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去了,黑石参股蓝星集团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
10月6日,记者从中国化工集团一位官员处获悉,黑石集团参股中国化工全资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蓝星集团”)——的项目已经正式完成交割。
最终获批的方案和此前披露的版本并无差异——黑石集团出资6亿美元,持有蓝星集团20%的股份。
蓝加黑 有惊无险
在黑石正式参股蓝星的同时,蓝星集团亦完成整体重组改制,挂牌成立为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
去年9月7日,蓝星集团母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蓝星集团与黑石集团的关联公司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
但就在协议签订当月,中国针对外资收购出台了更严格的规则,禁止外资收购具有战略地位或著名品牌的资产。
中国化工方面亦表示,中国化工与黑石集团的合作是中央企业采取非上市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首例,有关部门对此项合资非常重视。
因此,这一项目的审批过程变得复杂起来。
2008年1月,国家发改委网站表示,国家发改委于去年12月核准了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整体重组改制,并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美国黑石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的项目。
“但在此之后,雪灾、地震,加上奥运会的召开,这个项目的审批也就一拖再拖,最近才算正式完成。”中国化工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中国化工总经理任建新认为,黑石集团在目前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环境下,仍按之前达成协议的条款完成投资,证明了蓝星的投资价值。
资料显示,以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为主业的蓝星集团总资产超过300多亿元,年销售额300多亿元,并控股了“蓝星清洗(000598)”、“星新材料”、“沈阳化工(000698)”3家上市公司,在国内拥有25个工厂和4个科研机构。
而在国际市场上,通过近几年的资本运作,蓝星先后并购了法国安迪苏公司和罗地亚公司有机硅及硫化物业务项目。目前,蓝星在海外拥有15个工厂,7个研发和技术服务机构,营销网络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
事实上,包括蓝星在内的整个中国化工集团也正处在上升的时期。在成立4年后,中国化工资产规模、销售收入都超过1000亿元,在中国500强企业中排名28位,在全球化工100强位居第19位。
据了解,作为蓝星创始人,任建新的经营管理能力也被黑石看好,被力邀出任合资后蓝星的董事长,而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梁锦松和亚洲区私募基金主管张昆(Ben Jenkins)将出任副董事长和董事。
有媒体报道称,蓝星将利用黑石的海外网络,整合国际业务,并最终将这些资产打包上市。但中国化工集团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尚未公布整体上市的具体计划。
中国战略再进一步
作为蓝星集团的新股东,此时的黑石已不是2007年6月的黑石。和去年刚上市时相比,黑石的股价已在低位徘徊了大半年。
在去年完成上市后,黑石的股价一度冲至35美元的高位。今年1月初,黑石股价还在20美元以上,但此后便一路下挫。10月3日,黑石股价为每股15.34美元,不到最高峰时的一半。
黑石集团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受次贷危机和经济不景气影响,黑石第二季度亏损1.56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则盈利7.744亿美元。不过,如果扣除去年上市相关费用,黑石当季则盈利9990万美元。
黑石首席运营官托尼·詹姆斯对外界表示,目前是他33年职业生涯以来最困难的时刻,次贷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导致融资困难,目前超过50亿美元的杠杆收购就很难进行。
在此背景下,外界一度猜测黑石的中国战略会因此受到影响,参股蓝星一事有可能再生波折。
因此,此次黑石如约收购蓝星20%的股份,也就具备了不一样的意义。
一位长期研究私募股权基金的专家表示,此次战略投资蓝星项目正式交割后,黑石已给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中国依然是其战略重点。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面临严峻的形势下,双方按照约定完成交割,说明黑石是一个有实力、重信用、负责任的公司。”中国化工总经理任建新说。
但上述专家亦指出,“外界对黑石投资蓝星一事也有不同的看法,毕竟它的股东之一是中投。用在中国募集的资金再投资中国获利,黑石的这种做法难免会引起外界的疑问。”
2007年5月,中投斥资约30亿美元以每股29.605美元的价格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但随着黑石股价的低迷,中投公司这笔投资也因此缩水了近一半。
但黑石能带给蓝星的,也许不仅仅是资金那么简单。
在投资蓝星之前,黑石早已在化工领域尝到了甜头。通过并购纳尔科(Nalco)和塞拉尼斯(Celanese),黑石不仅获利颇丰,也证明了自己整合化工企业的能力。
2004年,黑石集团表明了收购塞拉尼斯的意向,但这笔买卖拖了一年才完成。塞拉尼斯的标价从每股17美元一直升到每股32美元,并最终达到每股32.5美元,比黑石集团最初的预算高了一倍。
但到2005年底,重组后上市的塞拉尼斯使黑石集团获得了600%的收益率。而此次黑石集团派驻蓝星集团的董事之一张昆,就是塞拉尼斯的前董事。
任建新也表示,新组建的蓝星股份公司将着眼国际先进技术,建设高技术含量的化工新材料装置,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将借助黑石集团在全球化工领域的成功经验,引进其先进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骆毅 徐炜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