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招商银行拟发不超过百亿可转债的问题上,基金经理们纷起抗争,为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提出反对案,但终因势单力薄而败北。
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鹏华行业成长基金经理杨毅平,他表示,主要是期望通过这些行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以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
招行风波显制度缺陷
记者(以下简称“记”):招行发债方案引起基金经理们大动干戈,中国上市公司的圈钱冲动一直很强烈,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对于机构投资者的成长壮大和投资模式是否会产生什么影响?
杨毅平(以下简称“杨”):根本原因是股权割裂的制度性痼疾。但制度缺陷是必要原因,不是充分原因,关键是有上市公司利用这一制度缺陷恶意侵占流通股东利益。在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前提下,要求上市公司自律是不现实的。好的制度下,坏孩子会变成好孩子;反之,好孩子也会变成坏孩子。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股市的融资功能,它是融资的市场,但首先应该是投资的市场,如果市场对投资已经没有吸引力了,资金纷纷选择离场,又怎么能融到资呢?所以每一家上市公司都应该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呵护和培育市场的义务和责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段时间以来,投资者纷纷来信来电,也使我们深为感动,使基金管理人们认识到,基金不但要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收益,更力争做中小投资者权益代言人,因为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才是这个市场真正的基石,才是这个市场赖以生存的土地。
股市已现投资价值
记:目前的市场引发了股市边缘论,股市失去吸引力等,多数投资者对股市已经非常失望,能离开的也离开了,剩下的多是套得太深的,他们也准备一旦亏损得不那么严重就出局。作为机构投资者,你对这一现状有何看法?
杨:目前中国股市无疑已凸显出投资价值,实体经济的向好也为虚拟经济繁荣造就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市场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投资者的信心。非流通股东利用股权割裂、一股独大的制度缺陷侵犯流通股东的事情越来越多,诚然,历史种种原因遗留下来的痼疾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但监管层应出台相应的过渡性法规加以规范,保护市场生态环境,制止某些上市公司对市场的乱砍乱伐。
我们认为市场目前已处于一个中期底部,是否是短期底部当然还需要市场锤炼和确认,但历史证明人气最低迷的时候往往都是已到了战略建仓良机。目前我们的眼光应该长远一点,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所持股票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记:你作为资深专业人士,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有何感想,你认为振兴这一市场的关键是什么?
杨:中国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边缘化是暂时的,对此我们应有充分信心。目前来说,完善和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真正维护市场三公原则,以恢复投资者信心是关键所在。
有信心再创收益
记:今年上半年鹏华行业成长净值增长率在全国开放基金中名列前三甲,杨经理曾说过争取今年分红,但近几个月市场一直不景气,这种状况可能还会延续到年底,分红兑现是否有一定难度?在这种市场困境下,贵公司总体投资思路是什么?
杨:今年8月份以前整个市场表现为非系统性风险大于系统风险,个股选择和时机选择成为影响净值的决定性因素。4月中旬上证指数1640的时候,我们净值为0.9593,而在七月中旬,上证指数跌至1530时,我们净值反而涨至0.98元以上,半年收益率达到15%以上,远远超越大盘,已经接近年初的预定目标。但自从7月份开始,央行接连发出收缩房贷、收紧银根的政策、以及由于股权割裂制度缺陷造成的上市公司肆意掠夺流通股东巨额圈钱的现象,投资者信心崩溃,股市和国债市场双双暴跌,系统性风险凸现,7月后上证指数下跌超过10%,国债下幅度跌也创出历史水平,我们的基金净值也出现大幅度下滑。(记者强燕/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