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长江期货 韩锦 高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1-02-23 08:02:00
从历次中东地区突发事件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来看,原油走势呈现一定规律性,每次冲突爆发前原油价格会率先上涨,局势越紧张、原油供应受影响越大,对原油价格的刺激作用就越强。一旦局势趋于平静、对原油供应影响不大,则油价便会提前大幅回落。那么,本次地缘局势危机对原油影响是否还会如此呢?
□长江期货 韩锦 高华
在2009年中东大规模以巴冲突过去两年之后,中东地区再次爆发大规模骚乱,国际原油在动乱中又一次大幅飙升。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蕴藏着世界上约70%的石油,石油不仅给中东带来了滚滚的财富,也带来了挥之不去的历史性灾难。在二战后至今的60多年间,中东地区仅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就爆发了8次,即5次阿以战争,1次两伊战争,1次海湾战争和1次伊拉克战争。只要人类仍处在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石油始终是中东战争无法回避的“主题”,回顾历次中东战争期间的原油期价走势对帮助我们判断当前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走势大有裨益。
第一次中东战争时期,原油战略地位远远不及当前,但战争仍然给原油带来了较大影响。当时世界原油价格处于2.77美元/桶左右,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国际原油价格在战争期间上涨较快,涨幅约为6%,战争结束后原油价格涨速放缓。
第二次中东战争即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欲夺回被埃及收为国有的苏伊士运河这一重要的石油战略通道,因其经济严重依赖的海湾石油大部分经苏伊士运河运输,否则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当时全球近一半的油轮要经过苏伊士运河,阿拉伯国家在战争期间通过切断往欧洲的输油管道来向埃及提供支持,使欧洲陷入严重的“油荒”。第二次中东战争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战争期间世界原油价格波动十分剧烈,总体上看也呈现先急涨后涨速趋于平缓的特征。此后主要石油生产国在伊拉克巴格达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以石油作为武器对抗欧洲。
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再一次以石油作为武器,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国宣布对美石油禁运,但由于战争烈度不强,石油禁运的作用有限,但原油价格仍然呈现先涨后回落的特征。
第四次中东战争时期阿拉伯国家再次使用“石油武器”,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上涨,长达五个月的石油禁运引发了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机。这次战争使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不到5美元涨到10美元上方,整整翻了一倍,并且战后原油价格继续小幅上升。
第五次中东战争即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由于战争烈度小、时间短,对国际原油价格影响不大。
两伊战争持续时间长达8年,两个产油大国之间战争引起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动荡和供应紧张,全球石油产量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原油价格从1979年以前的每桶14美元飙升至1980年的37美元附近,酿成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1990年的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原油供应中断,两国石油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使国际油价从每桶16美元飙升至每桶41美元附近,引发了第三次石油危机。与前两次危机相比,这次高油价持续时间并不长,由于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到1990年10月之后油价开始大幅下跌,至1991年2月跌至每桶18美元附近,此后原油价格逐渐走稳,在20美元左右的水平上下小幅波动。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国际原油价格处于历史高位附近,由于市场普遍认为战争将会速战速决,不会造成世界石油供应短缺,同时美国称在必要时会投放战略石油储备,欧佩克组织也表示会临时动用其富余产能以保证市场供应,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战争爆发未能阻挡其下跌的态势。
2009年初,中东地区大规模以巴冲突爆发,NYMEX原油期货价格由每桶35美元连续飙升至50美元附近,并带动包括金属铜、橡胶、油脂等在内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大幅上涨。但随后不久因冲突未能对原油供应产生实质性影响,原油价格回落至每桶33美元附近。
从以上历次中东地区突发事件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来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每次冲突爆发前原油价格会率先做出反应上涨,战争烈度越大、原油供应受影响越大,对原油价格的刺激作用就越强。但一旦战事胜负已分、对原油供应影响不大,则油价便会提前大幅回落。从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来看,阿拉伯国家再次联合采取石油禁运等极端措施的可能性已极低,“石油武器”难以再次对国际原油市场构成实质性威胁。
短期国际原油价格飙升主要受利比亚暴力冲突升级影响,市场担忧冲突将导致该国原油供应减少甚至完全中断,并进一步蔓延至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其他成员国。作为OPEC成员国,石油是利比亚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该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在2010年达到442.7亿桶,并且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石油产量的80%以上用于出口,其中绝大部分出口至欧洲的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国家。利比亚石油产量约为178.9万桶/日,目前动乱已经导致当地一家石油公司关闭了约10万桶/日的产量,其他石油公司也在疏散员工。中东和北非原油供应中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全球原油供应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任何供应中断的消息都将支撑油价继续走高,不过全球冲突导致全球原油供应陷入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全球原油库存充裕,主要经济体均已经建立起有效的战略储备机制,我们认为,本次冲突对世界原油价格的影响是短暂的,原油价格在飙升至每桶98美元附近后的阻力会相当大,预计中东地区事态逐渐平息,油价将会恢复稳定。回顾国际原油价格过去24年的走势,价格上涨往往在3月份美国夏季驾驶高峰到来之前就已经启动,今年春节之后原油价格持续回调的幅度较大,这次由供应忧虑引起的连续两个交易日的飙升可以看作是季节性上涨行情的开始,冲突结束后需求增加将成为推动油价上行的主要力量,NYMEX近月原油上半年上涨的目标为每桶110美元上方。
原油牵动大宗商品神经
□首创期货 高春民
作为商品市场的“带头大哥”,原油暴涨势头牵动每个大宗商品的“神经”。
油价暴涨必将提升能源化工类商品的价值重心。汽油、柴油、燃料油等燃料品种,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PTA)等化工品的成本支撑将进一步增强。此外,煤炭和天然气等能源类因“替代作用”也会受到提振。以亚洲石脑油市场为例,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对原油的需求保持旺盛态势。石脑油价格一直是原油的影子价格,且其价格成分中基本上不带金融因素,因此用此衡量原油的真实需求更科学。当前新加坡石脑油维持在95-98美元/桶,价格持续坚挺说明原油需求良好。加上原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短期来看其消费需求保持刚性。所以,国际市场原油暴涨对整体化工类商品价格来说是利好。这种利好主要是通过价格输入及成本推动传导到国内化工类商品价格中。
非化工类商品要另当别论。由于油价飙升加重通货膨胀担忧,世界各国将进一步收紧银根,控制通胀。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经济发展速度,从而会对需求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且紧缩举措将令市场资金流动性泛滥状态受到抑制,迫使商品市场上主力多头减少头寸,从而引起价格下跌。一般来说,价格调整先从前期涨幅过大的热点品种上开始。因为对多头来说,一是前期盈利客观;二是继续做多会招致套期保值及套利资金的涌入,风险增大;三是会遭到政府严厉调控,甚至是监管部门的调查;四是前期涨幅过大的品种也是交易活跃品种,趁着原油暴涨这个利好消息出货,资金撤离更容易一些。最近三个交易日,国内前期的热点品种棉花和橡胶按收盘价计算分别下跌6.82%、3.89%,并伴随持仓量的大幅减少,资金撤离迹象显著。
相对来说,原油暴涨对农产品的影响小一点,不仅因为两个市场的结构性差异较大,而且农产品价格缺乏弹性。原油暴涨机器“喝油”太贵可以少用点,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可以减少开工,但人的一日三餐,那是必需的。
纽约原油定价力量可能削弱
□招商期货 王艳慧
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导致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中东北非冲突则是矛盾的集中爆发。通胀这一大背景加上地缘冲突推动,国际油价将会继续上行,我们预计布伦特原油中线有望至120美元/桶,WTI原油看至110美元/桶。此次地缘冲突从美国的盟友国开始,表明美国超级大国地位正受到挑战,对原油市场产生的最大影响,则是计价体系的重建,WTI原油期货也正逐步成为地区性油价标志。
地缘冲突导致原油供应减少进而推高油价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次挖掘我们发现,此次冲突或将导致原油计价体系的重建。首先要说明的是,此次利比亚冲突并不是一个独立性事件,而是中东北非事件中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原油市场出现的异常变化,或许意味着原油计价体系正在重建,原油价格正处在一个重估的过程中。
按常理来说,美元作为避险货币,在中东地区危机中应该表现为上涨走势,而在近期地缘冲突过程中,美元不涨反跌。我们从最先的突尼斯骚乱到近期埃及动荡中发现,美国盟友国家构成了冲突的主要线路,这或许意味着美国政治控制力度在减弱。这样美国通过控制原油的生产、贸易、结算,进而控制原油价格的能力可能会被削弱,会进一步削弱美元在原油价格体系中统治性的计价货币地位,从而可能会削弱其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国际原油价格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是支撑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一个很重要的砝码。所以,在中东冲突明朗前,美元不会表现出上涨走势。而以原油为代表的商品价格有可能被重估,而初期一般是表现为上涨走势。
WTI原油与主流油价的罕见背离也印证了原油计价体系重建这一可能性。WTI原油与布伦特原油的品质大致相当,一般二者价差在正负2美元左右。自2010年底突尼斯开始骚乱后,二者价差呈扩大之势。近期随着地缘冲突的升级,价差一度拉大至18美元,创历史之最。地缘冲突对WTI油价的提振似乎比不上高位库存的压制作用,这在历史上油价走势中是罕见的。
纵观历史上几次石油危机,多是中东等重要产油国或重要石油输送地的冲突引起的,石油供应中断推高国际油价。近期几个冲突国家在全球原油供应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巴林位于波斯湾入海口,也门有红海入海口,埃及则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这些都是石油输送要道。在此期间,布伦特原油受供应中断担忧,大幅向百元迈进,而WTI油价却一直保持在85-90美元的区间震荡。受利比亚冲突影响WTI原油价格走高,两地原油价差有所缩窄,但原油计价体系的重建还将持续较长时间,预计价差会保持在10-15美元区间内波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