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医药企业的“心病” 2009-12-10 07:46
作者邢佰英 时间2009-12-10 01:16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新版医保目录刚落下帷幕,医药企业又忙着筹备产品推广、争取进入明年3月份各省制定的医保目录。虽然专家一再表示,进入目录对医药企业来说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但谁都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 不少医药企业一边忙活,一边心存疑虑,能否进入目录、能否中标、能否保证价格、能否最终体现为业绩,都是企业脑门上永远的官司。 此次公布的医保目录新调入了部分创新药,同时透露可以通过谈判准入的方式引进更多的创新药,这一消息确实让一直被扣上“高价”帽子的创新药企业“守得云开见月明”。 医保目录增加创新药的比例,体现了对促进我国医药格局从仿制药为主向创新药为主升级的政策初衷,但由于创新药普遍价格高,无疑会对医保资金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风险。 有分析人士表示,实际上,政策一直是更加支持基本药物的优先使用原则,因为基本药物目录全部被纳入新版医保目录中,这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本药物的市场扩容和支付能力。而对于创新药,即便未来增加一定的比例,也会建立在降价的基础上,具体降多大的幅度,要看谈判的结果。因此,接下来会出台的具体谈判办法将牵动创新药企业的神经。 而另一大疑虑,无疑是能否进入各省即将制定的省级医保目录,以及接下来采购招标、药品价格的确定情况如何。 根据政策,各省可对医保目录的乙类药品按规定进行调整后,于3月31日前公布各省医保目录,具体调整品种总数(含调入、调出和调整限定支付范围的药品品种)不得超过243个(即医保目录总量的约11%),并报人保部备案。这意味着,现在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医药企业还不能“掉以轻心”,接下来能否被纳入各省的医保目录还是很大的问号。而只有列入各省医保目录,才能进入下一步的招标采购,并进入终端消费系统。 这11%的调整空间,是一种维护区域差异、灵活性的体现,也难免会带来寻租空间。而地方保护主义一直以来都是医改推进过程中试图解决又很难解决的问题。由于招标采购权设在省级,意味着各省在进行医保目录更新的时候无疑会优先考虑省内医药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将直接为当地政府贡献财政税收,而当地政府也不愿意当地社保基金的“肥水”流到省外的医药企业身上。而在招标采购环节,同样存在地方保护的问题,如此一来,医药企业自身的公关意识和能力就要发挥作用了。 也有乐观人士表示,这种地方保护虽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国形成统一的医药市场,但另一方面也客观起到省与省之间相互制衡作用。 由于各地政府偏向各省的医药企业,可想而知,大量省内重点医药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往往能够得到维持;而销售网络跨地区的医药企业的市场份额有可能会“腹背受敌”,如果不是公关能力很强,如果不是实力特别强大,基本很难同时受到多个省区的青睐。如果这样的情形成为现实,也许,我国数量多而散的医药企业格局可能很难得到迅速改观,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力接近国际水平的医药企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虽然也会慢慢成长出来,但可能要付出更多成本,耗费更多时间。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