集团发布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长和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长和投资”)在10月31日至11月1日之间,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本公司股份4317万股,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00%。今年以来,长和投资于今年1月28日、1月29日、8月9日三次累计减持5%,在8月9日至9月9日间三次累计减持5%。加上近期减持的5%,今年以来长和投资累计减持长园集团15%的股份,持股比例由之前的35.76%下降至目前的20.76%,累计套现达9.17亿元。资料显示,长和投资大股东香港长和控股有限公司,是李嘉诚旗下公司。长和投资的主营业务为内地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领域的投资。也就是说,李嘉诚家族是长园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今年以来,李嘉诚多次出售其在中国的房产,当中折射出来的信息令市场认为,他看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中国经济。对此,李嘉诚曾解释,不是看空中国经济,只是找到更好的投资标的。 如今,他出售其在A股的唯一上市公司股份,使市场的担忧进一步加深。 有投资者戏称,别听资本在说什么,要看他们在干什么。 受消息影响,长园集团股价昨日下跌4.15%。 二股东紧跟李嘉诚脚步减持 时隔一天,11月6日晚,长园集团再次发公告称,接到公司第二大股东,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深国投”)通知,其在2013年10月30日至11月5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1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28%。 管理层增持大股东减持双方或有分歧 一名长期跟进长园集团的投资者猜测,大股东与高管之间意见出现分歧可能是双方分道扬镳的主因。 其表示,从此前的定向增发预案看到,公司的管理层有MBO(管理层收购:主要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的意向,而另一边厢,大股东长和投资一直有减持的动作。 此前发布的定向增发方案显示,公司及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人员拟通过认购该股权投资基金的份额,最终持有不超过公司此次非公开发行规模30%的股份。 上述投资者猜测,可能是双方对公司的发展出现分歧,或李嘉诚家族不看好前景。 尽管长园集团遭到大股东的大量抛售,但今年股价却表现不错。截至昨日收盘,公司股票年内上涨近40%,在刚过去的十月份公司股票逆势大涨近三成。 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股价仍处高位,长和投资在定向增发前估计还会有减持动作,大股东既然有减持的意向,那应该会在股权被摊薄前退出。 李嘉诚抛股管理层增持 长园集团两股力量胜负难料 长园集团(600525)作为李嘉诚家族在A股唯一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已累计套现达9.17亿元。同时,公司管理层却准备参与非公开增发10.67亿元的方式获得长园集团的股份,控股股东向北,管理层向南。 长园集团11月6日晚间公告,其第一大股东长和投资有限公司在10月31日至11月1日之间,通过大宗交易累计减持公司股份4317.55万股,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 在此之前,长和投资于今年1月28日、1月29日、8月9日三次累计减持5%,在8月9日至9月9日间三次累计减持5%。加上最近减持的5%,今年以来长和投资累计减持长园集团15%的股份,持股比例由之前的35.76%下降至目前的20.76%,按减持价格计算,累计套现达9.17亿元。 平安证券分析师张俊认为,处于种种原因,公司第一大股东长和投资正逐步减持公司股票。市场一直担心由于未来股权归属不明晰而导致管理层和股东利益不一致,进而影响公司业绩,使得广大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受损。 长和投资实际控制人是李嘉诚家族。资料显示,长和投资为香港长和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香港长和控股有限公司是李嘉诚家族旗下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今年以来,长和投资累计减持长园集团被市场认为是李嘉诚撤资内地的行为。 而上月底,长园集团交出靓丽三季报的同时,抛出的非公开增发方案给投资者带来惊喜,或许这也是为何今年长园集团遭大举减持股价依旧保持强势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长园集团此前抛出定增预案拟以7.11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1.5亿股,非公开发行股票对象为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拟筹建和管理的股权投资基金。另外,长园集团及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人员(不包括公司监事)拟参与该股权投资基金的认购。管理层通过认购该股权投资基金的份额,最终持有不超过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30%的股份。本次发行完成后,发行对象将持有公司14.8%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目前来看,长园集团管理层虽然也有持股,但比例不大,且较为分散。董事长许晓文持股比例最高,为1079.03万股,执行副总裁持股倪昭华持股121.2万股,其余两个董事持股也都不超过220万股。 若管理层认购,将获得4500万股的新增股份,认购额3.2亿元,这无疑给管理层带来不小的动力。 张俊分析,若长和投资未来持续减持,由此导致二级市场股价承压的问题,不必过分担心。一方面,今年长和投资陆续减持了超过15%长园集团的股份,并没有对二级市场形成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管理层今后会更为积极的经营公司,挖潜增效,实现上市公司真实价值。未来即使有股票流入二级市场也会有投资者坚定买入,把影响降到最低。 长城证券分析师熊杰则指出,长园集团上半年电网板块收入同比大幅增加53%,而去年年末的未结订单超过10亿,今年高增长已成定局。 群益证券分析师赖?生称,电网设备类业务应收账款普遍较高,导致公司资金缺口不断扩大,从而制约公司规模扩张,而不断举债将增加公司财务成本。此次非公开发行,长期看,将有效满足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新增营运资金需求,注入发展动力;短期看,将有效摊低财务费用。赖?生预计此次非公开发行明年初完成,将节约公司2014年财务费用约0.5亿元。 同时,长园集团今日公告,公司二股东华润深国投现在也加入了套现股权的行列,华润深国投在10月30日至11月5日通过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减持公司股份1103.9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28%,此次减持完后仍持有公司股份8602.32万股。(证券时报网) 湘鄂情否认李嘉诚接盘:大股东不会让出控股权 前日,湘鄂情控股股东孟凯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股票,公司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风险。对此,湘鄂情董秘李强表示,大股东让出控制权几乎不可能。对于李嘉诚可能接盘湘鄂情的传闻,李强称这是假消息。 据新京报报道,湘鄂情公告显示,自11月8日起的未来6个月中,公司控股股东孟凯及其一致行动人克州湘鄂情(孟凯持有克州湘鄂情90%股份)将减持4000万股至17497.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至21.88%。 李强表示,一方面是大股东的一部分股权质押到期;更重要的是,公司希望通过减持所得资金支持公司扭亏、转型发展。 根据减持计划,此次减持所得资金在扣除应缴税费之后,30%以上将无偿提供给公司作为财务资助,预计规模为4800万元至2.1亿元。公告称,上述财务资助资金将为公司节省财务费用年化规模为336万至1470万元。 在减持计划刺激下,昨日湘鄂情股价涨停。前投行人士、陕西鹤禧投资总经理霍昕称,市场之所以这么疯狂,应该是看准了公司未来可能更换控制人和主营业务,这为市场打开了想象空间。 “要让出控制权,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否则不可能对公司进行资助。”李强表示,之所以提出存在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可能,是因为根据监管规定,低于20%,就要在公告中列出这种风险,但实际上,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大股东根本不可能轻易放弃。 那么,当大股东持股大幅减少时,会不会有人通过收购,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呢?李强称,在如今的资本市场环境中,在没有大股东同意和配合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发生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因为持股每变动5%,都要通知上市公司,都要公告,假设有人想成为第一大股东,如果大股东知道了,可能就不会继续卖了。 “听说湘鄂情的接盘者可能是李嘉诚。”昨日,有网友在股吧中放出了这个消息。对此,董秘李强回应称,这是假消息,不可信。他还表示,湘鄂情至今没有潜在的接盘者。 据证券时报报道,10月29日,湘鄂情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位列第九的为华润深国投-泽熙4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持股数量931万股,第八大股东持股939万股,为华润深国投-福麟4号信托计划。 华润信托官网显示,福麟4号别称“泽熙5期”,于2010年7月30日成立,投资顾问为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1年1月12日,投资顾问变更为上海泽熙资产管理中心(普通合伙),但是泽熙合伙的投研团队与泽熙投资相比没有变化。 上述泽熙两个产品合计持有湘鄂情1870万股。华润信托官网还披露,两个产品净值均实现大幅增长。泽熙4期、福麟4号最新公布的净值分别为182.08、205.38. 与产品高收益同步闻名的,是泽熙一贯彪悍的操作手法。机构对于业绩大幅变脸的公司,通常避之不及,但是泽熙却时常出现在此类公司的股东名单中,攫取其中的超额收益机会。(中国经营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