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对“基金经理赚钱榜”进行细化,将统计区间分为近一年、近两年和近三年,截止时间均为今年二季度末,按照这三个阶段分别统计基金经理的净收益,可以更加公平地比较出其赚钱能力的差别。
近一年基金经理赔钱榜(前30名) |
基金经理 |
所在的基金公司 |
合计(亿元) |
排名 |
初次任职期 |
盛军 |
中邮创业 |
-111.79 |
1 |
20080126 |
张军 |
上投摩根 |
-109.21 |
2 |
20080308 |
杨逸枫 |
上投摩根 |
-109.21 |
3 |
20071022 |
忻怡 |
嘉实 |
-93.62 |
4 |
20061222 |
易阳方 |
广发 |
-83.54 |
5 |
20031203 |
张冰 |
招商 |
-81.52 |
6 |
20040601 |
林飞 |
易方达 |
-81.12 |
7 |
20060704 |
杨锐 |
博时 |
-80.91 |
8 |
20060531 |
李凯 |
嘉实 |
-70.30 |
9 |
20071012 |
方军 |
华夏 |
-69.27 |
10 |
20041230 |
袁宏隆 |
光大保德信 |
-68.76 |
11 |
20070626 |
马北雁 |
南方 |
-68.49 |
12 |
20080411 |
冯皓 |
南方 |
-68.49 |
13 |
20070510 |
李浩东 |
南方 |
-66.20 |
14 |
20080408 |
谢伟鸿 |
南方 |
-66.20 |
15 |
20070908 |
任志强 |
华宝兴业 |
-59.80 |
16 |
20070907 |
庞飒 |
汇添富 |
-58.54 |
17 |
20050522 |
苏竞 |
汇添富 |
-57.44 |
18 |
20070618 |
施永辉 |
大成 |
-56.46 |
19 |
20060121 |
陈鹏2 |
建信 |
-56.37 |
20 |
20041217 |
余洋 |
博时 |
-56.13 |
21 |
20070202 |
占冠良 |
大成 |
-55.64 |
22 |
20070627 |
张慎平 |
南方 |
-55.18 |
23 |
20080114 |
欧阳沁春 |
汇添富 |
-54.50 |
24 |
20070618 |
刘光华 |
华安 |
-52.86 |
25 |
20050525 |
高宏华 |
光大保德信 |
-51.90 |
26 |
20070824 |
涂强 |
景顺长城 |
-51.02 |
27 |
20060918 |
周全 |
华夏 |
-50.55 |
28 |
20071009 |
杨昌桁 |
华夏 |
-50.55 |
29 |
20071009 |
巩怀志 |
华夏 |
-49.19 |
30 |
20051029 |
近一年:非权益类基金占优
A股市场峰回路转,基金经理也绝处逢生。从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二季度末,大盘演绎了V字形反转走势。
上证综指从2008年7月初的2743点跌至10月底的1664点,再由此触底反弹,截至今年6月30日,收于2959点,一年间涨幅约为17%。如果从1664点算起,上证综指涨幅超过70%。
既然大盘上涨了17%,那么股票型基金是否也随之获得出色的表现,并在各类基金中拨得头筹?
事实并非如此。经过《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的统计,累计净收益处于前列的主要是非权益类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近一年来基金经理净收益前30名中,非权益类基金经理占据20席。
在“近一年基金经理赚钱榜”中名列第一的是华夏基金公司的韩会永。其管理的华夏债券和华夏希望债券基金共实现净收益15.65亿元,而权益类基金只能望其项背。
此外,在榜单前10名中,还有5名是非权益类基金经理,他们分别是交银施罗德基金的李家春和陈晓秋、工银瑞信的杜海涛、华夏基金的曲波和嘉实基金的吴洪坚。
其中,近一年内净收益超过10亿元的全部是非权益类基金经理,除了韩会永外,李家春和陈晓秋管理交银施罗德货币和交银增利债券,累计净收益为13亿元;杜海涛管理的工银瑞信货币和工银瑞信增强收益,累计净收益为10.36亿元。
进入前10名的权益类基金经理分别是嘉实基金公司的党开宇和刘红辉、农银汇理的栾杰和华夏基金公司的郑煜。
党开宇和刘红辉能够进入前10名主要得益于其管理的嘉实研究精选,近一年该基金的累计收益高达7亿元,2008年三季度以来的4个季度分别获得净收益-0.76亿元、0.62亿元、3.09亿元和4.76亿元。
从净值增长率来看,嘉实研究斩获颇丰。该基金于2008年5月27日成立,当时上证指数在3400点附近,截至今年8月25日,大盘大约下跌了13%,而该基金同期的复权单位净值上涨了56%。
在近一年累计净收益排在倒数的后30名中全部是偏股型基金经理,其中包含了众多QDII基金经理,如管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杨逸枫、张军,管理嘉实海外基金的李凯,以及管理南方全球精选的谢伟鸿、李浩东等。
处在倒数第一名的中邮核心成长基金经理盛军,和管理QDII的基金经理一样不幸,近一年净亏损111亿元。他在全球经济下滑和A股市场步入大熊市时开始管理该基金,并且一下子肩负了几百亿资金的重任,因此亏损数字如此触目惊心,这个亏损数字也许他今后一辈子也难以赚回来。
近两年:大公司排名居前
最近两年,A股市场亦经历大喜大悲。2007年三季度上证综指还在像脱缰的野马般狂奔,从3800点直冲5500点,而从四季度开始脸色骤变,在突破6000点后便表演了一场深度“蹦极”,历时一年多时间仅剩1600余点,跌幅高达70%,今年股指又被猛然“弹”了上来。
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完整经历了这场“蹦极”的基金经理共有229人。尽管市场“蹦极”并未反弹至初始高度,仍有133位基金经理获得了正收益。
位居“近两年基金经理赚钱榜”前30名的主要是在大型基金公司任职的基金经理,其中17位基金经理来自前5大基金公司,华夏基金公司占5席、嘉实和南方基金公司各占4席、易方达基金公司占3席, 博时基金公司占1席。
处在前10名的基金经理分别是嘉实基金的邹唯、党开宇、邵健和刘熹,易方达基金的伍卫和陈志民,华夏基金的刘文动和巩怀志,华安基金的陈俏宇,工银瑞信基金的杨建勋。
嘉实基金有4名基金经理进入前十名,这主要因为从2006年12月至2008年2月,他们共同管理了嘉实策略(070011基金净值,基金吧)精选,而期间大部分属于牛市行情,并且嘉实策略规模庞大,获得净收益较高。2008年2月后,该基金由邵健一人管理。
相比之下,也有94位基金经理被激烈的“蹦极”运动耍得晕头转向。他们在这两年的基金管理中颗粒无收,甚至赔去不少本金。
广发聚丰基金经理易阳方位列亏损榜首,两年内净亏损108亿元。净亏损额超过100亿元的还有大成基金的施永辉、汇添富基金的庞飒和苏竞。
造成大面积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牛市中基金管理规模的膨胀。在2008年的市场暴跌阶段,一些基金公司不仅将前期获利全部吐出,而且后期进入的本金部分也成为这些基金经理的“学费”。
例如,大成基金施永辉管理的大成蓝筹稳健基金,截至2007年6月底,总份额为4.5亿份,2007年8月为了扩大规模基金进行大比例分红,截至三季度末其规模扩大至183亿份,达到此前的40倍。此后该基金的净收益表现证明,施永辉管理该基金显得力不从心,短短1年多时间里亏损额超过100亿元,也就是说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分红营销吸引进入的本金已经缩水一半。
近三年:党开宇居前,易阳方殿后
时间是检验基金经理的标尺,从基金经理任职时间可以明显看出,管理基金时间越长,出现净亏损的概率就会越小。近三年基金经理净收益统计显示,仅有25%的基金经理收益为负值。
从2006年三季度至今年二季度,A股市场度过了一轮完整的牛熊更替,不仅有让基金经理兴奋不已的大牛市,也有哀声遍野的大熊市,今年还出现了绝处逢生般的反弹行情,能完整经历本轮牛熊的基金经理也获得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进入“近三年基金经理赚钱榜”前30名的基本上属于牛熊“通吃”的基金经理。排在前10名的分别是嘉实基金的党开宇和邵健,南方基金的苏彦祝,易方达基金的吴欣荣和陈志民,工银瑞信的张翎和杨建勋,华安基金的尚志民,华夏基金的刘文动和巩怀志。
其中党开宇在近一年、近两年和近三年赚钱榜上均跻身前10名;此外,同时进入近两年和近三年赚钱榜的基金经理还有邵健、陈志民、杨建勋、刘文动和巩怀志。
同样是经历了长达三年的时间,依然有35位基金经理净收益为负数,这样的基金经理实难获得投资者的信任。
取得负收益最多的10名基金经理分别是大成基金的施永辉和何光明、广发基金的易阳方和陈仕德、融通基金的刘模林、汇添富基金的庞飒、长城基金的杨建华、友邦华泰的梁丰、博时基金的杨锐和富国基金的毕天宇。
其中广发基金易阳方在近一年、近两年和近三年赚钱榜上均位列倒数前5名,投资管理能力值得怀疑。
赚钱榜第二:华安基金尚志民10年跑赢股指445%
作者常阳
时间2009-08-31 18:35来源投资者报
2009-8-31《投资者报》(特约撰稿人 常阳)“股市中不在于你赚钱多少,在于你能活多久”,老投资者常会这样教育新开户的人;同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般古老的智慧,也在阐述类似的生存意义。
在8月17日《投资者报》独家首发的61家基金公司454名“基金经理赚钱榜”中,排名第2的华安基金尚志民就很好诠释了上述谚语。
尚志民是基金行业从业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之一,从事基金投资已达10年。1999年始,他在华安基金任基金经理,在《投资者报》推出的“基金经理赚钱榜”以及8月24日发布的“超越大盘的基金经理排行榜”两个榜单中,双双排名第2:在前一榜单中,尚志民2004年二季度以来累计净收益199亿元;在后一榜单中,他超越大盘445%。两榜均列前茅,显示出尚志民在择时和择股方面,均有独到眼光。
心态稳定:从业10年管6基金
从资料看,尚志民最早的从业经历是1999年6月开始管理基金安顺,2001年9月卸任;2000年7月开始管理基金安瑞,2007年4月基金安瑞转化成开放式基金华安中小盘成长后,继续担任基金经理。
2001年,A股市场首发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和南方稳健成为第一批首发的两只基金,尚志民即为华安创新第一任基金经理。
2003年9月,尚志民开始担任基金安顺经理,三年后的2006年9月,同时任华安宏利经理,2006年11月联合管理华安国际配置经理至今。
照此算来,他在基金安顺的基金经理位置上,已工作了近6年。
这一点实属不易,自1998年中国首开基金业历史以来,第一批从业的基金经理多已离开最初岗位,能踏实地在此岗位上坚守者,仅有华夏基金王亚伟、汇丰晋信林彤彤及尚志民寥寥3人。
投资特点:以调仓赚利润避风险
A股市场素来熊长牛短,如果基金经理不注重股票仓位的调整,长期下来将盈利无几。而如果基金经理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仓位,比如低位加仓、高位减仓、牛市中持续保持高仓位,将能够实现利益最大、亏损较小的目标。
尚志民管理的基金安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尚志民2003年9月管理基金安顺,自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基金安顺净值增长率在27只可比的封闭式基金中排名第2,在银河基金排行榜中,过去三年收益率在27名中排第5、过去两年排第2。基金安顺是对他收益率贡献最大的基金。
在分析基金安顺的仓位变化后可知,尚志民2003年接手这只基金时,正处在2001年至2005年的大熊市当中。2004年初,基金安顺仓位从75%逐渐减少到年底的61%。
2005年初,基金安顺仓位加到75%,并在此后两年的牛市中仓位一直保持在70%以上。即便因分红,仓位在2007年一季度被动降低到58%后,不久后又快速猛升到70%以上,并在2007年底达到75%。
此后,基金安顺再度高额分红,使得2008年前两个季度仓位都在50%以下,减少了2008年股市大跌的亏损冲击。2008年底,基金安顺股票仓位又迅速提高到77%,较好地分享了今年以来股市上涨行情的收益。
数据统计显示,基金安顺年化收益率达31%。从分红情况看,尚志民管理6年间,累计分红2.473元。
华安宏利是为尚志民贡献绝对收益最大的基金,2006年诞生直到2007年底的大牛市中,股票仓位都在85%左右,2008年一季度却猛降至76%,而当时股票型基金整体平均减仓仅4个百分点。
紧跟着在下一个季度,华安宏利再次减仓13个百分点,两个季度减仓值都高于市场平均值。2008年底股市开始反弹时,股票仓位又回到79%。
截至8月24日,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开放式基金2009年收益排行榜中,华安宏利位列总数154只的第45名,排名相对靠前。
长期投资:持有烟台万华9年
仓位的调整只能保证战略上正确,而持有合适的重仓股,则是获得较好收益的另一保证。
基金安顺重仓股基本是A股市场耳熟能详的股票,但每只股票持有时间都较长,变动较少,很少有两个季度重仓股完全更换的现象。
持有一只股票时间长,期间虽有增减,但底仓不变,能够充分享受到股价上涨的中长期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尚志民的持股时间大部分能按年来计算。从2003年底至2009年二季度共22个季度中,基金安顺220只重仓股中,持有4个季度以上的股票有23只,其中9只持有8个季度以上。比如,持有金融街、上海机场从2004年到2007年达14个季度,最长的是持有烟台万华达20个季度,只在最近的2009年二季度才从重仓股名单中消失。
华安宏利也从2007年初就开始持有烟台万华,持股数量超过基金安顺。
烟台万华从2004年到2009年一季度末,5年中股价上涨5倍,基金安顺持有最少的季度是500万股,多时达1700万股。仅按500万股底仓计算,贡献利润也在3.3亿以上。
这样的策略无疑是建立在对公司有研究的基础上,烟台万华是MDI行业龙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这么多年一直未再融资,分红也多以现金分红方式,公司年度净利润在5年中增加了6.5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