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四家上市公司上榜药品“黑名单”

    2013-10-09 08:55



    www.eastmoney.com2013年10月09日 02:25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药品质量公告,81个品种197批次药品不合格,其中千金药业 、亚宝药业 、同仁堂 、三九医药等4家上市药企因产品不合格上榜。


      日前,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药品质量公告,81个品种197批次药品不合格,其中千金药业、亚宝药业 、同仁堂 、三九医药等4家上市药企因产品不合格上榜。

      据公告,今年二季度,广东省对102个药品生产企业、1238个药品经营企业和418个医疗机构的886个品种4509批次药品进行抽验,其中81个品种197批次不合格,其中71个品种185批次产品被检查为“劣药”,10品种10批次产品为“假药”。而从药品分类来看,感冒治疗类药物被列“劣药”频率最高,其中不乏国内知名药企。


      例如,同仁堂批号为12013038的安宫牛黄丸被查出其猪去氧胆酸项目不合格,千金药业批号为201109024的妇科千金片以及亚宝药业批号为110104的麻杏止咳片均性状不合格;三九医药批号为1211072H的感冒灵颗粒检查药品装量有差异。

      记者查阅年报 、研报等公开信息发现,此次同仁堂被检查不合格的安宫牛黄丸,为公司王牌名药,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品种。对此,同仁堂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并不知情被检查不合格之事,需要进一步了解。

      另外,亚宝药业被检查出不合格的麻杏止咳片并非公司主流产品,且不合格原因为性状不合格。对此,亚宝药业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这可能是产品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性状”不合格。

      而同样检出性状不合格的千金药业的妇科千金片,却是公司的主打和招牌产品,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本次检查仅为“性状”不合格,有可能是外因造成,并非产品成份出现问题,对公司影响不大。此外,受此次事件亦影响不大的是三九医药,该公司明星产品感冒灵颗粒虽不幸“中招”,但业内人士认为,其检查不合格原因为产品装量不同,不涉及药品安全问题,对公司影响不大。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上述药企第一次出现问题,而近年来上市药企被爆产品不合格的现象已屡见不鲜,甚至有部分药企年内多次上榜。对于药企频道陷“质量门”的现象,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由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一旦出现负面消息,不论真假及具体影响,都可能冲击公司股价。

      ---------------

      反商业贿赂拉低外资药企销量 上市药企上位

      自今年7月初医药反商业贿赂事件爆发以来,葛兰素史克GSK国内销量下降30%,其他被调查的外企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这部分市场空间为国内相关上市药企带来了机遇。

      以世界上第一个用于乙肝治疗的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为例,GSK作为该药的原研厂家,曾在国内创出销量15亿元的奇迹。而在除其之外的市场份额中,千金药业控股51%的湘江药业的占有率最高,其生产的拉米夫定片2010年下半年获批上市,目前国内拥有该产品生产批文的企业不超过5家。

      随着GSK国内销量的下降,湘江药业的拉米夫定在今年三季度的增长十分显著。公司营销方面负责人向上证报记者透露,公司的拉米夫定全年销售有望过亿,销售收入增幅将超过25%。

      该负责人表示,对外资药企进行反商业贿赂调查,对国内药企来说利大于弊。不过,获得外资药品退出后的市场份额需要一段时间,不会一蹴而就。“比方说我们在上海这样的大型市场,原本每个月的销量在6000-8000盒,而到9月份就超过了1万盒。”

      再以抗抑郁精神类药物帕罗西汀为例,GSK在国内市场占有70%的市场份额,也是其重磅品种,而华海药业(行情 股吧 买卖点)的帕罗西汀占20%。华海药业销售部相关负责人向上证报表示,对手自我削弱后,对公司来说形成一定的利好。

      据该负责人介绍,首先,在原本竞争对手优势更明显的三甲综合性医院,部分医院已经停用GSK的药,出现了市场空白点,华海药业得以进入这些医院,如公司已成功进入江苏等地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其次,在原本双方都有市场份额的综合性医院,原来GSK销量在5000支,华海在3000支左右,目前已经变成4000:4000,未来则有望实现扭转,即对方只剩3000支的份额,华海上升到5000支。“总体来看,公司的主打产品与GSK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将获得更大市场话语权。”

      事实上,由于抑郁症发病普遍,医学界称之为“精神系统感冒”。随着抑郁症发病率同步上升,国内市场扩容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抗抑郁药市场这个有待充分开发的“金矿”中,华海药业这样的国内上市公司正抢食外企蛋糕,提升独特竞争力。(上海证券报)


        基金上周主要加仓医药板块

      国庆前夕,安信证券著名策略分析师程定华建议四季度布局医药股,当日医药杠杆基金成交量放大。而国庆前一周,公募基金虽然将平均仓位小调,但医药生物却是基金加仓的三大板块之一。事实上,自市场9月12日阶段性见顶以来,医药板块近期一直逆市上涨,资金四季度布局医药股行情迹象明显。

      资金开始布局医药ETF及杠杆基金

      在26日举办的2013年医药投资年会上,程定华看多四季度医药股的言论,让医药股当日逆市上涨,医药杠杆基金成交量放大。

      数据显示,9月26日-27日医药板块出现整体性上涨,代表性指数中证800医药指数分别大涨1.54%、1.56%;而医药杠杆基金再现领涨风范,信诚800医药B份额(150149)26日大涨2.91%,27日更是飙升5.47%,单日涨幅居杠杆基金第一。值得注意的是,该医药杠杆基金27日成交金额是9月25日成交额的近4倍,显示“先知先觉”资金已经开始介入并布局医药。据悉,信诚中800医药指数分级基金以中证800医药指数(000841)为投资标的,该基金是国内首只发行并上市交易的医药分级基金。

      这也使得医药板块成为上周的领涨板块。而目前唯一一只以中证医药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汇添富中证医药卫生ETF的净值也随之快速上涨,上市短短两周,该基金的净值已经攀升至1.0653元,上周净值涨幅高达5.36%。出色的赚钱效应也使得该基金受到了资金的热烈追捧,周换手率高达42.26%,大幅高于上周ETF的平均换手率14.60%,在所有ETF中排名跻身前五。

      事实上,在上周公募基金的调仓换股中,生物医药成为基金加仓的三大板块之一。好买财富数据显示,上周,股票型、标准混合型、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均小幅下降1.4个百分点左右,分别下降1.38%、1.49%和1.41%,当前仓位分别为84.74%、72.28%和80.32%。(截止到9月30日的周度仓位测算).

      而行业变动方面,上周基金主要加仓了有色金属、医药生物和采掘三个板块,主动调仓幅度分别为2.01%、1.14%、1.01%;餐饮旅游、家用电器和纺织服装三个行业的减仓幅度较大。

      事实上,自市场9月12日阶段性见顶以来,医药板块近期一直逆市上涨,资金四季度布局医药股行情迹象明显。数据显示,9月12日至9月27日的10个交易日,信诚800医药B大涨11.91%,振幅高达15.72%,同期上证指数下跌3.62%。

      医药股有望走出新行情

      作为“可进可退”的经典防御品种,医药股的“避风港效应”进一步凸显。展望医药板块后市走势,近期有多家券商表示了对医药板块的看好。中信建投认为,随着10月底各省基药招标的陆续开展,以及三季报公布、医药个股业绩增速和估值将加剧分化,医药板块投资热情将重新升温。

      信诚中证800医药指数分级基金经理吴雅楠也认为,医药板块经历了数月的调整,股价持续低落,而在目前大盘形成调整态势的情况下,医药板块整体业绩向好,随着四季度医药行业贿赂事件的利空出尽,医药股有望走出新行情。

      不过医药行业专业知识复杂,投资门槛较高,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拿捏不准个股的投资者来说,汇添富中证医药卫生ETF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风险偏好水平较高的投资者而言,则可以布局医药杠杆基金获取高波动的杠杆收益。(投资快报)

        医药重组高烧不退轮次整合忙

      政策助推10亿级并购4个,洪城股份(600566)挑头,合纵连横生存大计

      5000万元以上并购达到了37单,总金额为179.57亿元,共涉及30个买方上市公司。

      医药行业并购高潮迭起,千亿市值龙头主导了第一波,百亿市值企业又掀起了第二浪。

      作为九大兼并重组重点行业之一,生物医药行业原本已是并购活动的主战场,近日敲定的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更似一剂催化剂。

      记者统计发现,生物医药并购少数是借壳或整体上市,多数是进行产业整合,或夯实主业,或跨界外延,或打通上下游,或海外并购。

      生物医药并购“第二浪”来袭

      2012年下半年以来生物医药重组并购完成31单;仅1单出现失败;61单正在进行中,涉及296.38亿元并购金额。

      近几年来,国内医药市场的重组并购一直“高烧”不退。

      其中以医药商业领域试水最早,国药股份(600511)、上海医药(601607)、华润医药“三国杀”的场景热闹非凡。国内医药第一轮整合主要就形成了这3家1000亿元市值级别的医药集团,并基本奠定了竞争格局。

      第二轮整合期随之而来,并且更加高潮迭起。

      据理财周报统计,2012年下半年以来生物医药重组并购完成31单;仅1单出现失败;61单正在进行中,涉及46家公司和296.38亿元并购金额。

      5000万元以上并购达到了37单,总金额为179.57亿元,共涉及30个买方上市公司。其中,1亿元以下的医药并购有8单;多数金额范围在1-5亿元,共23单;5-10亿级别并购共2单,买方是复星医药(600196)和信邦制药(002390);过10亿的天量级并购4个,分别为天士力(600535)14.50亿、鑫富药业(002019)17.46亿元、上海莱士(002252)18亿元、洪城股份56亿元。

      记者统计发现,这30家“大手笔”公司主要是100亿元市值级别的地方一级企业——市值在100亿以下的多达18家,100-200亿7家,200-500亿4家,500亿以上仅1家。

      换言之,新一轮医药并购已换做体量不太大但手握巨资的公司唱主角。

      “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在推动,‘十二五规划’明确将医药产业整合指向‘强’与‘大’,一般中小制药企业难以负担投入大、周期长的医药研发,这就给了行业龙头兼并收购的机会。”华南一位长期投资生物医药的私募告诉记者,“另一方面,新版GMP要求2013年底强制认证,资金较弱的中小企业难以加大改造投入,这些企业最可能成为并购对象。”

      记者关注到,去年年底,在《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和工信部等12部委《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中,已确立了包括医药在内的九大推进兼并重组重点行业(汽车、钢铁(行情 专区)、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和农业).

      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以来医药上市公司的并购节奏明显加快,相关案例不下20个。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整个医疗保健类并购交易数目共计121起,交易金额为428.37亿元。从交易数量来看,医药行业是实施并购最为活跃的一大行业;从交易金额角度,医药行业属于并购规模较大的行业。

      对此,华南某投行人士认为,“今年以来,由于IPO暂停以及政策支持,A股市场原本就掀起了一股并购、重组和借壳的热潮。接下来这九大行业可以走快速通道,意味着这些行业的公司机会更大,并购重组效率也将提高,这很可能促使相关行业加快重组并购的步伐。”

      “曲线”上市

      “A股市场IPO停滞,通过并购实现资产证券化,既节约时间又降低成本,所以部分需要融资企业就四处寻找‘壳资源’,借壳上市便成了企业融资的手段。”

      记者在对资金量在5000亿元以上的37单医药并购进行梳理时发现,部分并购实为借壳上市或者整体上市。

      在这37单并购中,并购金额最大的案例——洪城股份就属于借壳。

      2013年8月3日,停牌2个月的洪城股份披露重组公告称,公司拟置出全部资产和负债,置入济川药业100%股权。

      由此,不振净利持续低迷的洪城股份将转型为药企意图扭转业绩困局,而济川药业则借壳洪城股份实现曲线上市。

      事实上,济川药业试图冲刺资本市场已久,无奈并无过硬的拳头品种,缺少持续增长能力,申请IPO的难度较大。到2013年3月份济川药业才完成股份制改造。

      然而,通过借壳,这家负债率高达50%、净资产账面价值仅9亿元的公司,评估值高达56亿元,溢价5倍有余。业界评价,即便是济川药业自身IPO,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估值。

      对此,深圳的一位投行老总告诉记者,“目前存在并购可能性的大都是已经改制的公司,规模中等,需要资金转型升级,但A股市场IPO停滞,通过并购实现资产证券化,既节约时间又降低成本,所以部分需要融资企业就四处寻找‘壳资源’,借壳上市便成了企业融资的手段。”

      鑫富药业的并购同样也是借壳案例。

      事实上,鑫富药业重组早已迫在眉睫,2010、2011年已经连续两年巨亏,2012年4月26日被“披星戴帽”,变为*ST鑫富,通过变卖资产当年才勉强“扭亏为盈”,不过,进入2013年,鑫富药业的业绩持续恶化。

      2013年9月12日,鑫富药业发布重组草案称,购买程先锋持有的医药销售公司亿帆生物100%股权以及程先锋等10名自然人合计持有的亿帆药业100%股权。根据公告,亿帆系拟注入资产预估值高达17.5亿元,其中亿帆生物预估值为14.8亿元,预估增值率高达664.29%,亿帆药业预估值为2.7亿元,预估增值率也达到161.05%。本次交易完成后,程先锋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将达到30%以上,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将发生变更,且构成借壳。

      前述华南生物医药私募告诉记者,“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的实施,今后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利用率会更高,未来更多的公司会涉足重组领域。”

      华北制药(600812)实施并购则是为集团医药资产实现整体上市。

      去年10月份华药集团控股股东冀中能源(000937)耗资近30亿元包揽华北制药全部定增股份,晋身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当时这被市场解读为是冀中能源对旗下医药资产的整合。11月份,华北制药着手收购原大股东华药集团所持有的华胜公司、金坦公司和南方公司。这3家公司约占华药集团下属医药资产的90%,基本实现华药集团医药资产整体上市。

      医药产业整合

      记者统计前述37个医药并购项目发现,并购方向五花八门,主要为做强主业、跨界并购以及海外并购。

      事实上,在前述深圳投行老总看来,“借壳只是重组很小的一部分,目前各大产业均面临着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艰巨任务,国家层面出台多项举措加强兼并重组工作,上市公司也积极参与其中,9大重组重点行业的整合尤其值得梳理。”

      记者统计前述37个医药并购项目发现,并购方向五花八门。

      首先是一批主业明确,希望通过并购来将主业做专做强的医药公司。

      例如华润三九(000999)在去年以1.33亿元收购山东枣庄中药厂持有的山东三九45%股权,此前已持有山东三九55%的股权。山东三九是华润三九感冒灵重要的北方生产基地,此举被视为华润三九对体系内最为重要的中药业务板块作进一步整合。

      主营血液制品的上海莱士今年7月1日披露,拟18亿收购邦和药业100%股权。而邦和药业的业主就是从事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重大收购兼并事件逐步增多,如天坛生物(600161)收购成都蓉生、沃森收购大安制药、中国生物收购贵阳黔峰和西安回天等交易均使得收购方的综合实力得以大幅提升。上海莱士同样期望通过行业整合进一步增强自己在血液制品行业中的市场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本次交易完成后,上海莱士的年投浆量将由目前的355吨增至475吨,一跃跻身血制品龙头。

      和夯实主业的医药公司不同,另一些医药企业从横向上做了一些跨界并购,切入新兴产品或领域。

      记者研究发现,这些新领域跨度很广,涉及到心脑血管、肺结核、糖尿病、女性重疾及保健、体外诊断,都是相对前沿和先进的方向。

      作为心血管医疗器械的领军企业,乐普医疗(300003)做了两起相关并购,一是较早布局收购主营心脏起搏器的秦明医学,二是在今年6月收购新帅克制药60%股份,挺进心血管药物领域。乐普医药计划在3-5年内形成医疗器械与药品两大产业板块,成为高端医疗器械和医药领先企业。

      体外诊断制品也是一大热门领域。相关案例包括新华医药拟募资逾3亿元收购长春博讯75%股权;西陇化工(002584)收购新大陆生物75%股权。

      另外一些生物医药企业则进行纵向布局,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

      其中,往上游布局,有科伦药业(002422)斥资4.62亿科伦药业收购上游生产塑料输液容器用盖的企业君健塑胶、中恒集团(600252)收购云南特安呐制药的制药及三七种植业务80%股权、大北农(002385)收购天邦生物46.98%股权拓展动物疫苗市场;往下游整合,有信邦制药收购科开医药以求在医药流通领域实现阶段性突破,有沃森生物(300142)近10倍溢价收购宁波普诺、宁波普诺、莆田圣泰3家医药销售公司。

      还有一些医药企业进行的是海外并购。例如海普瑞(002399)收购Prometic 10.02%股权切入蛋白质技术和生物制药产品研发,海南海药(000566)则通过收购中国抗体40%股份进军全球抗体市场。(理财周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957,854, 栏目计数: 6,141,702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