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合肥三洋吧],看看大家都在谈论什么>>>
相关阅读 合肥三洋:业绩增长难掩发展瓶颈
作为外资家电第一股,合肥三洋(600983)在家电行业显得比较另类,公司一直坚守高端洗衣机和微波炉市场,并在全行业中保持着令人羡慕的接近50%的毛利率。但是,合肥三洋同样面临市场占有率偏低,产能急需扩张的难题。
公司能否抓住国内滚筒洗衣机快速发展的机遇扩大产能,进而成为日本三洋电机在华的白电生产基地,也因此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不过,对于如今身陷财务困境、在华战略摇摆不定的日本三洋电机而言,合肥三洋的愿望能否实现并不确定。或者说,合肥三洋的前途要等待三洋电机的重组方高盛在中国家电棋盘上落子布局。
“两步走”扩大产能
合肥三洋有关人士表示:“公司正在就承接洗衣机产能的问题与日本三洋电机进行交涉,希望能够达成双赢协议,不仅要实现产能的扩张,更要实现利润的增加。”
据悉,合肥三洋为了承接日本三洋电机的产能,可能会选择“两步走”战略。
首先是争取获得三洋电机在日本市场以外的洗衣机订单。目前三洋电机在越南和中国内地有很多洗衣机OEM厂商,合肥三洋如果能够承接这部分洗衣机订单,将会把自己打造成三洋电机的出口基地,并获得提升产能、扩大规模的捷径。
记者在美的电器合肥冰洗工业园也看到,美的电器正在为三洋代工生产双筒洗衣机。目前,三洋电机在中国有40多家独资合资厂商,其中家电产品制造商大概有七八家,比如洗碗机就选择了让苏州三洋生产。而获得这些厂商手中的订单,则成为了合肥三洋当前争取的目标。
第二步,在整合三洋电机上述产能的基础上,如果做得好,则争取其开放日本本地市场,将日本工厂关掉。这两步实现后,合肥三洋将在现有产能上实现翻番。
合肥三洋董秘方斌表示,目前公司年产能大概在60万台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销售情况,老产区已经完全无法满足需求。据当地媒体报道,在合肥三洋产业规划中,将投巨资兴建一个洗衣机产能达100万台的大型工业园,以解决目前的产能瓶颈。
产能瓶颈待突破
合肥三洋主要产品是“三洋”品牌中高档洗衣机,公司一直坚持开拓高端市场,其洗衣机产品毛利率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公司半年报显示,洗衣机产品毛利率达到47.97%,而国内家电企业洗衣机毛利率一般都在20%左右。可资对比的是,同期小天鹅(000418)洗衣机毛利率为20.98%,美的电器则为20%。
2007年,公司制定了销售波轮洗衣机50.8万台,滚筒洗衣机1.08万台的目标,受益于今年冰洗市场的火暴,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困难。
“今年滚筒洗衣机的快速增长出人意料。”合肥三洋董秘方斌告诉记者,“滚筒洗衣机虽然在整个洗衣机市场中绝对数量不大,国内年销售量大概在200万台左右,但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尽管产品盈利能力强劲,但合肥三洋也面临着产能瓶颈的制约。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2.8亿元,其中洗衣机产品收入为2.53亿元,与家电行业其他上市公司比较起来,合肥三洋产能不足、规模偏小的劣势十分明显。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洗衣机行业老大海尔电器(1169.HK)洗衣机业务收入为28.88亿港元,整整是合肥三洋的10倍。海尔电器仅滚筒洗衣机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即达到7.29亿港元。而随着海尔电器年产能100万台重庆工厂的投产,公司洗衣机产能将达到800万台。小天鹅洗衣机业务主营收入为12.8亿元,2007年新进入冰洗行业的美的电器,其洗衣机业务上半年收入则为6.55亿元。
行业研究员指出,合肥三洋产品主要集中在高端洗衣机和微波炉领域,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与国内其他家电公司相比,规模较小,产品也比较单一。
合肥三洋目前仅生产“三洋”品牌的高端洗衣机和微波炉,并且其销售也仅限于国内市场,这样对公司长远发展构成了十分明显的制约。
根据合肥三洋与三洋电机签订的技术引进合同和商标使用合同,合肥三洋引进滚筒式洗涤烘干机技术,首先要支付1000万日元的技术入门费。在生产前5年内按净出厂价的2.5%支付技术使用费。同时,三洋电机将“三洋”和“SANYO”注册商标,给予合肥三洋根据技术引进合同生产的全自动洗衣机和微波炉上非独占性无偿使用,并将按其净销售收入的0.5%支付商标使用费。使用期限为十年,合同期满可延期。2006年度合肥三洋计提的技术使用费为38.6万元,商标使用费为8.6万元。
研究员指出,对商标不具独占性制约了公司的销售,由于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宣传可能为他人作嫁衣,合肥三洋不得不依靠销售渠道和商家进行宣传,这也同时带来了销售成本的高昂。