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钢铁并购:正确和最快的路

    2008-01-07 07:21


    作者:王进 发布时间:2008-01-07 09:09 来源:SRC-473
                               
      在国际铁矿石巨头和钢铁巨头跨国并购、纵横捭阖的热闹中,留给中国钢铁企业的时间和空间,其实已并不多了。

      表面看来,中国钢铁业界一片繁荣,继2006年钢材产量和出口达到历史高峰后,2007年中国钢铁企业将突破粗钢产量4.8亿吨和出口钢材6200万吨的历史新纪录。但是,钢铁粗放式高歌猛进的背后,是由于产业集中度无法提升乃至被迫下降所带来的环保和成本压力。尤其是后者,不仅削弱了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刚性推动了价格上涨,并将这种压力传递到了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素有“钢铁价格市场风向标”的宝钢股份,不久前调整了2008年第一季度钢价,其中主要钢铁产品平均上调数百元每吨,有些涨幅更是达到了8%。由于国民经济对钢铁产品需求的无处不在和目前全国的投资建设处于高峰,钢铁产品的加价,无疑加剧了下游产品的通胀压力。

      既有压力,便要思变,国内钢铁企业格局的松散和低集中度,对于产业是利空消息,对于综合实力强大、拥有购并能力和意愿的国内钢铁巨头,则未必不是利好。作为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是走在前面的居安思危者,其危机意识相对同行来得更早,故其布局也更久更深。去年年中,其早早就在公开信息披露中表态,“目前跨国家跨地区的联合、兼并、重组有不断强化和集中的趋势,未来若干年,除阿赛洛米塔尔外,全球钢铁业通过扩张与竞合,将出现数家近亿吨级规模的钢铁企业,由‘群雄纷争’将逐渐转变为‘一枝独大,多强争雄’的产业格局”。宝钢的这番描述,无疑是对自己也要加入这个“多强争雄”格局的宣言。在钢铁这个资本密集型的领域中,想要做大,不仅要走正确的路,还要走最快的路,道路走对了,但是走慢了,也许还是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因此瑞银证券副董事唐骁波告诉记者,2008年,钢铁行业的收购和兼并将成为主题。虽然这个话题此前不断在热炒,但在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和国外上游资源整合步伐加剧的双重压力下,企业等得越久,付出的整合成本或将越大。

      然而,包括地方利益格局等在内的各种非市场化的因素,以前一直是横亘在钢铁企业并购前的最大阻碍。在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日子都过得不错的情况下,购并双方都没有市场化并购的动力,除非有政府力量强行干预;而“政府主导、企业别扭”的结果,便可能形成盈利能力的低下和“1+1<2”的效果。某券商首席行业分析师认为,2003年某些钢铁企业非市场化的合并至今仍留下许多问题,实质性的重组进展并不大。如果不坚持市场化并购,国内钢企大规模合并一旦展开,反而可能意味着钢铁业发展头部的到来。

      难得的是,宝钢没有停留在等政策、等政府主导型推动的传统重组模式,不仅已经在股权市场上多次试水,更早早为兼并提前布局金融产业。企业做好准备的同时,机遇也正在慢慢到来。日前召开的钢铁业兼并重组会议上,国资委有关人士透露,将引导中央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市场化并购重组,主要形式将采取股份制,而非划拨制;鞍钢集团和本钢集团的整合就将采取股份制形式,各自的国有股权将分别由国务院国资委和辽宁省政府持有。业内人士由此乐观预计,这种形式如得以实施和推广,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并购双方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加速钢企并购进程。届时,2008年可能真的是中国钢铁企业的拐点之年和购并元年。
     
     
    共1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第页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963,938, 栏目计数: 6,144,586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