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西飞“航母”鸣笛扬帆 产业创新开启国际化征程
中航工业西飞开创新型航空产业发展模式纪实
2009-12-09 09:40
|
作者周欣鑫
时间2009-12-09 09:38来源证券时报
地杰钟灵,温润毓秀,秉承八百里秦川的丰沃与神奇,沿袭三秦人文的气脉与风韵,在这片宽博深厚的土地上,滋养了一个国内航空产业的明星企业。中航工业西飞作为航空产业的骨干企业在这片自然纯粹的山水孕育之下,不仅担当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排头兵,更在这丰淳文化的滋养下扮演着中国航空产业群雄逐鹿的领军者。
2009年12月3日,中航工业西飞签署了收购奥地利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公司(FACC)的股权交割书,此次收购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次海外并购,为我国大航空产业蓝图画上了色彩浓重的一笔,它也是中国企业在中欧地区的最大规模企业并购,并开创了亚洲航空制造业首次并购欧美航空制造企业的先河。
并购FACC:
布道国际航空产业链
一直以低调行事风格着称的并购主角中航工业西飞这次被推到了历史前台,在这场被称为“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最大国际并购”中,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选择了西飞,而西飞同时靠自身努力抓住了历史机遇。
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偶然!
2008年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成立之时就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目标,第一条就是“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其向外谋求变革的热情可见一斑。
所谓“两融”战略,就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资本,多领域多层次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旗下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大型航空工业企业,中航工业西飞遵循中航工业的“两融”战略思维,提出了“四个提升”的战略思想,其中包括“从单纯依靠自身资源提升到整合利用外部资源;从相对封闭的发展提升到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开放,中航工业西飞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要与国际融合,形成大的产业布局。”
显然,这次收购奥地利FACC公司股权,正是中航工业西飞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的最新举措,也是国际合作模式的重大变化。
Future advanced composite compo-nents(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公司,FACC)成立于1989年,是从事研发和制造复合材料部件和系统的专业化国际知名公司。FACC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航空结构件及系统和航空内饰产品及系统两大类。FACC公司为全球最为着名的空客、播音等飞机制造商提供构件和内饰件。2008年,FACC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76亿欧元。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服役的波音737客机,其复合材料用量不到10%,空客最新研制的世界最大的商用飞机A380采用占全机身重量25%的复合材料,而这一指标在波音的“梦幻飞机”787身上将达到惊人的50%。时至今日,发展高性能、低成本复合材料已然成为一个国家航空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收购完成之后,中航工业西飞有望逐步实现从中小部件向大型关键部件转变、从转包生产向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转变、从“打工者”向“当老板”转变、从合作生产向联合研制转变。
梳理一下近一年来发生在国内航空领域中的“涉外”事件,中航工业西飞成为不折不扣的“明星企业”,其产业运作高效、布子频繁,出镜率和出境率双高,收购FACC公司已经是中航工业西飞今年布道国际航空产业链的第四招棋子。
2009年2月2日,在英国伦敦,中航工业西飞在与空客公司签订了A320系列飞机机翼总装项目合作协议;8月12日,在中国北京,中航工业西飞旗下上市公司西飞国际(000768)与美国古德里奇公司签署合同,投资成立两家公司从事民用飞机短舱和起落架专业化生产;10月13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中航工业西飞与美国沃特飞机公司签署波音747-8飞机垂直尾翼合作生产合同。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不断壮大的动力。中航工业西飞适时探索创新之路,成功走出了一条新型的“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的规模扩张之路。
行业翘楚:
航空工业中流砥柱
此次国际收购引起全球瞩目,世界航空工业复材领域格局得以重新洗牌,被誉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如何落在了中航工业西飞的肩上?看看今日之西飞,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翻开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航空产业方面的重大新闻,它们大多来自西飞。
在西飞,我国第一架中短程客机“运七”飞机飞上蓝天,结束了外国客机垄断中国民航市场的局面。
在西飞,新一代支线客机“新舟60”研制成功。其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可维护性都达到了国际同类飞机的先进水平。津巴布韦、老挝、菲律宾等十多个国家的航空公司陆续成为新舟60飞机用户,中国民机成功地飞向了世界。
2008年10月,“新舟600”飞机首飞成功,整体性能达到了当代同类先进涡桨支线飞机水平。“新舟700”飞机瞄准世界领先技术和商业模式,正在加紧研制之中。
在西飞,我国第一架中远程战略轰炸机“轰六”飞机呼啸而起,开辟了中国生产大中型飞机的新纪元。“轰六”空中加油机使我国空军远程作战能力有了突破性提升。
在西飞,我国第一架大吨位运输机“运八”飞机腾空而起,告别了中国不能制造大吨位运输机的历史。
在西飞,完全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超音速歼击轰炸机“中国飞豹”横空出世,使我军对地、对舰攻击能力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庆祝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西飞生产的预警机、空中加油机、轰炸机、中国飞豹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其威武的雄姿大振军威、大振国威。
改革开放以来,西飞率先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先后为美国波音公司、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等世界着名飞机制造公司生产交付了10余种飞机的8000多架份零部件。其中波音737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空客A319机翼翼盒等大型部件的成功研制和批量交付,标志着西飞拥有了制造世界先进飞机的能力。
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新支线飞机研制中,西飞承担了全机结构部分60%以上的制造工作量。
国产大型飞机业务分工中,西飞以雄厚的技术实力承担了中机身和机翼等大部件的研制,成为中国大客飞机最大的机体制造商。
2009年,西飞在天津滨海新区投资建立A320机翼总装厂,以实现与空客中国公司门对门交付产品,标志着西飞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圈、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战略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西飞正在成为国际航空零部件合作生产的世界级供应商。
西飞以航空技术为依托,大力拓展相关产业,先后开发了汽车、建材、电子等一系列非航空民品,现已形成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产业格局。
中航工业成立后,大力推进全行业的整合重组。2月18日,中航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安挂牌成立。经过多年发展,西飞具有了相对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并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飞机业务的整体上市,打造了西飞国际(000768)这个优秀的资本化运作平台。作为中航飞机公司的核心企业,西飞在中航飞机公司的战略部署中居于领先地位。未来西飞将按照中航工业和中航飞机公司的部署,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强化领先发展的地位。
可以说,无论从产业资源、技术优势、市场需求、研发水平,还是从国家政策环境上分析,中国航空工业的王牌军团———中航工业西飞都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的航空产业发展,不能也不允许离开西飞,广阔天地,舍我其谁!
长袖善舞:
核心技术铸辉煌
中航工业西飞,这个充满活力的企业,不但拥有着骄人的业绩、富足的储备,她更拥有青春活力与理想。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公司从来不曾忘记“技术铸造辉煌”的理想。
西飞一直将形成200吨级飞机的制造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了保证大飞机项目的实施,“十五”以来,西飞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争取国债投资等多种方式融资30亿元,开展以内涵式为主的技术改造工作,完成了转包生产、新机研制等23项重大技改项目;新增大型高精尖设备数百台,新技术、新工艺生产线数十条,企业核心制造能力显着提升。
为能达到一流的加工品质,西飞引进大中型为主的高精尖数控加工设备达到200台套,有用于CAD/CAM的新型工作站30余台,拥有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的数控加工能力。
众所周知,在航空加工业中,钣金技术水平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命脉。西飞装备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新型钣金成型设备,包括VTL-1000数控蒙皮拉伸机、大型数控弯管机、7.7万吨液压机、AC500热蠕变成形机等,具有业内领先的大型钣金件加工能力。
此外,西飞按照波音公司标准建立的PAA金属胶接生产线、复合材料及夹层结构生产线、金属蜂窝及纸蜂窝生产线、橡胶及塑料成形生产线,均称得上是国内最高端的大型复杂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成形加工技术生产线。
在技术革新方面,西飞从不曾落人后。尤其在2006年,西飞成功突破了大型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数控喷丸成形技术,一举成为全球掌握该项技术的极少数公司之一。
几十年整机装配大中型飞机的积累让西飞拥有7个国内一流装配专业生产厂,具有丰富的大中型飞机装配及试飞经验,国内首屈一指的最大装配厂房,经验、能力以及装配设施都让西飞在我国的大型飞机项目上占据了“有利地势”。
中航工业西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是中国航空工业复合材料核心大部件的研发中心,也是波音B747-8飞机、空客A320飞机复合材料构件的供应商。此次收购有着近20年复合材料经验的FACC公司将把中航工业西飞在飞机结构设计方面的能力与FACC公司在复合材料领域的经验和研发能力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核心能力,并扩大产业规模,强化FACC作为结构件、内饰产品开发商和系统提供商的能力。
在收购完成后,中航工业西飞将形成以FACC公司为核心的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件研发试制中心和以中国本土为核心的生产制造中心,充分发挥FACC公司贴近市场、贴近用户和高技术人才聚集的优势,以及中国大陆制造成本相对低廉、生产能力强大的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形成新的发展和盈利模式,构建世界领先的航空复合材料研制生产平台。
此次的跨国收购让西飞的发展突破了地域限制,夯实了公司的复材核心技术优势,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体现出了西飞对公司行业的把握能力和企业市场化发展趋势的预见能力。
西部到国际:
期待大飞机完美一跃
2007年,中航工业西飞总收入102.6亿元,首次破百亿大关,成为我国首个年收入超百亿的飞机制造商。
2008年,中航工业西飞总收入106.8亿元,航空业务收入86.2亿元。
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中航工业西飞2009年预计总收入仍能达到105亿元,航空业务收入85.5亿元。
以上这组数字见证了中航工业西飞近几年来的快速稳定发展,2009年的初冬,他正在借助国际市场完成自身新的跨越,铸造新的辉煌。
中航工业西飞提出,到2017年,要实现大型飞机批量交付,涡桨支线飞机世界第一的目标,年总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
按照中航工业西飞的战略布局,8年之后挑战千亿目标,要完成这一巨大跨越,只有中国大飞机才能举掣如此重任。
国产大客机的首个型号已正式命名为C919,标配168座。按计划,国产大客机C919将在2014年首飞,2016年交付航线使用,总体投入将达2000亿元。
从时间上推断,国产大飞机与西飞的千亿目标不谋而合。
承接中国大飞机制造需要“硬实力”和“好手艺”。在西飞总裁孟祥凯看来,西飞几十年建立的研制平台能够很好地支撑大型飞机的研制,并在大飞机研制中发挥核心作用。
据悉,中航工业西飞积极参与我国大型客机C919的研制招投标工作,集团所属的上市公司西飞国际(000768)成为我国大型客机项目的首批9家国内供应商之一,获得了大客机项目机身(含中央翼)、外翼翼盒(含固定前、后缘)等6个工作包的供应商资格,成为最大的机体制造商。
在全球大采购的时代,没有好的供应商支持,制造大型飞机的愿望就是空谈。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和并购对象,显然是中国大客机生产线上的必修课。从这个背景来考虑收购奥地利FACC的初衷,未来西飞也许会收获更多。因为此前奥地利FACC已列入中国大客飞机全球供应商名单。
有研究表明,向航空工业每投入1 万美元,10 年后就可以产生50 至80 万美元的收益。根据预测,未来20 年我国民机市场将需要约3400 架新飞机,价值约3400 亿美元。显然,中国制造大型客机项目的全面启动给西飞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契机。
随着中航工业西飞收购FACC公司股权交割的完成,中航工业西飞还将向FACC公司增资4000万欧元,并提供其它资金支持,以改善其运营资金状况。并适时启动FACC公司的上市工作,使其成为一个公众公司,形成完善的治理结构,实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
“天地人和,闾阎良善,拼搏创新,追求卓越”,这是中航工业西飞所在地陕西阎良的城市精神,阎良的名称也是“闾阎良善”掐头去尾得来的。受到地缘水土五十多年的熏陶,同时用自身形成的优秀企业文化反哺社会,中航工业西飞正在用中国传统智慧来解读现代航空工业趋势,他借助外力来完善、发展自我,统筹企业和社会、国内和国际各种资源,实现自我“飞跃”,他正在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完美诠释着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的发展轨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