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周边市场 >> 海外股市传真
奥巴马提全球经济新框架 建议授权审查各国政策 2009-09-22 07:55
2009年09月22日07:18 中国证券报记者21日从权威人士处获取的信息显示,作为二十国集团(G20)匹兹堡峰会主办方的美国已经拟定会议的主要议题,内容将涉及九个方面。 该权威人士称,其日前接到的一份文件显示,本次G20峰会将重点讨论九大议题。其中有关全球经济现状的议题排在首位,美国提出的“可持续与平衡发展框架”位列第二,备受欧洲方面关注的金融监管改革议题排在第四位,此外,能源、气候变化等议题也均有提及。不过目前尚无法确定议题排列顺序是否与重要程度有关。 在诸多议题中,“可持续与平衡发展框架”颇为引人注目。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这一由美国提出的框架包括的具体措施可能涉及:美国增加储蓄并减少预算赤字、中国降低对出口的依赖,以及欧洲进行结构性改革以提振企业投资等。 据权威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该框架还提议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核心启动“同行审查”程序,即各成员国在IMF的帮助下评估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状况及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内容将涉及外汇储备、信贷国际收支等。 美力图推动全球经济秩序重塑 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20日接受美国CNN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将在本周召开的G20匹兹堡峰会上敦促各国领导人重塑全球经济,以应对数十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现在是时候重新平衡全球经济了。”奥巴马称,“我们不能再回到之前那个时代:中国、德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只是卖东西给我们,致使我们在产生大量信用卡债务或房屋权益贷款的同时,却没有出口任何东西给他们。”他表示,确保全球经济更加均衡将成为“G20峰会议题的一部分”。 此前的18日,欧盟经济货币事务专员阿尔穆尼亚也曾表示,G20匹兹堡峰会将讨论如何降低全球经济增长对美国消费的依赖。他指出,若美国必须做出调整,则应当增加储蓄并节省开支,而中国和日本应提高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度,欧洲则必须进行痛苦而艰难的结构改革,以便提升增长潜能。 资料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美国的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政府都曾致力于解决全球失衡问题,但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2006年,IMF曾召集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开会共商再平衡大计,当时也曾提出具体建议,但并未得到任何执行。 新框架提议恐难取得实质进展 白宫高级顾问迈克尔·弗洛曼在此前的一封致20国集团其他成员国相关人士的非公开信中表示,随着美国和其他国家储蓄率的上升,除非20国集团其他成员国出台更多依靠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否则世界经济将面临增长率下降的局面。 弗洛曼认为,无论对G20峰会与会国个体还是整体而言,“可持续与平衡发展框架”都将作为一项约束,“促使各国寻求一整套推动更健康、平衡的经济增长的政策方案。”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调整全球经济秩序的议题肯定会提,但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处于低谷时各方达成一致比较容易,但经济开始恢复时各方就很难在国际层面上达成共识。 张明认为,当世界经济开始恢复的时候,各国会更加重视自己的贸易账户,促进出口,通过贸易顺差拉动经济增长。他提醒称,中国作为持续的顺差国将面临更多压力,轮胎特保案仅是冰山一角,未来欧元区和新兴市场国家针对中国贸易出口产品的保护措施将可能增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导致中国恢复原有出口水平需要更长时间,另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可能再次抬头,而一旦形成升值预期,短期资本流动将出现更大波动性,热钱可能加大流入,“这对中国都是不利的。” 全球经济失衡根源不在中国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可持续与平衡发展框架”是奥巴马从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角度提出的一个“非常理想化”的建议,但“只看到了一个表象”,并未找到解决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根源。 张燕生指出,目前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全球比重高达65%,存在消费和进口太多、储蓄太少的问题,同时中国则面临出口比较多、储蓄率比较高的局面,这确实是一种失衡状态。但他强调,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事实上并不是可以通过简单地减少中国出口就能解决的。 张燕生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要正视一个事实,即中国出口贸易中有近一半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而如果劳动力可以在全球流动,这一部分就不会都在中国,所以减少出口并不单纯是中国可以做到的。 “全球失衡的最大问题,不在于单纯的进出口,而是我们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高。”张燕生认为,美国对这次危机的反思仅在于加强银行自律监管,结果失败了。“没有人考虑谁在治理这个地球村,没有人管理全球化,没有一个全球平衡机制,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全球经济失衡的最大问题不在于单纯的进出口,美国的新框架提议恐难取得实质进展。 【作者:杨博 来源:中国证券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