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面对股改僵局 让愤怒在理智面前消散

    2008-01-17 11:12


    作者:黄俊峰 发布时间:2008-01-17 08:34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时隔一年多,中国石化旗下上海石化(600688)和仪征化纤(600871)启动的第二次股改再次遭到流通股东的否决,它们的“S”帽还要继续戴下去。这样的结果,无论对大股东中国石化,对两家公司本身,还是对中小流通股东,可以说没有赢家。

      实事求是地说,上海石化和仪征化纤提出的10送3.2的对价并不低。据统计,截至2007年11月底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平均对价水平为10送2.87股,大型蓝筹公司平均对价水平为10送2.61股,石油加工炼焦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对价水平为10送2.56股。

      流通股东两次坚决“说不”的“醉翁之意”不在对价而在中石化私有化旗下子公司的承诺。这个承诺是中石化当年赴港上市时作出的,不过中石化当时并未给出明确的时间表。之后,中石化先后私有化了包括镇海炼化、齐鲁石化、扬子石化等多家子公司。

      私有化预期成为了上海石化和仪征化纤股改的症结所在,两次股改被否也可以看作是流通股东对私有化预期落空的发泄,如果这个死结不能有效化解,那么谁也不敢保证即使将对价方案提高到10送4,流通股东就会投赞成票。

      对于这一点,中国石化看得很清楚,第二次股改维持前次送股数不变的奥秘亦在此。中石化的策略很明显,与其让流通股东继续对短期之内私有化抱有很强烈的市场预期,不如通过维持对价不变而提高锁定期(中石化承诺两家公司股改后其持股锁定期为6年)来彻底打破这样的预期。

      对许多小股东而言,他们反对股改的态度如此坚决也有着非常现实的利益考虑:上海石化的股价从去年10月最高的22元跌到现在的16元,套牢了一批人,真金白银的损失让一些人把火气发在了股改上。

      回头看,去年8、9月份应该是中石化两公司启动股改的最佳时机,彼时它们的股价都处于历史高位,没有套牢盘。但是,也正在那个时期中石化最高层却因为个人问题而被调查,没人拍板搞股改。从这一点看,中石化上下应该反思自身在股改问题上的态度和策略。

      既然二次股改失利的症结依然在私有化预期上,那么中石化两公司股改的最终出路自然也应该落到如何化解私有化问题上。透过中石化的表态,我们不难看出短期内要求中石化整合私有化上海石化和仪征化纤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原油价格处于90美元/桶以上的经营环境下,两家均处于下游的炼化企业的经营压力可想而知,整个中石化也在为原油价格高企而成品油限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短期根本无力拿出巨额资金来完成整合工作。

      虽然上海石化和仪征化纤停牌前的股价较最高价已有30%的回落,但是目前A股价格还是明显偏高,价值回归之路漫长。上海石化A股股价16元,而H股只有4元;仪征化纤A股10元,而H股仅2元多。两地市场股价差距悬殊,无疑也是中石化整合道路上的巨大难题。

      在认清这些情况的背景和影响之后,任何一名理性的投资者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私有化问题上与短期内明显难有作为的中石化较劲,自己付出的机会成本是不是太大了?
     
     
    共1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第页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107,158, 栏目计数: 6,165,256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