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黑色系期货集体“开挂” 背后究竟啥原因? (2019-06-12)
  • 三大央企联手进入共享出行市场 资源整合、合作发展将成发展趋势 (2018-07-24)
  • 比特币期货首秀:暴涨逾3000美元 两次触发熔断! (2017-12-11)
  • 广西已有40家糖厂开榨 新糖价格6400-6500元/吨 (2017-12-08)
  • 统计局: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玉米播种面积减少较多 (2017-12-08)
  • 纺织企业苦乐不均 明年种植情况尚需考虑 (2017-12-07)
  • 油价六连阳创近9个月来新高 (2012-02-21)
  • 棉花 资金促“花开” 供需压“花期” (2011-09-09)
  • 纽约金价25日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上扬 (2011-05-26)
  • 国际油价25日继续上涨 (2011-05-26)
  • 美元走势疲软 国际油价创两年半新高 (2011-04-07)
  • 国际油价31日创两年半新高 (2011-04-01)
  • 铅期货今日上市交易 (2011-03-24)
  • 利比亚战火烘热大宗商品 蝴蝶效应扩散全球 (2011-03-22)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商品及期货 >> 商品期货 >> 动态信息

    期市“忽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1-01-18 08:23


    作者:通联期货 施海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1-01-18 07:52:00


      尽管央行决定自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并引发周一股市重挫,但周一商品期货市场表现平稳,局部强弱各异,尤其是成交量不减反增,反映多空双方争夺激烈,总成交量扩增4万余手至675.2万余手,总持仓量净减9万余手至665万余手。1月份以来,市场总成交量在596-872万手之间增减变化,而总持仓量则在654-685万手之间增减变化。

      分析认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品期货市场影响较弱,而诸多分歧仍将引发多空扩仓争夺激烈。

      首先,全球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全球两大货币美元和欧元走势的相互制约和矛盾,美元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而贬值,欧元则由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深重而欲振乏力,美元走弱引发全球通货膨胀,支持商品市场上涨,而欧元走弱,则压制商品市场回落。因此,未来美元和欧元孰强孰弱,引发多空双方分歧尖锐,并吸引外围增量资金积极进驻,致使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持仓量不减反增。

      其次,国内保持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的矛盾。目前国内面临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双重矛盾,尤其是国家调控政策已由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改变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尤其是近期CPI创下新高,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存款利率,凸显当前货币政策稳健特征。而保持、促进经济增长,将扩展商品消费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将抑制商品消费需求,由此对商品消费性需求将同时产生扩展和抑制双重作用,两者之间孰重孰轻,引发多空双方分歧渐趋尖锐,并引发激烈扩仓争夺。

      再次,自然灾害对商品供需关系的双重作用。由于全球普遍遭遇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灾害的交替袭击,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灾害又是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由此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供应缩减,如果说农产品受灾,将引发农产品供应缩减,并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那么此次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遭遇重大洪涝灾害,对大宗原料煤炭供应产生不利影响,将不但导致煤炭等工业原料供应紧张,并可能导致部分用煤企业开工受到明显负面影响,继而对商品消费需求产生缩减影响,并对工业品市场价格产生利空压制作用。由此商品市场面临中长期上涨和短线下跌的双重走势特性,引导多空双方激烈争夺。

      最后,微观调控政策对期货市场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部署今年8大重点工作,积极发展期货市场,不断提升服务国民经济能力,另一方面,继续落实国家稳定物价总水平的要求,遏制过度投机。由此对国内期货市场产生刺激和抑制双重作用,既鼓励长线产业资本进驻期货市场,又抑制短线投机资金过度投机。由于2010年11月份监管调控至今,成交量已经回落至相对较低每日600-900万手的较为合理水平,由此导致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量继续缩减空间较小,而持仓量虽然节前可能由于部分投机资金避险而平仓撤离,但仍将在春节长假以后得以恢复性拓展。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425,149, 栏目计数: 789,318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