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国美苏宁并购加快 家电零售业成双寡头竞争 2007-12-07 20:30
随着国美、苏宁并购步伐的加快,中国家电零售业双寡头竞争时代正悄然来临。这对于本来就十分依赖零售渠道的家电企业并非是一个好消息 苏宁电器洽购北京家电零售市场的龙头企业大中电器之事,正逐步明朗化,大中电器一位内部人士近日透露,目前苏宁电器已完成了对大中电器门店盈利能力的核算工作,正在进行对职能部门的财务核算工作。继去年国美并购永乐之后,此次苏宁收购大中使得中国家电零售业“双寡头”竞争格局浮出水面。那么,家电零售业双寡头时代的到来将对中国家电企业和广大消费者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家电零售市场进入双寡头时代 苏宁对大中的收购使得家电零售格局由原来的“五大头”竞逐变成了“双寡头”竞争。在此前中国的家电零售业由国美、苏宁、永乐、五星、大中5大家电零售巨头占据着主要市场份额。而去年,国美电器采用现金加换股方式,正式收购中国永乐;美国家电巨头百思买收购五星;如今,苏宁收购大中。目前,百思买还没有在中国对另外几家家电零售企业形成太大的竞争压力,中国的家电零售业进入了国美和苏宁的“双寡头”竞争时代。 据中国家电市场调查研究课题组调研数据显示,今年国内家电销售额将达1000亿元。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美电器今年1-9月份销售额为303.19亿元,仍为国内最大家电零售企业;苏宁电器的销售额为280.4亿元,为第二大零售企业。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截至9月,国美和苏宁占据着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大半江山。 对于苏宁来说,收购大中是其在北京家电零售市场的重要竞争筹码。因为大中的覆盖区域和影响力局限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因此,专家认为,收购大中对于苏宁提高北京地区的竞争力,显然是有帮助的,但对于整个家电零售市场的竞争格局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在国美和苏宁不断强大的情况下,区域连锁家电零售企业势必受到全国零售连锁巨头的严重挤压,生存空间愈来愈小,其出路只能是被零售巨头合并。这样国美和苏宁就逐渐形成了对中国家电销售市场的渠道掌控,这必将会给家电制造企业带来深远影响。 渠道巨头进一步控制家电制造业 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市场背景下,销售渠道才是家电企业的生命线。 一般来说,零售企业当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具备了与供应商“砍价”的筹码。目前,苏宁与国美的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已经初步成型,作为行业的整合者,国美与苏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已成为必然趋势。而这种市场份额的提高,必然使其加强对家电企业的控制力,无论是国外巨头还是本土企业,都很难具备与其叫板的资本。 但对于三、四级市场,情况会有所不同。资深家电业顾问、浙江大学科技咨询中心专家沈闻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美、苏宁占据着一、二级市场上家电零售的主要份额,但是对于三、四级市场,零售巨头们仍然面临着来自区域专卖连锁商和乡镇经销商的抗衡但这种抗衡的力量将逐渐减小。” 沈闻涧认为,“家电连锁商与制造企业之间,应该是利益同盟,而非利益对立面。之所以会产生现在的影响,主要原因还在于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尚处于摸索阶段,有许多不完善和不规范的地方。对于今后整个家电产业而言,我认为两者之间会在长期的竞争与磨合过程中寻找到平衡点。” 消费者近期影响甚微 双寡头竞争格局的形成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是福是祸?对此,沈闻涧表示,家电业形成的“双寡头”竞争近期对消费者的影响甚微。沈闻涧说:“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家电连锁本身竞争高度同质化,并不会因为并购而产生一些影响”。 同时另有分析师认为,并购只会促使销售渠道更加集中化和销售巨头的更加强大,但对于商品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至于零售巨头并购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小的,几乎不可能。 行业分析师们都认为对消费者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消费者的心中仍存在一定的疑虑。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丛亮认为,在具体的商业实践中,博弈双方的行为策略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领导者的特质等方面,国美总裁黄光裕和苏宁总裁孙为民这两个传奇人物能否携手合作还是个很大的未知数。但是,家住福州的刘先生说道:“现在双寡头竞争表面上还没有形成对我们消费者有怎样的影响,但会不会过上几年,两家达成默契,结果就会对我们不利呢?”从另一方面来看,消费者的顾虑并不无道理。(通信信息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