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跑输中小板 创业板公司“头马”梦碎

    2010-08-19 08:02



    时间2010-08-19 07:36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56家创业板公司上半年净利同比仅增26.1%

      截至8月18日,56家创业板公司公布了半年报,刚好为创业板103家挂牌公司的一半。这些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仅为26.1%。而242家已公布半年报的中小板公司业绩增幅为41.81%,883家已公布半年报的A股上市公司业绩增幅为58.74%。

      此外,创业板2009年、2010年一季度、2010年上半年的业绩同比增幅呈逐步收窄态势。但创业板企业2010年上半年每股收益均值为0.31元、销售毛利率高达40.69%,均高于中小板企业和整体A股公司的水平。

      分析人士认为,主板公司业绩同比增长较大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造成去年业绩较差这一翘尾效应,而创业板公司所处行业抗金融危机冲击能力较强,直接造成了高成长性的创业板企业半年报业绩平平。

      业绩增幅下滑

      不仅仅是今年半年报业绩的同比增幅落后于中小板和整个市场,创业板企业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的增幅也处于下风。而且,创业板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速在2009年、2010年1季度、2010年上半年三个时间段里一路下滑。

      Wind数据显示,以已公布半年报的企业为样本,创业板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率为31.42%,中小板企业为39.01%,A股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增幅则为35.89%。营业利润方面,创业板公司、中小板公司、A股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同比增幅分别为23.97%,43.78%和59.46%。

      再从纵向比较来看,2009年创业板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48.19%,2010年一季度同比业绩增幅降至30.56%,2010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至26.1%。尽管半年报业绩尚未披露完毕,但这也从侧面说明投资者需对创业板公司的高成长性有所甄别。

      一位市场人士表示,下滑的业绩同比增幅变动曲线有点令人难以理解。他认为,2009年是实体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最为明显的一年,自当年二季度开始,实体经济就开始从谷底反弹,所以,2009年全年、2010年一季度及2010年上半年企业业绩增幅应该呈现先低后高再有所趋缓的走势。

      正如该人士所言,中小板企业在前述三个时间段的业绩增幅分别为26.62%、68.73%和41.81%;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增幅走势为24.95%、61.29%和58.74%。有人士称,这与业绩增幅一路下滑的创业板形成鲜明对比,再考虑到创业板开市于2009年10月,不排除有公司粉饰利润的可能。

      毛利水平领先

      尽管业绩增速不佳,但Wind数据显示,从已公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来看,创业板企业的每股收益均值在0.31元,高于整体A股公司的0.20元及中小板企业的0.25元。

      从另一项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销售毛利率来看,创业板公司实力强劲。今年上半年,创业板企业的销售毛利率高达40.69%。相比之下,中小板企业26.08%及A股公司21.44%的销售毛利水平就黯然失色了。

      而从创业板企业上市至今的毛利率变化来看,今年上半年比第一季度、2009年都有微幅提升。其中,超图软件(300036)的销售毛利率从2009年的58.87%一举增至2010年中报时的80.08%。

      当然,并非所有创业板企业都能维持高毛利水平。南都电源(300068)和奥克股份(300082)的上半年销售毛利率就在20%以下,相比去年的毛利水平分别下降了8.77和13.13个百分点。

      客户集中风险隐现

      创业板公司业绩中另一大特点是营业收入来源较为集中。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就已公布半年报的、有可比数据的43家公司而言,前五名客户的营业收入总额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例达42.83%。其中,11家公司的这一比例高于50%。万邦达(300055)、碧水源(300070)、蓝色光标(300058)更分别高达99.98%、93.74%和85.68%。

      “这反映了创业板公司所处的市场特质。”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多数创业板公司身处新兴市场,从市场发展来看,营业收入的相对集中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潜伏着风险。比如主要服务于一家垄断性行业巨头的创业板公司就面临“大象转身”的风险。掌握现行手机支付核心技术的国民技术(300077)就因中国移动计划调整手机支付战略而一度股价下挫。

      此外,三聚环保(300072)上半年前五名客户的营业收入总额为218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9.78%。在其前五名客户名单中,中国石油(601857)下属公司有3家。虽然华星创业(300025)上半年前五名客户的营收占比仅为26.49%,但公司的主营业务长期挂钩于中国移动。2010年上半年、2009年度、2008年度、2007年度,公司对中国移动及其下属分、子公司的销售收入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0.02 %、78.88%、93.85%、95.59%。(李若馨)

        103家创业板公司超募459亿元

    超募资金用途各异

      除了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外,高额的超募资金也是创业板股票的一大特色。Wind统计显示,目前已上市的103家创业板合计超募资金459.24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超募4.46亿元。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公司的超募资金投向有待进一步明确。

      超募资金规模大

      Wind数据显示,103家创业板公司的计划募集资金额为234.0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到的资金额高达693.27亿元,是计划募集资金额的2.92倍,超募金额达459.24亿元。

      在这103家创业板公司中,超募资金最多的当属国民技术。该公司超募资金高达19.6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实际募资金额是计划募资金额的6.86倍。此外,碧水源、奥克股份、神州泰岳等8家创业板公司的超募资金均超过了10亿元。超募金额数不到1亿元的共有4家公司,其中华星创业超募金额为5895.74万元。

      由于募集资金到账,不少公司的存款利息收入大幅增长,从而降低了公司的财务费用,对中报业绩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统计显示,目前已公布中期财务数据的56家创业板公司上半年财务费用为-3442.45万元,而去年同期为6588.72万元。

      国民技术上半年的利息收入达458.12万元,同比增加了1916.66%。碧水源、奥克股份等公司的利息收入也有大幅增加。而华力创通上半年虽然仅盈利1852.46万元,但同期的利息收入高达207.57万元,占净利润的11.21%。

      资金用途各异

      尽管监管部门已出台相关规定,但目前绝大部分公司的超募资金仍未见实质性投向。除了放在银行吃利息外,购买办公楼、买地建厂房等计划也层出不穷。创业板超募资金的用途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超募资金超过12亿元的神州泰岳花费2.07亿元购买了北辰首作大厦7-14层用于办公,加上装修费等其他相关支出,置业总开销超过2.5亿元。乐普医疗、鼎汉技术、银江股份等公司均计划使用超募资金购买房产资产。南风股份则表示,计划使用包括超募资金在内的资金参与竞买413.38亩地块,其中的100亩土地用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其余313.38亩土地则全部作为公司发展用地。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创业板公司已经找到了具体的投资方案。长信科技超募资金总额为5.09亿元,计划使用超募资金投资电容式触摸屏项目和高档STN型ITO透明导电玻璃项目,两个项目的总投资分别为3.31亿元和9064.09万元。金刚玻璃则拟用3.06亿元超募资金中的2.64亿元建设50MW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及与之相配的硅片切割、电池片生产线。

      业内人士称,监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避免超募资金的闲置浪费。针对创业板普遍存在的高额超募资金现象,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今年年初发布了《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号———超募资金使用》,以规范创业板公司的超募资金运用。文件要求,超募资金应当用于公司主营业务,不得用于开展证券投资、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创业投资等高风险投资以及为他人提供财务资助等。深交所在4月初又规定“如上市公司确实无法提交超募资金的使用计划,则应在募集资金到账后6个月期满前披露公司就超募资金使用的后续考虑或安排”。(于萍)

    化解高估值要靠高成长

      从已公布半年报的创业板公司情况看,创业板企业并未实现预期中的高增长,其净利润同比增速远逊于主板和中小板公司。业内人士指出,化解高估值要靠高成长,应当让投资者分享到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收益。

      创业板的推出给很多中小企业开辟了融资渠道,不过“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也潜伏着较大的风险。截至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已突破100家,合计融资额超过700亿元。2010年第一季度,创业板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78.07倍,第二季度发行市盈率达63.65倍。

      显然,市场给予创业板公司高估值主要是基于对这些公司高成长的预期。高市盈率需要高成长来化解,而二级市场投资者也主要通过创业板公司未来良好的业绩来分享成长性收益。但一些创业板公司正面临成长性不足的尴尬。如果创业板企业也遭遇上市不久便业绩下滑的疾症,那么,在目前的高价发行及退市规则下,创业板的风险可能高于主板和中小板。

      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很多创业板公司在主业开拓方面并不是依赖于内生性动力和实力,而是“背靠大树”依赖于少数的大客户。这些公司虽然能获得较高的毛利率,也能保持利润的高增长,但发展的根基并不牢靠。业内人士指出,支撑企业成长的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开拓“蓝海”的能力,而不是“关系”。因此,创业板企业势必会分化,一批不具备“蓝海”开拓能力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的创业板公司应是真正具备内生性成长动力和外在市场前景的公司。业内专家认为,有效防范创业板市场的各种风险主要是“源头防控”。一方面,限制创业板高市盈率发行,以免过度透支未来;另一方面,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退市机制;完善保荐人制度,加强对保荐人的管理与规范。(林喆)

     机构二季度明显增持创业板公司

      二季度创业板公司获机构投资者青睐,创业板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数量和机构持股数量都明显比一季度有所增长。不过,从10月开始,创业板公司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将逐渐解禁,市场可能面临抛售压力。

      二季度增持明显

      根据Wind统计,截至8月18日已公布半年报的创业板公司共有56家,397家(次)机构入驻了45家公司。其中,有基金入驻的创业板公司有38家。机构共持有这45家公司约2亿股,合计持股市值为82.8亿元。

      二季度,机构对小盘股明显更加青睐。在有可比数据的32家公司,二季度机构持股数量比一季度增加了8181万股,持股市值增加约4亿元。

      Wind数据还显示,与2009年年底相比,29家创业板公司今年上半年获得机构增持。机构在这29家公司的持股市值达到27.5亿元,其中获基金增持的有28家,基金持股市值为24.9亿元。

      在已经公布半年报的创业板公司中,国民技术(300077)和碧水源(300070)吸引的机构数量最多,分别达46家和43家,截至6月30日的持股市值分别为5.8亿元和9.9亿元,持股比例分别高达22.80%和35.87%。此外,在乐普医疗(300003)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机构席位由一季度末的6家增至9家,机构整体增仓幅度约43%。

      也有部分创业板公司的机构持股数量缩水。例如合康变频(300048)一季度末还有22家机构驻扎,到二季度末就只剩下10家。

      社保基金也加大了对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的配置。数据显示,在社保基金二季度新进驻的45只股票中,16只为中小板公司和创业板股票。一季度末社保基金持有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个股比重为24.33%,而在二季度末,社保基金持有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的比重上升到29.17%。

      面临解禁压力

      根据深交所关于创业板首发原股东限售股流通的规定,上市前半年进入的投资者和公司其他原股东持有的股票限售期为一年。首批创业板28家公司于2009年10月30日挂牌,这意味着从2010年11月开始,创业板将迎来限售股大量解禁。

      根据Wind统计,今年11月将有共计12.23亿股创业板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接近360亿元。而这些解禁股份主要是公司IPO时原股东持有的限售股份,合计达到11.99亿股,合计流通市值接近346亿元。另外,12月份将有2.3亿股限售股解禁。

      除大股东以外,即将解禁的限售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非产业资本的创投、直投公司持有的。大股东会否趁机高位减持暂且不论,金融资本选择功成身退的可能性却是很大的。

      当前创业板公司的估值普遍较高,而先期进驻的创投公司持股成本非常低,券商等直投机构的成本虽然高一些,但在目前的估值水平下,也获利丰厚。因此,一些研究人士认为,这些金融资本的减持将是必然的。

      另一个令市场担忧的因素是创业板公司高管持股。此前中小板公司股价大涨就引发了高管大量减持,甚至出现个别公司高管为了规避有关规定对其减持股份的限制,不惜辞职再减持套现的现象。这些都将给创业板股票的股价带来压力。(李阳丹)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958,471, 栏目计数: 6,141,915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