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给全球核电生产的安全问题敲响警钟。目前,已有多国政府和企业表示,将审查现有核电站安全生产,并重审在建项目。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核安全事故或将影响各国核工业巨头的经营前景。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德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核电巨头股价大幅下挫。
德核电巨头“瘦身”
日本核泄漏事故触动了核电大国——德国紧绷的神经。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周宣布,暂停去年通过的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3个月的计划。此后,默克尔宣布,暂时关闭该国最老旧的7个核电厂反应堆,为期3个月,以对核电厂进行安全评估检查。
德国最大电力公司意昂集团15日发布声明称,公司已关闭旗下服役时间最长的核电站——Isar-1核电站,并表示对德国民众的担忧情绪表示理解。意昂集团是欧洲知名核电运营商,自日本发生核电站事故以来,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近10%。此外,另一德国能源巨头莱茵集团也受此次核安全事故影响,股价下跌近10%。
另据德国《世界报》21日报道,德国四家核电厂运营商将在5月之前再关闭5个核电厂反应堆,以达到德国政府的“闭门目标”。
德国核电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30%。德国政府2002年通过一项“核电逐步退出”的法令,确定到2022年左右关闭境内全部核电站。但在去年10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有关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现有17座核电站的运营期限将平均延长12年。
法国核企或“丢单”
全球最大核电运营商法国阿海珐集团和电力巨头法国电力集团则未受到政府的过多压力。法国能源部与环境部17日表示,在确保核安全的前提下,法国不会放弃发展核能建设。法国是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核电站运营国,国内近80%的电力供应属于核能发电。目前全法国共有58个正在运转的核反应堆,平均运行时间达25年。
虽然有政府的“力挺”,但这两大能源巨头的发展前景被市场投了“不信任票”。阿海珐集团和法电集团股价在上周分别下跌约13%和10%。分析人士称,两大核电工业巨头目前与美国、英国和印度等多国洽谈合作建设的核电站项目,有可能因日本核电站事故延期甚至“泡汤”。
法国兴业银行分析师表示,此前阿海珐集团已获得4至6份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兴建EPR(第三代及改进型核电技术)核反应堆的合同,但由于福岛核电站事件,这些项目有可能被取消或推迟。该行还下调了阿海珐集团的投资评级,由买入降至中性,同时降低该集团未来两年的盈利预期。
此外,法国电力公司为英国建造4个EPR核反应堆的计划,也因英国提高核安全级别以及民众反感核能等因素面临“流产”危险;该公司为美国马里兰州建造核反应堆的计划同样面临停滞的局面。
美日核企声誉受损
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六个反应堆机组由日、美三家知名能源巨头东芝、日立和通用电气建造,因此这次核事故直接打击到三家公司的股价及其声誉。东芝和日立股价在上周分别累计狂泻26.7%和17.2%,通用电气则下跌5.5%。
东芝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建有4个机组,其中两个是与通用电气合建。此前,这家知名企业集团显示出在核电行业的“勃勃野心”。2006年,东芝出资54亿美元收购美国核企西屋电气多数股份。东芝网站更是宣称提供日本55个核反应堆中的17个。
同样,日立在核能市场“跑马圈地”中更是不甘人后。该公司在2007年与通用电气合资成立日立-通用核能公司和通用-日立核能公司,分别主攻日本本土核能市场和海外市场。而此次核事故的爆发,也让这两家公司顿时成为难兄难弟。
通用电气表示,将对现有核反应堆进行检查和升级,以提高其安全性。通用电气还通过其网站发表声明称,在过去40年里,公司已对“Mark 1”反应堆进行了改良,以适应技术发展和监管要求。此前,福岛核电站使用的“Mark 1”核辐射控制系统受到业内人士的诟病。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重大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人们谈核色变,全球核电建设步入了长达20年的低潮期。本次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虽不大可能使全球核电开发建设完全陷于停滞,但各国纷纷对核设施展开“安检”,短期内势必牵制核能产业发展步伐。日本、美国的核电股应声齐跌;埃克森美孚和英国石油等传统能源巨头股价反弹;风电、太阳能等更为安全清洁的新能源,则趁日核之“危”迎来意外发展良机,相关公司股票也受投资者大力追捧。
日核之“危”成新能源企业之“机”
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的“飞来横祸”,成为风电、光伏产业的意外之机。事故发生后,欧美日股市上的核电相关股放量大跌,光伏、风电股则逆市走强。目前,分析人士普遍看好更为清洁、安全的新能源产业前景,欧美政府及投资机构纷纷“加码”新能源产业投资,相关企业也扩大产能迎接发展机遇。
欧盟重金砸向风电
欧洲风能协会上周发表公报称,欧盟计划在今后20年投资4000亿欧元,实施风电工业发展计划。此消息恰逢福岛核危机爆发,欧美市场风电板块飙升。
14日日本核泄漏事故消息传出当天,丹麦涡轮机制造商维斯塔斯(Vestas)和西班牙风电涡轮制造商格米萨技术公司股价分别大涨7.4%和3.5%,挂牌纳斯达克的中国概念股明阳风电也实现了9.6%的涨幅。
长期以来,欧洲稳居全球风电市场领导者之位。但自2009年以来,美国开始成为引领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的新龙头。为此,欧洲风能协会呼吁,欧盟应尽早确立稳定的能源政策,以利于风电工业长期投资安排。该协会支持欧洲可再生能源理事会建议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即届时欧盟能源消费的45%以上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其中风能发电量将占电力生产总量的28.5%。
分析人士认为,在上述政策指导下,未来20年内,风电技术原本就很成熟的欧洲将迎来“风电大跃进”时代。东海证券分析师牛纪刚预计,未来10年,风能发电将占欧盟发电总量的14%。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认为,日核危机后,各国较为激进的核电发展计划也许将不再延续,由此给全球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带来更多投资机会。
光伏板块耀眼
光伏类上市公司也受到投资者疯狂追捧。上周,全球主要市场的光伏类股票几乎悉数上扬。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撤出核能板块后,各路基金敏锐地嗅到了危机蕴含的机会,其中,新能源板块中的太阳能产业最被看好。
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14日,德国太阳能巨头SolarWorld在法兰克福上市的股票价格暴涨13%。美国新能源制造商第一太阳能(FSLR)上周累计飙升10.2%,跻身标普500成分股中单周表现最佳的5只股票。尚德电力、英利绿色能源、赛维LDK、天合光能等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概念股也涨势强劲。其中,赛维LDK上周累计猛涨17.3%,晶澳太阳能也实现了9.83%的周累计涨幅。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凤起表示,假如全球核电发展放缓,光伏、风电等其他新能源产业所占市场份额必然上升。其中,由于安全性较高,且资源丰富,在各类新能源中,光伏产业受益最大。
市场调研公司IHS iSuppli最新发布的报告预计,2011年欧洲将继续在全球光伏安装市场中占据高达70%的最大份额。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有15个主要太阳能市场。其中,9个位于欧洲。今年欧洲光伏安装容量有望占据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其中,德国和意大利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太阳能产业市场。
美国太阳能产业紧追不舍。研究机构Solarbuzz认为,在2011年至2015年间,欧洲太阳能产业占全球市场的比重将逐渐下滑,预计至2015年,欧洲太阳能产业全球份额将降至45%至54%,而北美与亚洲市场将将迅速成长,其中美国太阳能产业快速崛起。
光伏企业积极筹划扩产,希望把握能源产业变局之机大展拳脚。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之一德国瓦克化学公司近日宣布,将扩大在德国的高纯多晶硅厂生产规模,预计每家工厂年产量将增加5000公吨。
传统能源巨头静观核能“余震”
日本地震所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危机,震动了全球核能产业;而受殃及程度较轻的传统能源巨头因祸得福,并趁日核危机逐渐弥补了地震后所遭受的市场损失。在地震发生后被迫关闭的埃克森美孚在日炼油工厂已重启开工。从目前情况看,这些公司的股价正普遍回到震前水平。同时,由于替代能源产业仍需时间消化核泄漏危机所带来的冲击,近年来压力越来越重的传统能源也可能获得更多喘息机会。
不过,就传统能源公司的业务发展前景而言,其受到核泄漏事件的正面和负面冲击十分有限。巴西总统罗塞芙就公开宣称,巴西石油的资源开发计划不会因日本核危机而加快。
股价可能持续上行
对于传统能源公司来讲,作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消费国的日本遭遇地震灾难,意味着其短期原油和天然气需求将出现锐减;刚刚因为油价破百而在销售环节有更多“进账”的能源巨头们因此不得不面对油价跌破每桶100美元的小麻烦。
受此影响,多家国际传统能源巨头股价均在上周前半段显著下滑。其中,埃克森美孚股价在15日和16日的交易中,较年内峰值的跌幅接近10%;而英国石油(BP)股价更是一度跌去15%。
然而,随着日本地震灾难后续影响逐渐铺展开来,特别是核泄漏事件发生,让传统能源巨头的股价止跌上扬。截至上周五收盘时,埃克森美孚和英国石油股价分别由78.8美元每股和42.50美元每股的近期低点,涨至82.33美元每股和45.45美元每股,涨幅分别高达4.5%和6.9%;而纽约商交所三大主要原油股指在上周五当日分别上扬1.9%、1.7%和2.5%。
有媒体指出,传统能源行业目前受到短期和长期两种因素的推动。从短期看,核电产业受创可能会加大市场对传统能源的需求。而长期看,日本震后重建工作的开展、工业生产的恢复,包括中东局势持续紧张的可能性,都可能令传统能源公司获利匪浅,甚至可能推动其股价持续上行,并创2011年的新高价位。
稳步开展业务
与资本市场上股价“先抑后扬”的热闹相比,传统能源巨头们在业务开展上仍保持着足够的“淡定”。
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芙17日称,尽管石油需求可能会增加,但巴西不会因为日本核危机而加快新的石油储备的开发。巴西最大石油公司巴西石油“将继续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石油储备开发”。她表示,日本核危机将显著促进石油和天然气需求的增加;而巴西恰恰“并未像其他国家那样大范围依靠核能,而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气和水能发电”。
此前,巴西在大西洋底深处一层很厚的盐层下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储备。为开发这部分传统能源资源,巴西石油去年实施了规模高达800亿美元的募资计划。
不过,罗塞芙并未表示,该国是否继续开发核能计划,正在建设的第三个核反应堆是否会如期完工。
在巴西石油冷静对待市场机会的同时,埃克森美孚公司则展示出了强大的灾害效应防御能力。该公司17日发布的声明表示,公司在日本川崎的日产33.5万桶石油的精炼综合设施将最早在3月17日重启,预计会在几天之后全力生产;而旭东石油工业有限公司在千叶日产17.5万桶石油的炼厂主要部分也将为重启做好准备。
西方媒体指出,传统能源企业静观市场变化的一大原因,在于国际油价目前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施压,前景难料。上周末利比亚遭空袭后,英国石油和奥地利OMV集团均谨慎表示,将对中东局势和国际原油市场走势保持密切关注。
索尼日产部分工厂复工
日本索尼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3月20日宣布,将恢复受灾地区部分工厂的生产。索尼计划从22日起恢复一家位于枥木县的锂电池厂的生产。日产的5家工厂自21日起恢复运营,部分汽车装配工作将于24日起恢复。
日本11日发生的9级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数十家日本公司暂停或部分暂停生产活动。
索尼发言人20日表示,算上位于枥木县的锂电池工厂,这是该公司在震后复工的第三家工厂。公司在一周内还将恢复一家位于茨城县的DVD工厂的生产。
日产汽车声明,将首先恢复用于维修和供给海外生产零部件生产,这5家工厂分别位于追滨、枥木、横滨、九州以及日产车体厂。而整车生产计划24日开始恢复。(吴心韬)
本田将在美召回3.3万辆汽车
美国运输部下属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18日宣布,由于雨刷器问题,本田公司将在美国召回超过3.3万辆2011年款奥德赛汽车。
本田表示,此次召回共涉及2010年8月17日至2011年2月20日生产的33341辆2011款奥德赛汽车。被召回车辆雨刷装置存在故障隐患,在寒冷天气下与挡风玻璃冻结时,如果启动可能导致雨刷器连杆弯曲或分离,影响行车安全。
本田2010年11月14日接到加拿大第一份有关雨刷器无法正常工作的报告,11月17日接到美国第一份报告。截至2011年2月22日,该公司在北美地区共接到129份报告,主要集中在寒冷地区,但目前还未收到由于这一故障导致伤亡的报告。(李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