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啤酒 全行业提价局势不明

    2008-01-04 09:08


    作者:魏玮 发布时间:2008-01-04 08:16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新华社图片

      近日,全国各地啤酒普遍涨价的传闻不绝于耳,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理事长肖德润和东方证券研究员任美江,他们都认为,目前啤酒涨价还只是个别厂家对个别产品的价格调整行为,啤酒是否会出现全行业涨价还有待观望。

      在经过2007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冒泡式涨价后,2008年的物价形势成了各方更加关注的焦点,甚至被赋予了“与通胀赛跑的一年”的概念。有人士分析,啤酒恰在年初端起涨价号角,这其中的象征涵义意味深长。

      未出现全面涨价

      从各地传来的消息来看,啤酒的确呈现涨价趋势,尤其是行业龙头品牌的中高端产品。例如,北京部分市场的青岛、雪花已经由每瓶1.5元涨到了1.8元,个别超市还挂出了2元每瓶的价标。有市场人士介绍,啤酒在传统的淡季鲜有涨价举动,这次部分产品开始涨价是为了消化急遽上升的成本压力。

      “原材料、运输、能源方面涨价的压力太大。”肖德润向记者表示,中国啤酒行业所需的40%-50%的麦芽要从澳大利亚进口,而澳大利亚在去年遭遇自然灾害后大幅度减少了麦芽的出口量,导致麦芽成本大幅度攀升,再加上能源成本也在提高,啤酒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大。

      但也有人士分析认为,啤酒成本上涨并非爆发式的,而且行业内也已经慢慢消化了这一成本压力,因此成本带来的涨价一说并不能成立。

      对此,肖德润说,虽然行业内此前也采取了用麦芽糖替代部分麦芽,降低浓度,节能降耗等措施,但本轮成本上涨来势汹汹,来自澳大利亚的麦芽提价几近翻番,2008年2月的合同价已达500美元/吨,而这个价格在2007年年初只有300美元/吨。

      但是,肖德润也表示,目前啤酒涨价只是部分企业对部分产品的提价行为,并不是全面涨价,发改委也声明未发现全国范围啤酒价格上调;而未来是否会出现全行业提价的局势还不明朗。

      涨价或分阶段进行

      东方证券研究员任美江表示,啤酒涨价是厂家自身的行为,并且涨价幅度也不会太大。燕京啤酒(000729)就在进行结构性提价和单品提价,例如,燕京10度清爽型的出厂价从32元/箱提高到34元/箱,但并非旗下70多个子产品都提了价。

      国泰君安研究员胡春霞则撰文介绍,青岛啤酒(600600)公司方面人士表示,2008年要抓住成本上升这个机会,把规模扩张放在第一位。她甚至乐观估计,成本的压力只是影响青岛啤酒前进的速度,但是对很多企业却是生死攸关。青啤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强,明年物价大幅度涨价将是机会大于威胁。

      从行业角度说,涨价的动力十足。据肖德润介绍,中国啤酒企业的利润水平普遍偏低,以2006年为例,中国白酒生产400万吨,利润超过100亿元;而啤酒的产能有360万吨,利润却不到50亿元。2007年里,各大啤酒厂商都在致力于跑马圈地,尚未顾及短期利润;而在圈地基本完成,2008奥运商机又在眼前时,这些厂商就会开始酝酿提价,毕竟利润才是企业最终追求的目标。

      广州一位厂商销售代表向记者表示,各个厂家都在观望,一旦有人挑起涨价,大家肯定都会跟风,因为成本的压力实在难以长期承受。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此番啤酒涨价不会一步到位,而将采取分阶段、分产品的方式进行。因为一次性大幅度提价可能会受到来自政府层面的干涉,而这种试探性的涨价策略则有助于了解各方反应,把握最终的涨价范围和幅度。

      此外他还认为,中小啤酒企业对原料涨价的抵御能力较差,再加上这些企业的产品结构比较单一,要在现有产品上直接实现涨价未必可行,因此,一旦“用利润换市场”无法实现,这些企业的存续都有待考验。

     
    共1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第页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140,444, 栏目计数: 6,167,829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