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勇 发布时间:2009-02-24 08:54 来源:证券日报
南美及中国产区的干旱催生了近期农产品的“天气市”,不过主导国内农产品强势行情的仍是国家政策的调控。随着当前全球经济前景的暗淡,以及天气炒作的结束,国外农产品期货面临进一步调整的迹象。国内农产品价格在政策性因素的支撑下,后市走势可能出现分化。
大豆市场:近期掺杂着大量利空性因素,包括南美天气改善、经济忧虑之下的美元走强、原油及股市下跌。但国内大豆价格未受到外盘的直接影响,走势偏强,经过短暂调整后重拾升势。大连大豆与CBOT大豆走势分化,CBOT大豆近两周自一千美分大幅回落近150美分,而大连大豆在现货大豆坚挺的支撑下,只是经过了短暂的调整。现货大豆的坚挺主要受益于国家政策的调控,目前国家共下达了三批中央大豆储备计划,共计600万吨,占东北地区900万吨大豆产量的67%左右。其中黑龙江省三批收储量达453万吨,占黑龙江省产量的60%以上,目前国家在黑龙江收储的大豆已超过200万吨。据有关机构统计,2008年黑龙江大豆产量预计接近700万吨,到2月中旬,黑龙江出省大豆约120万吨,油脂企业加工及库存约50万吨,预估种用及食用35万吨。也就是说,目前黑龙江省农户手中大豆预计不足300万吨,黑龙江农民手中的余粮将逐渐被消化。但国内油粕现货节后一直下跌,油厂压榨无利润面临停工,后期收购主体的减少将对大豆现货产生一定拖累作用。而且CBOT大豆震荡下跌,直接带动进口大豆成本回落,使产区现货与进口大豆价格再度拉开,同样对产区现货带来调整压力。综上所述,国内大豆在政策性因素支撑下,短期调整的空间相对有限,但大豆市场整体环境偏向利空,如CBOT大豆价格不能企稳反弹,大连大豆期货短期面临较大调整的压力。
玉米市场:近期维持高位震荡走势,其强势依然受益于国家的政策收储。上周,国家粮食局下达第五批国家临时收储玉米1000万吨的计划,从08年10月至今,国家先后在东北地区展开5次收储。玉米数量总计达到4000万吨,约占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的70%左右,约占全国玉米产量的24%。从实际的效果来看最近两次玉米收储对价格提振作用较大。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收购数量较多,二是在政策出台的同时又有其他利好的声音出现,比如出口退税和在华北地区也展开收购等等。受国家政策托市影响,近期淀粉酒精等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使玉米与淀粉价格形成了相互提振。近日,东北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全面上调,港口和销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短期内玉米现货将延续强势。
小麦价格:走势同样是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在2月初全国小麦产区干旱天气的影响下,小麦价格一路飙升。从国内旱情来看,截止2月19日,经旱区各地全力组织抗旱浇灌,加之受雨雪天气影响,中国北方冬麦区抗旱形势逐步缓和。全国作物受旱面积7003万亩,比2月7日旱情最严重时减少9097万亩。目前,全国作物受旱面积和冬麦区受旱面积均已低于多年同期均值。为支持地方做好抗旱保苗和恢复生产,中央财政再次紧急拨付3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资金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虽然此次干旱不会对我国小麦供需格局造成明显影响,但在减产以及成本增加前提下,小麦价格的底部区间将直接被抬高。所以,后市小麦价格在基本面偏强的支撑下,将延续震荡偏强的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