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重型化”再融资走到“十字路口”

    2008-02-26 10:00


      
    作者:董文胜 发布时间:2008-02-25 02:26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频频出现的“天量”再融资已经让A股不堪其重,甚至成为市场大跌的主要诱发因素。本报2月20日独家报道《今年已有44家公司提出再融资预案总额达2600亿》引发了市场对再融资规模的一场大讨论。谷歌里169000条相关报道表明,A股“重型化”再融资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牛市里丰盛的再融资大餐,一边是与日俱增的舆论压力与市场恐慌。孰轻孰重,确实需要上市公司作一种选择与权衡。

        1月30日,本报的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开市19天以来,有26家上市公司提出再融资预案,融资金额达到2233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为89亿元;2月20日,已经有44家公司提出再融资预案,融资额达到2599.28亿,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达到60亿元。而2007年全年190家上市公司再融资总额为3940多亿元(已实施),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为21亿元。整个2007年,A股IPO融资规模不过4595.79亿元。

        如果照这样的速度下去,今年2月底,提出再融资预案的融资金额很有可能将突破3000亿元。而且,浦发银行400亿元再融资的传闻在本周可能会有结论。

        在今年有30000亿元大小非解禁、国家货币政策仍然从紧、美国次级债余波未平、中国经济增速趋缓以及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诸多“负面”因素作用的背景下,A股“重型化”的再融资的“稻草效应”立竿见影。

        1月21日,中国平安推出千亿融资计划的两天内,连续跌停,而沪指两天下跌超过12%;2月20日,浦发银行400亿元再融资传闻击垮整个银行板块,三天内浦发跌幅超过20%,沪指跌幅接近6%。而500亿元再融资的传闻一度将大秦铁路放倒在跌停板上,后公司澄清传闻。由此可见,市场对“重型化”再融资的恐慌已经到草木皆兵的程度。

         实际上从去年10月以来,A股再融资就已经出现“重型化”倾向,在去年股市疯狂的氛围中,再融资顺顺利利,风平浪静。2007年10月,29家公司实施再融资366亿元,其中鞍钢股份融资额170亿元,国元证券融资额102亿元。2007年11月份,18家公司再融资478亿元,其中,海通证券融资额260亿元。2007年12月份,31家公司实施再融资976亿元,其中中国远洋总融资达到290亿元,中国铝业融资131亿元,长江证券融资103亿元。2007年最后三个月再融资总额占整个年度融资额比重达到46%,出现了6家百亿元融资案例。

        今年以来,已经出现中国平安融资近1200元、东北证券融资150亿元以及民生银行150亿元3家融资额超百亿元的案例。融资总金额达到1500亿元。

        上市公司不断推出“天量”再融资计划,一方面引发了市场“圈钱”的议论,另一方面,增加了人们对A股市场能否承受的担忧。而舆论甚至将带有“圈钱”味道的天量再融资视为“瘟疫”。有市场人士形象地比喻,大小非解禁是长痛,时间一久,容易淡化;IPO是阵痛,这种痛并快乐着;再融资是短痛,痛到极处,让人抽搐。

        在目前的再融资管理办法条款中,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模并无明确限制,而牛市里,上市公司再融资数量规模加大、速度加快也无可厚非。不过,投资与回报始终是一对孪生兄弟。“重型化”的再融资最终还是靠成绩单说话,当然首先要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965,902, 栏目计数: 6,145,754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