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ST大盈到ST丹科,再到如今的丹化科技,随着名称的改变,这家原先周正毅控制的上市公司正从“乌鸡”变身“凤凰”。
这原本经营肉禽、肉禽种苗养的ST公司,在一系列重组、资产注入等运作后,褪变成如今最炙手可热的概念股。即使按大盘暴挫3000多点行情,丹化科技股价仍一路上扬,从2006年6元左右上涨至今天的26元。而当初重组时,几家投资机构迅速介入,其成本只有大约1元每股。盘踞数年,如今上涨数十倍。是谁在制造财富神话?而谁又是其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幕后推手?
尽管股东名单显示,国资背景的江苏丹化集团以26.15%的持股比例列丹化科技第一大股东;不过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先期注入的醋酐项目还是近期注入的乙二醇项目,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盛宇企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盛宇投资”)从进入开始就一直在主导着上市公司的走向。
而盛宇投资的背后,是一家名不经传的创投公司鸿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鸿元控股”);在今年3月更名之前,上海亚创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亚创控股”)的名声在内地资本市场却已小有名气。从成立至今的七八年间,伴随着实际控制人的变更,以陈嘉伟为代表的管理团队实际决定了盛宇投资在丹化科技一系列重组决策。而通过层层剥茧,一段鲜为人知的资本运作链条清晰可见。
1.盛宇投资介入重组
丹化科技的前身为英雄股份,后被周正毅的农凯集团曲线收购后更名为大盈股份,周正毅接手后将公司主营定位在从事肉禽、肉禽种苗养殖、加工、农业投资与科研技术开发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2003年周正毅案发后,原控股股东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下称“轻工控股”)陆续接回股权之后开始着手引入新的重组方。
2006年8月,藉ST大盈股改之机,轻工控股联合公司另一家国有股东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下称“大盛资产”)引入江苏丹化集团和上海盛宇企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盛宇投资”)展开对ST大盈的重组。
按照方案当时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丹化集团和盛宇投资分别耗资8108万元和5070万元从轻工控股及大盛资产手中受让27.45%和17.16%的股权;转让完成后,轻工控股和上海大盛仍旧持有4.83%和1.74%的股权。此后,上述四家股东和从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拍卖获得股权的润勤投资共同启动股改。
作为重组的一部分,变更了股东的ST大盈将分别出资2.1亿和1.4亿从丹化集团及盛宇投资手中购买江苏丹化醋酐有限公司(下称“丹化醋酐”)45%和30%的股权;此外,大盛资产还通过受让上市公司部分应付款的方式将上市公司对一家子公司(大盈肉禽)债权及一家地产子公司的股权置换出来。
资料显示,置入上市公司的丹化醋酐项目为盛宇投资和丹化集团在2005年共同增资建成,盛宇25%的股权持有在一家香港注册的公司欣盈国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